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控措施

2022-03-27 23:32梁立生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蛋鸡防控措施

梁立生

摘要:蛋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感染蛋鸡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不仅能够在不同批次鸡群中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种鸡垂直传播给下一代商品蛋鸡,并且蛋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鸡群感染本病,整个鸡群几乎就会被摧毁,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本病给整个蛋鸡产业造成危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将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和马立克列氏病为影响养鸡业健康的三大疾病。为此将本病的有效防控措施介绍如下,希望蛋鸡场能够很好地防控本病发生。

关键词:蛋鸡;马立克氏病;防控措施

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本病,尤其是空舍期间消毒不彻底,或者引起时选择种鸡场不当,就会增加鸡群感染本病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鸡群在70日龄后发病率较高,并且表现鸡精神不振、羽毛杂乱无光以及食欲不振。随着马立克氏病病情的发展,鸡精神病症状进一步萎靡,出现劈叉类的神经性特征临床症状,并且出现死亡现象。发病鸡群不仅生长速度减慢、鸡群大小不齐,而且还会引起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成绩的下降。最重要的是如果是种鸡还会垂直传播给后代雏鸡,给蛋鸡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1 流行特点

1.1 易感动物

马立克病毒主要感染鸡群,无论什么品种和生理期的鸡群都是易感群体,容易被病毒传染。此外,珍珠鸡、鹅、鸭、火鸡、鹌鹑、雉鸡、鸽子、金丝雀、以及天鹅也可感染马立克病毒,但基本上不会引起发病。但是,马立克氏病毒不会感染哺乳动物,而且对人类也没有任何危害。

1.2 疾病传播途径

鸡群感染马立克氏病后可以持续向环境中排放病毒,通常发病鸡群或者康复鸡群会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以在发病鸡只的羽囊上皮细胞中进行快速增殖,可以通过羽毛屑传播病毒。健康鸡群如果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病鸡群就会感染本病,本病还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远距离传播。另外本病还可以经过种鸡垂直传播给后代鸡群,并且引起鸡群发生免疫抑制,极易诱发或混合感染其他。

1.3 发病特点

马立克氏病在70日龄发病,刚开始时每天有3~5只鸡死亡。随后,蛋鸡死亡数量逐渐增加。在90日龄发病,鸡群每天有20~30只鸡死亡。一般来说,鸡的死亡高峰在91~130日龄,每天有30~50只鸡死亡,随着时间延长到140日龄时,鸡群死亡数量逐渐减少,每天死亡数量减少到10~20只,到160日龄后,每日死亡鸡数降至3~5只,以后鸡群基本恢复正常[1]。

2 临床症状

蛋鸡感染本病后。往往表现不爱活动、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和发生腹泻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鸡步态出现蹒跚,较重的不能缓慢行走,常蹲在地上,单肢或双肢完全或不完全瘫痪,处于“劈叉”的姿势,即两只脚分别向前和向后伸展。头和脖子歪斜或头和翅膀下垂。个别病鸡眼睛呈斑点状弥散灰白色或同心圆环,一侧或两侧视觉强度丧失。最后病鸡逐渐消瘦,脱水或衰竭死亡。

3 剖检变化

3.1 发病初期病死鸡

在尸检时,只有腺胃乳头充血、肿胀和出血。小肠内容物呈气泡和水状,肠腔内蓄积大量绿色或白色疏松的粪便。肝脏明显肿大,其他脏器均无明显变化[2]。

3.2 发病高峰期病死鸡

尸檢时,肝脏肿大到正常肝的3~4倍,有时超过5倍,并有出血症状。存在米粒或大豆等不同大小的实性肿瘤结节,肿瘤组织多为球形。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并且有明显的肿瘤结节。腺胃肿大像乒乓球形,肿胀是正常的1~2倍,有的可达3倍以上。摸上去很硬,乳头明显增厚、出血或溃烂。有时浆膜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硬斑。卵巢增大到原来的1~2倍;有劈叉神经症状的死鸡,剖解可见坐骨神经变粗。

