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神经阻滞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干预、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2022-03-27 23:28肖鹏姚立群曹磊林锦雨王友宁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8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程度免疫功能

肖鹏 姚立群 曹磊 林锦雨 王友宁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区域神经阻滞镇痛;疼痛程度;免疫功能;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指将患者受损或坏死的髋臼、股骨头等部位替换为人工髋关节,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能力[1]。常规镇痛多选用术中全身麻醉、术后静脉镇痛等,但该类镇痛方式难以完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易使患者身体出现应激反应[2]。神经阻滞镇痛指在周围神经注射局麻药物,进而阻滞神经冲动传导,减轻手术疼痛感,帮助患者更快恢复、良好预后[3]。本研究通过对134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其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67)与对照组(n=67),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32例,年龄在56~79(63.21±5.32)岁,体重在46~75(56.98±7.25)kg;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31例,年龄在55~78(63.16±5.35)岁,体重在45~76(56.81±7.36)kg。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上述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符合相关手术指征;②患者年龄18~80岁,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③近1年内无外科手术史;④患者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症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静脉注入长托宁(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20606)0.2mg,输注完毕后给予咪达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0.5mg/kg,使用0.375%~0.500%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耐乐品Naropin制造商: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进口药品注册号:H20140764)进行神经阻滞。手术结束后给予自控镇痛,镇痛药配方为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9)10mg、氟比洛芬酯(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54)50mg、右美托咪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20)100μg、托烷司琼(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76)5mL,使用生理盐水将药物稀释至100mL。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前区域神经阻滞镇痛,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入院15min后,在神经刺激仪及超声引导下使用0.250%~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区域神经阻滞镇痛。②手术开始前15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静脉滴注。

1.4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②免疫功能: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水平。③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在VAS评分上,两组入院时比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前、手术后、术后镇痛后30min时VAS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1。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该手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创伤,易导致术后出血、疼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对患者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4]。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能减轻患者疼痛,帮助其良好预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麻醉方式可基本满足临床需求,但存在围手术期麻醉应激反应,易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并发症,若麻醉过深,可能出现循环波动及心血管反应[5]。髋关节置换术后常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可缓解术后急性疼痛,但存在镇痛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区域神经阻滞多选用罗哌卡因等局麻药物,能有效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该种麻醉方式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能保障患者血氧饱和度水平,减少手术风险[6]。区域神经阻滞对人体循环系统影响较小,适应性广且并发症少,当局麻药物扩散至外周神经干附近后,可有效阻滞神经感觉传导,对该神经所支配的人体组织进行区域性麻醉,达成镇痛效果。该麻醉方式多通过超声引导,能帮助麻醉师更好观察药物注入部位及扩散情况,提高阻滞成功率。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手术前、手术后、术后镇痛后30min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手术前给予区域神经阻滞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提升其舒适度。CD3+、CD4+均可反映T细胞亚群水平,间接表达人体免疫功能,髋关节置换术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引起应激反应并使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进而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影响患者免疫功能。本文结果数据表明术前给予区域神经阻滞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帮助患者更好恢复。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使用区域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对疼痛程度有显著降低作用,对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小,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鹏,吴曦.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00-3901.

[2]鹿文琪,李晓红.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手术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8,36(5):505-507+510.

[3]董家才.神经刺激仪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静脉复合麻醉在全髋置换术中的运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4):39-42.

[4]胡婕,汪欢,陈士寿,等.超声引导下“领结征”髂筋膜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6):763-767.

[5]侯家保,万杏,赵博,等.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转归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5):1968-1972.

[6]梁开远,黄光梅.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J].吉林医学,2018,39(10):1977-1979.

基金项目: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项目(20A200195)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程度免疫功能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