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肺固本颗粒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评价及免疫功能影响

2022-03-27 23:28冯莹李文凤杨玉华刘金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8期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慢阻肺

冯莹 李文凤 杨玉华 刘金娟

摘要:目的:观察益肺固本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方法: 80 例 COPD 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对照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气道扩张+抗炎治疗,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治疗+益肺固本颗粒,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肺通气功能、T 淋巴细胞亚群(CD4 + ,CD8 + ,CD4 + /CD8 + )变化。结果:治疗 12周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 < 0. 05),优于对照组(P < 0. 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治疗组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 + 低于对照组(P < 0. 01)。结论:运用益肺固本法治疗 COPD 稳定期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生活品质,改善患者免疫调节功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益肺固本颗粒补肺固本 慢阻肺(COPD) T淋巴细胞亚群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转,呈进行性加重。临床分为两期,急性加重期及病情稳定期,稳定期是指病人的咳痰喘及气短等症状相对稳定或症状较轻,症状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情况[1]。稳定期可表现在肺功能的进行性逐步下降,并可伴有全身炎症反应、骨骼肌肌肉萎缩、体重减低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2],并可导致劳动力丧失和死亡等,因此,积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更加关注本病的稳定期处理,以减少本病反复发作的几率,延长病情进展速度,延长寿命,改善生活品质。

本病属于中医学“肺胀”、“喘病”、“咳嗽”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肺虚脾虚肾虚为主,标实主要指痰浊与血瘀,稳定期以本虚为主,急性期以表实为主。不论是急性加重期期还是病情稳定期都存在“痰、瘀、虚”等的病理征象。故在治疗时以补益肺脾肾为主,佐以祛痰活血之法[3]。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西医学的免疫力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免疫力减低是正气不足的表现,正气虚、正气不足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慢阻肺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免疫力关系密切,可为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4]。西医对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吸入药物,而传统中医,则是利用中医中药手段,改善免疫状态,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预防慢阻肺的复发等。益肺固本法是稳定期扶正主要治法,可减少 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5]。T 细胞亚群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分别反映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慢阻肺的慢性炎症反应是引起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应用益肺固本颗粒对稳定期 慢阻肺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探讨益肺固本颗粒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 1资料选择  2018.8 -2021.10寿光市中医医院 80 例病人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每组各40 例。两组病人资料选择无统计学意义。

1. 2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 采用 2015 .1由美国医师协会、欧洲呼吸学会等联合发布的 慢阻肺全球创议(GOLD)2015 年更新版作为标准。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用力肺活量(FVC) < 70% 可以确定。中医标准可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颁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喘病(肺肾两虚证)主证:呼吸浅短难续,重者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兼证:咳嗽白色泡沫痰,痰吐不畅,胸闷心悸,怕冷出汗,或腰酸无力,小便不尽或清长,舌苔淡,脉沉细无力。

1. 3病例准入标准:符合慢阻肺稳定期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合肺肾两虚患者;年龄分布在 45 --80岁,性别不受限;本研究需要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同意,且需获得病人手签的本研究相关同意书。

1. 4排除标准除外 COPD 以外的其他呼吸道疾病;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正在接受全身激素治疗的患者;年龄范围以外的患者; 正在接触职业性粉尘或化学物质的患者;对本研究处方中药物有过敏史者;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1.5方法

对照组 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320 μg /90 μg ,每次2吸,每日 2 次。观察组 患者在吸入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肺固本颗粒治疗。益肺固本颗粒组成:附子、干姜、甘草、生地、桂枝、白芍、当归、半夏、五味子、冬花、紫苑、百部。两组病人治疗均为12周。

1.6观察指标

症状:①症状评估:COPD 稳定期病人应用呼吸问卷(mMrC),自我评估测试(CAT) 评分、中医疾病相关量表,在用药前后分别评估 1 次。②肺功能评价:均应用德国耶格 MS-IOS 型肺功能仪,登记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 和 FEV1 实预比(FEV1% ),用药前后分别评估 1 次。③圣乔治(SGrQ)呼吸问卷和 6 分钟步行长度(6 mWD)评价,用药前后分别评估 1 次。④免疫检测,T 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G、M、A,前者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后者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用药前后檢测各1 次。

