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及养殖模式的研究

2022-03-27 23:32杨艳革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3期

杨艳革

摘要:生猪养殖者为提升猪肉品质和规格、扩大猪肉市场,在养殖中引入了相应的技术开展绿色喂养,即为生态养殖技术。在应用该技术养殖生猪时,能合理利用養猪资源,且能满足人们饮食高质量及绿色饮食的需求,在减少资源耗费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生态平衡的维持。本文在阐述生态猪养殖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具体的技术要点及养殖模式,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养殖模式

生态猪养殖耗费人力、物力及技艺,是囊括绿色养殖工艺和技术、养殖场地安全无污染、猪饲料等在内的一种现代化养殖方式。养殖中,饲料内不得出现会危害猪只的农药、金属物质或相关添加剂等,必须使用绿色原生态饲料,以便为生态猪养殖质量提供保障。同时,猪饲料中由于没有掺杂任何添加剂,猪粪便作为庄稼肥料使用时能加快农作物生长速度。综合而言,该养殖技术在提升猪只养殖质量、保障人们饮食健康、促进环境健康发展方面体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生态猪养殖优势

传统以水泥猪舍为主的猪只养殖模式中,727m2的猪舍面积约可养殖552头生猪,过大的养殖密度难免会导致猪舍内出现较大的气味。同时,养殖中猪只采食量约达到2.989kg/d,猪只均增重约0.8kg/d,养殖期间猪只约8.8%的患病致死率[1]。生态猪养殖模式中,通过生态养殖猪舍的建设,1,051m2的猪舍面积约养殖生猪562头,养殖密度偏小,猪舍内产生气味的可能性极低。同时,养殖中猪只采食量约达到2.527kg/d,猪只增重约1.07kg/d,养殖期间猪只约0.6%的患病致死率。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生态猪养殖技术具备更明显的优势,不仅能为猪只提供更健康的环境,且饲料成本支出更低,生猪发病致死率大幅降低,日增重量更多,故而整体养殖效益更高。

2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

2.1培育优良猪种

在应用生态猪养殖模式时,关键在于确保养殖户对养殖猪只品种及质量予以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猪种质量,培育肉质口感良好的优质品种。综合我国市场中售卖的猪种情况来看,多以长白猪、皮特兰猪等国外引进的瘦肉型为主,此类猪种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肉质口感相对偏差。基于此,养殖户可选择此类猪种与我国本地优质猪品种杂交,培育具备更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瘦肉多、肉质口感好的优质猪种,为实施生态养殖模式奠定基础。

2.2猪舍建筑技术要点

建设猪舍时,需要突出健康、卫生及安全的标准。生态猪养殖模式的应用中,可建立在传统猪舍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优化,引入高架网床猪舍。此类猪舍以两层划分猪舍,第一层用于粪便的收集,为避免后续使用中可能出现渗漏的情况,在建设时需结合水泥硬化第一层表面[2]。第二层为饲养区,在确保钢网能完全承担生猪总量的基础上,也要避免底板缝隙夹住猪只,且要保障通过地板缝隙能顺利将猪粪便排入集粪区。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置高架网床猪舍时,一二层的高度需要控制得当,保障粪便清扫车能够顺利进出。集粪区两侧可进行排尿沟渠的设置,确保能向沼气池内直接排入猪只尿液。此外,饲养区应进行降温通风设备的设置,控制在4m左右的高度即可;做好自动饮水设备的设置,尽可能消除生猪饮用水受污染的情况。

2.3饲喂食物要点

相比传统猪只养殖模式,生态猪养殖模式中在饲料要求方面也有一定差异,摒除了适用于传统养殖中的快速生长料,而是选择天然农田饲料饲喂,所以在养殖中要明确饲料来源,如生态农业中绿草、粮食作物等便是养殖生态猪的主要饲料。同时,生态猪养殖中,猪粪便可作为肥料加快农作物生长,可使生态猪养殖与农田间形成良性循环。为促进猪肉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饲喂中应合理进行食物的搭配,可掺杂部分含微生物、矿物质的食物,确保猪只能汲取更全面、丰富的营养,这样不仅能使猪只免疫力提高,降低发生疾病的可能性,且能使猪肉口感、质量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饲喂管理中,每天也需要对仔猪精神状况、粪便情况按时观察,仔细听安静时有无呼吸声音,闻养殖区域内有无刺鼻气味,并详细记录每日喂养的饲料品种、消毒情况、饮水量及用药情况等。

