比较研究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2022-03-25 11:44李龙
婚育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价值

李龙

【摘 要】目的:分析对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或者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同期观察组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手术用时、失血量、手术中切口长度以及面神经分支的解剖数目等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少)(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56%,对照组为19.44%(P<0.05);术后随访中复发率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5.56%(P>0.05);术后腺体功能保留率观察组为97.22%,对照组为19.44%(P<0.05)。结论: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通过应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可获得确切疗效,有利于降低创伤性并保留腺体功能,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复发。

【关键词】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价值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rtial parotid resection and parotid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tid tumors

LI Long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Ganzi Hospital,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Kangding, Sichuan 62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 gland resection or superficial parotid gland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superficial parotid gland tumors.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parotid res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partial parotid resection at the same period.Results: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incision length and anatomy of facial nerve branches were5.56%(P<0.05),19.44%,2.78%(P<0.05)during postoperative follow-up5.56%(P>0.05),97.22%, and 19.44%(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tid lobe tumor, it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rauma and retain gland function, and can preven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Key?Words】Benign tumor of parotid gland; Parotid gland; Partial resection of parotid gland; Value

腮腺腫瘤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且多数为良性,该病变好发于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以及腺淋巴瘤的情况十分常见,该疾病具有一定的恶变风险,所以在确诊后需尽早给予妥善治疗。现阶段手术切除是对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往多应用全切除术治疗。近年来医学模式发生转变,手术患者对于术后的美观度和功能恢复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使得腮腺部分切除术受到关注,并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1]。以下将分析对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或者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7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6岁~73岁,平均年龄(41.7±1.6)岁,瘤体直径0.9cm~3.2cm,平均直径(2.2±0.3)cm,患病时间12d~13个月,平均时间(3.6±1.3)个月;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5岁~75岁,平均年龄(41.8±1.5)岁,瘤体直径0.8cm~3.4cm,平均直径(2.2±0.2)cm,患病时间为 10d~15个月,平均时间(3.5±1.4)个月。两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设计手术“S”形切口,即由患者耳屏前颧弓向下继续沿耳垂下进行绕行,抵达患者下颌骨下边缘,并在患者腮腺筋膜浅面对组织瓣进行掀开,进而使二腹肌能够获得显露。继续在乳突前侧明确患者的面神经总干,继续向前对神经分支实施解剖,之后于浅面对于腮腺浅叶以及肿瘤进行彻底切除,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同期观察组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瘤体浅面做手术皮纹切口,对组织瓣进行翻开,进而使瘤体获得充分显露。患者瘤体包膜外超过1cm腮腺组织对于整个瘤体进行切除,与此同时部分腺体进行切除,在进行切除操作期间对于所涉及的患者面神经总干以及分支进行解剖,然而并未对全部分支进行暴露。对于腮腺残端实施缝扎,结合实际情况放置引流管,或给予橡皮引流条,对手术伤口进行缝合。

1.3 评价标准

(1)统计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如手术用时、失血量、手术中切口长度以及面神经分支的解剖数目。(2)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如涎瘘、Freys综合征、短暂性面瘫以及耳周皮肤麻木等。(3)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并评估其腮腺功能保留情况,腮腺组织未见唾液排出即可判定为腮腺功能丧失,反之则为腮腺功能保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圍术期指标组间对比

手术用时、失血量、手术中切口长度以及面神经分支的解剖数目等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少)(P<0.05)。

2.2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对比

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56%(2/36),其中短暂性面瘫1例,以及耳周皮肤麻木1例;术后并发症率对照组为19.44%(7/36),其中涎瘘1例,Freys综合征1例,短暂性面瘫2例,耳周皮肤麻木3例。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

2.3 随访结果组间对比

术后随访中复发率观察组为2.78%(1/36),对照组为5.56%(2/36),术后复发率两组对比(P>0.05);术后腺体功能保留率观察组为97.22%(35/36),对照组为19.44%(7/36),术后腺体功能保留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腮腺肿瘤的发病率较高,虽然属于良性肿瘤然而仍具有恶变风险,所以患者确诊后需尽早给予手术切除治疗,防止肿瘤病灶对周边组织产生影响和压迫,预防恶变发生。目前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以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均是该类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类患者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案,对上述两种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从对比结果来看,术后随访中观察组的腺体功能保留率较对照组大幅提升。表明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部分切除术的应用在保留腺体功能方面有更为突出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需要对腮腺浅叶进行全部切除,与此同时对腮腺主导管进行缝扎,使得腮腺深叶组织分泌的唾液无法进行及时排出,出现腺泡萎缩以及分泌功能丧失。部分切除术的应用中可保留患者腮腺主导管,与此同时可保留残余腮浅叶,因此残留腺体能够继续分泌涎液并经由主导管顺利排出,有利于减小腺泡张力并预防腺泡萎缩,与此同时手术后在一段时间内腺泡逐步增大以及增多,所以腮腺功能可获得改善并逐渐恢复[2-3]。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均较低,且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这提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的应用能够获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同等的治疗效果,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可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在术后并发症率的对比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大幅降低。表明与传统手术相比,部分切除术的应用其安全性获得提升。在部分切除术中仅需要对患者肿瘤所涉及的相关面神经分支进行解剖,有利于降低解剖数量,缓解手术操作对于面神经产生的不良损伤,与此同时解剖面神经数量的大幅度减少,有利于缩短面神经的外界暴露时间,更好地保护患者面神经,因此术后并发症率可获得大幅降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切口长度等围术期指标的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的应用,能够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获得满意疗效,该手术方案的安全性良好且手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通过应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可获得确切疗效,有利于降低创伤性、保留腺体功能,并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复发。

参考文献

[1] 王国彪.分析比较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与腮腺浅叶切除术(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5):64.

[2] 许志亮,林晨阳,罗艳荣,等.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30(6):483-486.

[3] 金青松.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糖尿病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比照观察[J].糖尿病天地,2021,18(4):170.

猜你喜欢
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六步提升自我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