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探究活动案例策略研究

2022-03-27 23:12王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5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传统文化

王兰

【摘要】基于绘本故事《纸在沙头,鱼跃海角》,围绕综合主题活动中幼儿的深度探究的五个环节,引导幼儿感知与体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鱼灯舞”,并通过创设学习环境引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用多元、创意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鱼灯舞”的理解。整个活动从整体设计到组织实施,始终围绕主题开展,并引导幼儿在“感知—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以多样视角体验和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连续、协同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探究活动;鱼灯舞;传统文化;创意表达

一、案例概述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选取主体。基于幼儿的兴趣与前期经验,在霍力岩教授团队指导的支架式活动下,本次活动将探究盐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头角鱼灯舞。沙头角鱼灯舞是带故事性的道具类动物舞蹈,属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渔民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必备节目。本活动将以沙头角鱼灯舞为媒介,逐步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本地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视野,借助社区力量,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及社区归属感。结合绘本中出现的情节、场景变化,让幼儿在了解鱼灯舞中自主感知、体验、探究鱼皮影的制作过程,并通过原创绘本故事《纸在沙头,鱼跃海角》将鱼灯舞延伸到鱼皮影的表演。沙头角鱼灯舞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传统艺术。

二、活动过程

(一)咦:产生兴趣

活动伊始,教师出示原创绘本故事《纸在沙头,鱼跃海角》中的关键图片“梦中小红变成了红鲤鱼和鱼儿们快活地游来游去。”通过找一找,发现鱼皮影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小红在梦中变成了谁?

幼儿:小红梦中变成红鲤鱼。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桌子上有没有小红梦中的红鲤鱼?

幼儿:红鲤鱼,是皮影。

教师要介绍制作鱼皮影的材料和制作步骤,让幼儿逐项观察和了解材料,初步探索鱼皮影的制作方法。

通过自制的图书,教师用支架式的方式讲述故事情节,并导入鱼皮影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鱼灯舞的内涵。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对于本次实践活动保持浓郁的兴趣,便于活动后续的展开。

(二)哇:主动体验

根据前期经验,幼儿通过对事物的初步体验和感知,用感官获得对材料的认知,把兴趣转化为实际的动手操作,从而真正融入活动中。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个皮影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皮影有鱼的图案、有会动的关节、有会舞动的操作杆。

教师:观察鱼皮影是怎么活动的?鱼皮影是什么部位在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主动体验让幼儿在生发兴趣之后进一步对事物进行探索。这一阶段的探索虽然通常比较简单,仅仅是对事物的外表进行最基本的观察描述。但是,从幼儿角度出发,有时候幼儿的眼中会迸发出不一样的色彩。主动体验是主题探索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幼儿活动的参与感。

(三)嘘:深度探究

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我们在深度探究的环节中共设计了三个台阶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达成,每个台阶都基于原有经验和幼儿最近发展区,层层进阶。通过任务驱动、材料引导、语言引导的核心策略及辅助策略,以聚焦关键目标的3个难度逐渐升级的操作任务来驱动幼儿边做边想,从而通关过卡,完成作品。

第一台阶:做鱼皮影剪裁

师:我们找到鱼头、鱼腹、鱼尾的部位,然后用剪刀剪下来,看看它们有几个关节。

第二台阶:连接皮影的各个关节

1.皮影的各个关节部分剪好了。接下来,我们要来连接皮影的各个关节。

2.想一想,皮影的关节要怎么连接起来呢?把皮影的关节连接起来试一试。

3.连接皮影关节的方法:①用打孔机在需要连接的地方打孔;②用双脚钉(铆钉)连接关节部位;③在鱼头、鱼腹、鱼尾位置打孔,用双脚钉固定在操作杆上。

小结:要想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的皮影鱼型的各部分需俱全(胸部——上部装置卡口,皮影的鱼头就插在那里。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的有鱼鳍,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尾巴上方与胸相连才能让鱼皮影活动)。