2.4养殖环境要点

引种阶段,要求养殖人员引起重视、严格处理,确保生态猪能够健康生长,并为后代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引入的品种需隔离一段时间,并定期且全面地检测身体、消毒,保障整个隔离期间环境的健康性与安全性。同时,为获取更健康的猪后代,需要严格防护、看管母猪,一旦发现有问题需即刻实施对应的措施,尽早扼杀各类风险源头。此外,需要定期清理消毒猪舍及猪只活动区域,喂养阶段要突出无污染的生长环境,且圈养阶段要确保猪只生活空间空气流通。而在做好环境处理及消毒工作的基础上,养殖人员也应当注重自身防护工作,为避免可能出现携带流感或病毒的饲养人员进入猪舍,必须贯彻落实相应的消毒工作,圈舍入口可进行消毒盆或消毒池的设置,以便为猪只提供更健康、高标准的生长环境。

2.5饮用水投放要点

生态猪整个生长阶段中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在做好饲料来源管理的基础上,也要予以猪只充足的水源,通过饮水促进猪只疾病抵抗能力的提高[3]。在投放饮用水时,应适当添加抗生素和食用盐,食用盐的添加能够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可对环境中各类病菌加以控制。同时,要确保饮水及饮水环境的干净、无污染,以便为猪只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2.6疾病防治

生态猪养殖模式中,猪只患流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疾病多发季节,因环境、气温影响的缘故,猪只患猪瘟、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一旦出现此类疾病后会给猪肉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大量猪只死亡的情况,导致养殖户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基于此,养殖户在妥善控制猪舍卫生条件的前提下,也要及时做好猪粪便清理工作,以免滋生细菌。特定季节时,养殖户在猪只饮食中可添加30g板蓝根或大青叶,用于猪流感等疾病的预防。如果猪只已患疾病,此时养殖户应第一时间做好隔离工作,并及时联系本地畜牧医院开展治疗,避免疾病蔓延。如果已有疫情发生,应即刻联系防疫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展开医治工作,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感染。如果出现了因疫病死亡的猪只,需严格开展无害化处理,并全面消毒处理死猪生活的猪舍。储藏防疫物资的冷藏包或冰箱等冷链设施设备、隔离或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设施等也必不可缺。

3生态猪养殖模式

3.1立体养殖模式

当前时代,养殖行业中的养殖方式及管理方式也踏上了智能化、高效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立体化养殖模式的诞生,为养殖者提供了更科学、高效、便捷的养殖方式。立体养殖模式即是在突出合理性的前提下,结合能与生态猪和平共处且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相似的家禽,引入共同管理的方式。同时,为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也可有机结合生态猪与部分农作物,这样不仅能使资源浪费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且能带动农作物生长质量的提高。围绕生态猪、家禽及农作物展开立体养殖,也可当作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的构建,能帮助养殖者实现更高效率的统一管理,且能减少资源耗费,避免环境污染,整体效益良好。所以,养殖户在应用此类养殖模式时,以本地环境条件为根据,合理搭配养殖对象,在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获取更可观的收益。

3.2多样化养殖模式

生态猪养殖模式中,对自然环境及周边条件存在相对较高的要求,养殖户以生态猪养殖特点为根据,可选择半圈养、半放牧形式。圈養猪只时,要为猪只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活动环境和活动范围,搭配适当的自然牧养,能为生态猪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4]。同时,自然牧养中,可在猪只养殖场周围种植牧草,猪只采食鲜草,通过多汁青饲料取代颗粒饲料,能丰富猪只摄入的营养物质,减少养殖中成本投入的同时,有利于猪只肉质的提高。但是,在应用此类养殖方式时,必须建立在养殖环境高质量且无污染的基础上,如此一来即可为猪只安全及生长质量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且有利于猪只品质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牧养过程中,因猪粪便本身无污染,能为农作物及植物提供生长养料,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环保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猪养殖模式能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可大幅提升猪肉品质、口感,且环境效益良好,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养殖户在应用此类模式养殖猪只时,需掌握必要的技术要点,从培育优良猪种、合理搭建猪舍、饲喂食物要点、养殖环境控制、饮用水投放、疾病防治等方面入手,突出生态养殖的规范性、合理性,促进养殖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持续提升,助力我国生态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武,陈金锋.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及养殖模式[J].畜禽业,2018,29(1):32-33.

[2]张生明.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势及养殖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8):64.

[3]罗大云.探讨生态猪养殖技术的要点及养殖模式[J].农家致富顾问,2020(10):1.

[4]赵飞.猪生态养殖模式及饲养管理要点[J].农技服务,2020,37(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