1. 7疗效标准

中医症状改善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情控制表现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证候总分值减少≥95% ;显效为临床表现和体征大部分消失,94%≥证候总分值减少≥70% ;有效表现在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较前好转,69%≥证候总分值减少≥30% ;无效表现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症状等加重,证候总分值减少 < 30% 。

1.8统计学处理

数据方面:采用 SPSS 17. 0 软件,资料用 x ± s 代表,组间对比应用 t 检验,组间资料对比应用 χ2检验。当 P < 0. 05 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病人中医疗效对比,观察组中医疗效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见表 1。

分组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治疗组(n=40) 15(37.5%)20(50%)5(12.5%)86(87.5%)对照组(n=40) 11 (27.5%)13(32.5%)16(40%)24(60%)2. 2两组病人用药前后 FVC,FEV1 和 FEV1% 改变情况对比用药后两组 FVC,FEV1 和 FEV1% 均较治疗前增加 ( P < 0. 01),治疗后治疗组 FEV1% ,FVC,FEV1 / FVC 均高于对照组(P < 0. 05),见表 2。

两组病人用药前后 T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用药后两组病人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升高,CD8+ 水平下降(P < 0. 01);治疗后观察组T 淋巴细胞亚群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 01),见表 3

两组病人用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M、A 水平较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M、A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M、A 水平均有升高(P < 0. 05),见表 4。

慢阻肺 (简称COPD)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喘病”、“咳嗽”等范畴。《证治汇补》咳嗽篇指出: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医宗必读》喘篇指出:喘者,促促气急,喝喝痰声,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与COPD的表现如:喘促气急、咳嗽、咳痰、喘憋、邵动喘甚、心慌肿胀等症相吻合。中医学指出:肾为气根,肺为气主,故人体呼吸功能正常运行需要肺肾主导、同时需各脏腑协调共同完成。肺脏疾病如久病致咳喘迁延不愈,失治致肺气更加亏虚,病情进一步发展,久伤及脾,致肺脾两虚,到疾病终末期,久病及肾,致肺脾肾三脏俱虚的表现。益肺固本颗粒是由附子、干姜、甘草、生地、桂枝、白芍、当归、半夏、五味子、冬花、紫苑、百部组成,方中附子温肾扶阳固本为主药,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同时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升高激素水平,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是解决慢阻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关键药物。干姜补脾温阳化饮,助附子温补之功,甘草益肺止咳,补脾益气,缓和药性,培土伏火,兼制附子、干姜的燥热之性,使姜附温阳之功温和而持久。生地大补肾阴,填精益髓,与姜附合用,阴阳双补,从根本上解决慢阻肺本虚的病理基础。且生地性凉生津液,解决姜附久服伤津耗液之弊。是本方能够长期应用而无不良反应的关键配伍。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通阳化气,增强机体的卫外功能,预防外邪人侵。当归养血活血,是中药抗血管炎和痉挛的特异性药物,配合桂枝温通血脉,有良好的改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功效。痰饮伏肺成巢,是本病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半夏化痰散结,消除气道腺体增生和异常分泌。久病肺气虚,五味子味酸,收敛肺气,同时治疗久咳。冬花、紫苑温润降气,止咳平喘,改善肺通气功能,百部润肺止咳,杀虫抗菌,是针对慢阻肺易合并感染设定的药物,诸药合用,具扶正固本,降气平喘,化痰祛瘀之功,故本方能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和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保护肺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慢阻肺病人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不仅慢阻肺病人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而且免疫功能降低又可加重慢阻肺病人呼吸系统的症状[6-7]。所以,通过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抗感染的能力,可能有利于慢阻肺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 瞿波,董守金,蔡林丽,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西医肺康复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2014,29(2):385-390.

[3] 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等.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策略与实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607-1614.

[4]许光兰,韦艾凌,黄美杏,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83-984.

[5]谢天,张炜. 补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173-176.

[6]苏慧鹏,胡阳,邓洁. COPD 与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3,24(3):430-433.

[7]张明科,穆沛红,李荣硕,等. 综合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53 例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21-23.

作者简介:冯莹(1982.05),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肺病专业(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T淋巴细胞亚群慢阻肺
宽胸理肺汤治疗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30例疗效观察
胸腺肽对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体液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研究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慢阻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因素分析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检测对肺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