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羊细菌性疾病的方法分析

2022-03-27 23:32鲁彦君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3期

鲁彦君

摘要:随着现阶段我国养殖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从事羊类养殖,且受到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影响,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羊类需求缺口,因此在很多地区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在羊类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一方面要强化养殖管理,以科学的养殖方式、严谨的养殖态度进行养殖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细菌性疾病作为羊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大多具有高强度的传染性,且由于传播速度较快,因此对于羊养殖产业的危害极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降低发病几率,进而维护养殖收益。

关键词:羊养殖;细菌性疾病;防控方式

受到养殖规模扩大的影响,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逐渐扩大,这在丰富养殖户养殖形式的同时也加剧了各类疫病的传播,导致各类疾病不断涌现,即使是先前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近年来也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细菌性疾病是由于细菌导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疾病种类之一,因此在羊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有必要针对其暴发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入手展开分析,在发现疑似病例时要尽快隔离治疗,防止疫病的进一步扩散。

1羊养殖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特点分析

首先,现阶段的羊类养殖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约化特征,因此细菌性疾病也呈现出新的流行特征,且为了防控疫病,各大养殖场均建立起完善的疫病防控策略,并对羊进行了接种免疫,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养殖环境差、随意引种以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的现象,这使得各类外来疾病迅速传播至当地养殖环境当中,深入分析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一方面某些疾病临床表现为隐性特征,且潜伏期较长,使得养殖户无法针对性展开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在长时间的疾病防控过程中,养殖户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使得病菌发生变异并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使得患病羊显性发病病例减少,多数病羊呈现出隐性发病以及患病时间较长,此外,缺乏科学的养殖规范,羊群受到较多的应激刺激后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患病[1]。

其次,现阶段由细菌导致的疾病种类较多,且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以及链球菌病等,菌体不同,对于患病羊的危害程度以及治疗难度也各不相同,如羊大肠杆菌病会表现为下痢型以及败血型,前者多发生于新生羔羊当中,患病羔羊的粪便多表现为半液状态,发病初期为淡黄色,而随着病情的加重,粪便颜色会转变为淡黄色,严重患病的羔羊粪便中还会出现血块等。年龄较小的羊群自身免疫能力较低,所以非常容易受到病菌侵袭,大龄羊群虽然自身抵抗能力较强,但是受到感染后多表现为隐性患病,此种致病表现不仅仍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且流入市场后还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2羊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式

2.1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治

首先,在养殖过程中不同性别和品种的羊均存在患病风险,且此种细菌性疾病没有季节影响,尤其是羔羊患病风险更大,依据研究表明养殖环境中湿度过大、多阴雨天气、养殖密度过大以及养殖条件不佳等更容易导致沙门氏菌病。此外,该种疾病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如腹泻、发烧以及食欲下降等,沙门氏菌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死亡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腹泻导致严重脱水,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一方面要提升养殖环境,做好相关保障措施,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患病羊进行治疗。

沙门氏菌病原体虽然对于抗生素类药剂非常敏感,但是也非常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结合药敏试验选择最为合适的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临床中对于沙门氏菌病的治疗经常用到恩诺沙星以及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剂,若病羊病情较强,可以使用硫酸黏菌素粉剂进行治疗,将粉剂直接添加在饮用水中,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羊应当首选使用恩诺沙星进行治疗,使用剂量0.2mL/kg·bw,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连续使用3d后病情会出现明显好转[2]。

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通过强化养殖环境提升防控效率,如对养殖场定期通风和消毒、确保光照充足以及及时更换草垫等,且确保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面性能够间接提升羊群的免疫能力,此外,沙门氏菌病原体的产生与养殖场内的其他动物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养殖户要彻底清除养殖场内的啮齿类动物,防止带菌动物进入养殖场。

2.2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产业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布病的产生原因同样与日常养殖存在极大联系,如养殖密度过大、污水粪便没有及时清除导致发酵等均会加剧布病的传播,此种疫病主要会对羊群的生殖系统造成破坏,严重时还会对养殖户的健康造成威胁,不同年龄阶段羊患病后表现也各不相同,其中以成年羊临床表现最为明显,如公羊的生殖系统会出现明显病变,而孕期母羊则会出现流产以及死胎等症状。羊布病治疗难度较大且效果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对养殖户以及兽医人员造成感染,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树立“防大于治”的原则,强化养殖管理,严格规范养殖环境,常见预防形式为接种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或M5-90株),在注射弱毒疫苗后要严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止疫苗效果降低。

2.3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式

羊大腸杆菌病主要威胁8月龄以下的幼羊,引发此种细菌性疾病的原因主要为天气因素,此外饲料营养不够全面以及养殖场内湿度较大均存在密切联系,羊患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d左右,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败血型以及下痢型,其中以败血性危害最大,患病羊若缺乏及时治疗2d左右就会死亡,因此养殖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对于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工作。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遵循抗菌消炎以及补液等原则,临床试验表明大肠杆菌对于庆大霉素、盐酸多西环素以及新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比较敏感,因此养殖户可以通过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如可以使用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剂兑水后供患病羊饮用,连续使用5d左右患病羊腹泻症状会明显改善,若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庆大霉素的方式展开治疗,且对于脱水严重的患病羊还要配合补充体液,防止腹泻脱水导致病羊死亡。

在防控过程中,养殖户首先要做好孕期母羊的饲料管理工作,尽量使用营养比较全面的全价饲料,适当在饲料中添加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定期清除养殖场内的粪便、污水、污染草垫等垃圾,在产后使用消毒剂对母羊的乳房以及生殖器官进行消毒。此外,还应当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对外来引进的新羊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发现疑似病例时要及时隔离,并通过无害化方式处理病死羊,并做好整个养殖区域的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的进一步扩大。

3结语

综上所述,细菌性疫病对于养殖危害较大,不同病原类型致死率也各不相同,且某些细菌性疾病甚至还会对消费者以及养殖户的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养殖户要从日常的养殖和疫病防控入手,防止疫病对养殖业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袁世杰.牛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探讨[J].山西农经,2018(21):66+68.

[2]苏丽伟.羊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控[J].中国畜牧业,202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