3.3 发病后期病死鸡

尸检时,在病鸡各种主要脏器:肝脏、心脏、脾脏、肾脏等都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肿瘤结节,并且在肠系膜、卵巢上面也会布满白色肿瘤病灶,有的肋骨和股骨头等部位都可以看到白色病灶。这些都是本病的典型病理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首先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鸡或死鸡的肝脏或脾脏上面的病料,在37℃条件下,无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48h。没有看到任何细菌生长情况,说明本病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然后采集病鸡脾脏、心肌、胸腺、胰腺、法氏囊、胃肠道、脑、肝、肺以及肾等组织的病料1~2份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建议用甲醛溶液固定后,再染色进行镜检,可以看到这些发病组织均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肿瘤细胞。肿瘤组织由层状粘连细胞和少量网状细胞组成。此外,颈上囊内的卵泡形态正常,卵泡之间稀疏疏松的结缔组织内有不同的淋巴细胞。

最后收集病鸡羽毛浸入5倍量盐水中,用玻璃棒挤压羽毛浆。反复冻融3次后,6,000转/min,离心10min,进行血清学检测。同时采集病鸡心脏和血液分离血清,作为血清抗体检测。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马立克氏病标准抗原。结果显示血清抗体和标准抗体阳性率100%。并且羽浆抗原和血清抗体也呈阳性,这样就可以确诊蛋鸡感染了本病。

5 防治措施

5.1 防治方法

立即将发病鸡群或养鸡场隔离起来,用碘制剂或癸甲溴铵碘复合溶液对所用的生产设备和用具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在病鸡饲料中添加双黄连、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草药来抑制病毒复制,同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黄芪多糖来增加鸡群免疫力。

5.2  预防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马立克氏病的发生,雏鸡应在孵化后立即接种马立克疫苗,可以很好地提高雏鸡的抗体水平,达到降低鸡群发病的目的。目前,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免疫接种。最常用的是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显然,马立克氏病Ⅰ+Ⅲ型二价活疫苗更有效。因为疫苗是在潜伏期注射的,所以需要1~2周才能产生合适的抗体。因此,应尽一切努力将雏鸡饲养在清洁无菌的环境中,减少外界病原体对雏鸡产生的侵害。雏鸡免疫接种疫苗后可以达到90%以上的保护效果,所以马立克氏病的暴发仍然发生在个别群体中,这些可能是由于免疫失败造成的。因此,免疫后应定期检测鸡群的抗体水平,确保鸡群抗体水平处于理想的保护范围内。

同时,加强种鸡和雏鸡的营养供给,为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足够,提高雏鸡自身免疫力。并且保证鸡群生活环境舒适,减少各种应激情况,维持鸡群处于健康状况。

在日常生产中需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将病毒携带入场。并且定期清理鸡舍羽毛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毒进行传播和蔓延。尤其是空舍期间需要对鸡群生活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冲洗和消毒,最后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后,封闭鸡舍24h后,再进行彻底通风,这样可以将上个批次遗留的病毒消灭干净,减少对雏鸡造成的危害[3]。

6 总结

总之,蛋鸡感染本病后给鸡群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因为不仅能够造成较高的死亡率,还会严重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所以必须做好本病的防控工作,首先给雏鸡接种疫苗进行有效预防,是目前最经济、简便的防控措施。同时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供给营养全价的饲料和环境舒适的条件,减少各种应激反应,提高蛋鸡自身抗病能力。另外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减少病毒对蛋鸡造成的侵害,进而降低蛋鸡发生本病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洪宇.蛋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分析、症状及防治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2016(8):147.

[2]刘影.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预防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 (11):98-99.

[3]胡迎东.蛋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控[J].家禽科学,2014(4):59-60.

猜你喜欢
蛋鸡防控措施
蛋鸡养殖户这回该笑了 三季度蛋价有望涨至年内高点
亚洲最大的蛋鸡场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蛋鸡生态养殖饲养管理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