第三台阶:利用各种材料装饰鱼皮影

师:皮影角色做好了。我们的海底生物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大家可以用这些材料(亮片、色纸、各种笔、布、各种线等),一起来装饰皮影。

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材料引导、语言引导策略,引导幼儿完成每一步操作,并将传统文化皮影融入主题活动中。

在活动中,幼儿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慢慢得出结论。对于教师来说,在深度探究的环节中,只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提供深入探索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尝试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不要打击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享受成就感后,将成就感内化为探索的动力。

(四)哟:分享合作

这一阶段让幼儿先跟自己的同伴进行分享,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幼儿在分享自己的成果的过程中,会促进自身的语言发展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幼儿会用言语表达制作的步骤与经验,概括、描述自己的探究成果及同伴探究的成果,并进一步辨别、区分二者的相同和不同。这有利于助力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支持策略1:充分借助幼儿制作完成的成果及结合图画书的核心情节,营造共同分享的情境。

师:现在,小朋友们的鱼皮影都做好了,做好分享的准备了吗?

支持策略2:引导幼儿围绕成果是什么,有什么,如何做进行分享。

师:请你说说成果的名称是什么?成果是怎么制作的?你的作品亮点在哪里?

支持策略3:引导幼儿发现自身成果和同伴成果的相同与不同。

师:你做的是图画中的哪个角色?同伴的又是哪一个?说说你与他的作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让幼儿通过分享都收获一定的经验。由于每个人的经验都有所不同,所以幼儿之间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进行相互学习,发现自己和别人收获的不同之处,共享思维成果。

(五)呀:联想创意

幼儿经过自己的深度探究,结合他人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创設相关联的故事情境,让幼儿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创意性表达。

支持策略1:引导幼儿说出结合同伴经验改进自身成果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图画中的角色、动作,以及观察同伴的作品,你觉得你的作品可以怎么改进?

支持策略2:通过故事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将自身的成果表达出来或创编图画中核心故事情节。

师:你们觉得红鲤鱼和它的朋友们赶走黄鳢角后,鱼儿们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鱼灯舞的主题探索活动到这里就已经接近尾声了。在此次的活动过程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对鱼灯舞有极为深刻的认识,也有一些幼儿能够对鱼灯舞产生自己的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认知。但也有一些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不自信的态度。因而,本次的联想创意活动,就是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分享、交流、合作展示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内容和形式,从而可以鼓励不自信的幼儿更加肯定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效果与反思

(一)从局部出发到认识整体的转变

选择地域性文化较强的“鱼灯舞”这一本土特色传统文化进行切入,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且听说过;“陌生”是因为幼儿对鱼灯舞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因此,以本土特色传统文化“鱼灯舞”为切入点,能够加深幼儿对于本土特色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细致观察和动手制作,感受鱼灯舞中蕴含的人文魅力。

(二)从“被动体验”向“主动体验”转变

在活动的中后期阶段,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通过本次主题探究活动获得了成长,对于鱼灯舞的认知由最初的“被动体验”转向为“主动体验”,并利用我们提前准备好的鱼皮影的制作过程图、皮影制作材料、打孔机、双脚钉(铆钉)、操作杆和皮影戏场景的布置、鱼皮影的表演等,来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五感尽开。而且,多样的视角赋予了本土传统文化鱼灯舞别样的色彩。

(三)从“河”到“海”的成长转变

汩汩河海最终会汇聚成海洋,小小的幼儿也总有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对于幼儿思维的培养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的核心。因此,在幼儿一日教育工作中,要多关注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各种机会对他们的思维进行训练。幼儿的思维在开始的时候就像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虽然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是缺乏引导就不能汇入大海,也像鱼灯舞中一条孤零零的小鱼,缺少了团队的陪衬,就少了那份民族文化瑰丽下耀眼的光芒。对幼儿思维的引导,除了要依靠幼儿教师以外,同样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帮助,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教师开展对幼儿的思维教育,也要在生活中积极营造思维培养的氛围,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思维训练。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传统文化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