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胸片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2022-03-27 00:48邹志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8期
关键词:肋骨骨折诊断价值

邹志育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DR胸片;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肋骨骨折是一类常见的病变,同时也是所有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的类型,该病的发生群体大多为中老年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典型咳嗽或者呼吸期间肋骨区域疼痛加重,从而导致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限制,虽然肋骨骨折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日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降低了生活质量[1]。肋骨骨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诊断和有效治疗,就可能对机体造成伤害。虽然目前临床上拥有多种先进的治疗方式,而因为肋骨骨折的病理特别的复杂,特别是一些患者为隐匿性肋骨骨折,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所以患者需要在发病早期及时得到有效诊断,这样才能提高后期临床治疗效果[2]。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方式,其中尤以CT检测和DR胸片两种方式,具有检测精度高、误差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同时,众多的临床研究者表明,与DR胸片相比,CT检测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3]。为此,本文选取了射阳县合德镇卫生院的68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比分析肋骨骨折多层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和DR胸片的各自诊断优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卫生院就诊的63例肋骨骨折患者,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典型咳嗽,或者呼吸期间肋骨区域疼痛加重,最终均确诊为肋骨骨折,本组所选的63例患者均无免疫系统疾病、肝、肾疾病者,本次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通过患者本人签字同意,对所有患者均实施DR胸片诊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其中有36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最小36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52.28±11.37)岁,有38例为单发性肋骨骨折,20例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另外5例为隐匿性肋骨骨折;受伤原因:有12例患者为高空跌落伤,9例为意外穿刺伤,25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另外17例患者为其他类型。患者均对本次诊断和调查知情了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患者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本组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存在相关的受伤史或肋骨骨折症状表现;(2)经影像学 、症状体征检查确诊。

1.2.2排除标准:(1)患者入院时合并有其它类型骨折或表现出大出血;(2)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查;(3)患者合并有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者;(4)患者对本次诊断存在禁忌者;(5)患者无法接受完整疗程治疗者。

1.3诊断方法

1.3.1 DR胸片。本次检查所用的仪器为联影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为患者说明DR检查的优势、注意事项、配合方法等知识,按照仪器操作规范预先设置好相关参数,管电压为90 kV,使用DR对患者胸廓中的肋骨实施正斜位摄片,依据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拍片,完成操作之后将获取的资料发送到工作站,并继续完成后续影像学资料分析。

1.3.2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完成对患者的DR检查之后实施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本次CT诊断使用的仪器为联影16排多层螺旋CT,在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为患者说明DR检查的优势、注意事项、配合方法等知识,按照仪器操作规范预先设置好相關参数,检查体位为仰卧位,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双手自然上举放置在头部两侧的姿势,常规设置检查参数,掌握患者掌握正确的屏气方法,依次检查患者锁骨上缘髂骨上缘区域,之后将检查图片等各项资料发送到对应的工作站,由专业的医师通过工作站进行影像资料的后处理,本次诊断所用的三维重建技术主要包括:曲面多平面重建技术、容积再现、薄层重建技术等,在完成影像学资料的重建以后,从三维立体角度分析与评价影像资料,综合判断患者有无肋骨骨折现象。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诊断特异性、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R诊断准确率为77.78%,诊断特异性为73.02%,诊断灵敏度为73.02%,阴性预测值为80.95%,阳性预测值为87.30%,CT诊断准确率为98.41%,诊断特异性为92.06%,诊断灵敏度为95.24%,阴性预测值为98.41%,阳性预测值为98.41%,DR诊断准确率、诊断特异性、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CT检测(P<0.05),见表1。

肋骨骨折是所有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虽然如此,但肋骨骨折依然存在较高的误诊、漏诊现象,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诊断方式,主要包括病人的表现、受伤史、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

在早期时候,肋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主要为X线检查,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筛查大部分的肋骨骨折,而对于一些隐匿性的肋骨骨折则具有很高的漏诊率,同时在部分相互重叠区域的肋骨患者群体中也具有很高的漏诊率[5]。随后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逐步发展了DR胸片诊断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常规X线检查技术发展而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影像资料,使得影像资料的清晰度显著提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影像的质量[6]。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DR检查方法明显提高了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7]。而DR检查也存在弊端,例如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往往会受到光照条件、曝光度等因素使得影像图片质量受到影响,导致一些DR影片出现重影,另一方面,DR只能够从平面上分析获取的影像资料,从而导致了一些多发肋骨骨折在重叠后发生漏诊,导致了DR的诊断过程中受到影响,导致诊断偏差出现[8]。

相比之下,多层螺旋CT技术则是对影像学检查技术进行了更新,相比于DR诊断,多层螺旋CT技术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同时也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显著降低了检查过程中受到患者个体呼吸以及心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了获取检查资料的可靠性[9]。与此同时,三维重建技术也为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应用,这种技术使得影像图片在获取之后还可以通过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有效的在三维立体空间显示病变的实际情况,从而帮助医师利用计算机上模拟的病灶将真实的病灶情况直观的显示出来,因此,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借助于多层螺旋CT能够高效的利用后处理技术将病变信息直接显示出来,特别是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存在重叠的区域、隐匿性肋骨骨折等,大大降低了漏诊率。

国内相关研究者表明,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DR胸片的诊断准确率为71.42%,而16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则高达97.22%,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DR胸片诊断准确率[10];国外相关研究者通过对64排128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诊断在肋软骨骨折及肋骨骨折的诊断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达98.33%,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DR诊断准确率为77.78%,诊断特异性为73.02%,诊断灵敏度为73.02%,阴性预测值为80.95%,阳性预测值为87.30%,CT诊断准确率为98.41%,诊断特异性为92.06%,诊断灵敏度为95.24%,阴性预测值为98.41%,阳性预测值为98.41%,DR诊断准确率、诊断特异性、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CT检测(P<0.05),与以上结论相符,由此表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方式应用于肋骨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在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方式具有比DR胸片诊断方式更高的诊断准确率、诊断特异性、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静,朱晓强,施健,叶莉.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联合CT靶扫描对中央型小细胞肺癌支气管表征改变的诊断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04):678-681.

[2]戴标,吴富淋,黄婴婷,冯霖,强旭钊,施丽丹,黄惠平,傅铮,李惠彬.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1,23(12):929-933.

[3]丁岗强,文泽军,曾艳丽,杨栋强,张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小肝癌MSCT相关参数比较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01):113-115.

[4]赵海龙,何馨,陈学波.早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21,27(26):79-81.

[5]庞惠荧,林俊杰.16排MSCT中HRCT和常规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及预后评估[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08):1495-1497.

[6]夏军,张显利.多層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癌胚抗原、糖类抗原24-2、糖类抗原72-4检测对大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12):1517-1520.

[7]朱进,黄胜,陈均,张海健,陶晓亮.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2):39-41.

[8]张年邱,郭大鹏,廖志盛,靳仓正.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重建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11):2097-2098+2114.

[9]李盖,周伟,傅昱,孙凤涛,陈伟彬.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及与下肢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08):60-64.

[10]马卓亚,崔捷,白洁.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在胃癌患者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对比及正确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19):1693-1696.

[11]徐祺,钱慧娟,樊雅静,周翌.上肢组合垫在多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及对依从性与配合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09):139-143.

猜你喜欢
肋骨骨折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手术入路研究与临床126例分析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42例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肋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优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