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50例疗效观察

2022-03-27 00:00韦鸿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中西医结合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照单盲、随机对照原则,选择本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早期康复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之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p<0.05) , 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减少病残、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取得较好疗效, 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腦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在存活患者中, 75%以上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何降低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较显著,已被临床广泛推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先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评分标准【1】,将两组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然后按照单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63.51±4.62)岁;病程2~12h,平均病程(7.59±2.18)h;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3.28±4.15)岁;病程3~11h,平均病程(7.32±2.12)h。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病情分型、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3)均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均为初次发病。

1.2.2  排除标准  (1)不耐受中医中药及康复治疗者;(2)心肝肾功能衰竭者;(3)有精神疾病者;(4)神志不清、语言障碍者;(5)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方式,具体内容为:降颅内压(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日1-2次或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静脉滴注,根据病情需要每6-24小时1次)、扩张血管(注射用血塞通400mg静脉滴注,1日1次)、抗凝(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日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日1次,空腹服)等常规方式给予患者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调脂、降压、控制血糖等治疗;护理方面给予患者清谈饮食、心理疏导、定时翻身、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早期康复治疗。(1)补阳还五汤:黄芪(生)120g、当归尾12g、赤芍12g、地龙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寄生20g、独活20g、牛膝10g、甘草6g,辩证加减;若患者出现语言不清者加用远志12g、石菖蒲12g;肢体麻木者加半夏10g;头晕目眩者,加天麻15g;肌肉萎缩者加鸡血藤30g。上述药物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煎煮至200ml,把药汁倒出后重新加水煮至200ml,再把药汁倒出,两次混合打包平均分成两袋,分早晚2次温服或胃管鼻饲,连续服用1个月。(2)针灸:根据患者偏瘫位置选择百会、手三里、足三里、合谷、极泉、阳陵泉、环跳、涌泉、三阴交以及悬钟等穴位进行针灸,金针方式为平泄平补法,得气后连接电疗给予脉冲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2】,14天为1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停止2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

(3)中医推拿手法:采用推、揉、按、拿、摇、捏等手法,对患者偏瘫的肢体穴位进行按摩,每次20分钟,1日1次,14天为1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停止2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4)功能训练:病情稳定48h后在治疗师指导下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 四肢关节的主被动训练; 主动运动训练; 平衡训练; 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以诱发正常运动,抑制异常运动。每次60分钟,1日1次,14天为1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停止2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

1.4.1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FI)采用修订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采用修订Barthe1指数评定(MBI)。首次评定在治疗开始的24h内进行,4个星期后由同一评定记录者进行再评定。【3】

1.4.2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年)。痊愈为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为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 病残程度为l~3级;进步为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为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恶化为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4】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p<0.05) ,见表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一种,占脑卒中的60%~80%,我国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75%以上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包括微创介入治疗(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内科常规治疗(西医西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且无禁忌症的患者首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等微创治疗,由于时间窗比较严格,我国大多数人口住在农村,交通不方便,患者到达医院时已经超过微创治疗的时间窗,只能选择常规内科治疗, 恢复较慢、效果不够理想。常规的内科治疗包括积极的控制病因、抑制血小聚集板、保护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降低颅内压、对症等, 但神经功能的康复存在严重的不足, 且疗效较为有限【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祖国医学称为“中风(中脏腑)”,病因病机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诱因,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中医辩证多为气虚血瘀型,治疗上给予补阳还五汤为主方,由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寄生、独活、牛膝、甘草组成,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随症加减,诸药合用,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 表现在神志、言语、肢体及大小便等多方面功能障碍。头者, 精明之府也。脏腑和经络之气血汇聚于头部, 头部诸穴贯穿顶、额、颞三区,跨越督脉和足太阳、足少阳三条阳经,从头到足, 纵贯全身, 通调一身阳气。因此,早期康复介入已成为康复医学工作者治疗“中风”的共识。针刺、按摩头部及躯干穴位,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阳气等功用,可促使偏瘫肢体的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和主被动的关节运动、缓解痉挛, 避免挛缩。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头部穴位能加强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代偿作用, 促进功能重組, 改善功能障碍。 经CT检查证明, 针刺头部相应刺激区, 能促进病变早期的脑血肿吸收和脑水肿消退【6】。病情稳定48h后在治疗师指导下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的矫正肢体的运动模式和促使肌力的恢复。

综述所述,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减少病残、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取得较好疗效, 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张晓英.早期康复训练与延迟活动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能力恢复中的差异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1):133-135

【3】陆春光,谭秀芬,李东永,等.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3):13-15

【4】陆春光,谭秀芬,李东永,等.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3):13-15

【5】杜相珠,张运旭,商淑梅,等.强化步行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1(12):2406-2407

【6】东贵荣,张宣,李丹,等.头穴针刺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1994,14(3):14

韦鸿光,1972年出生,男,本科学历,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质量控制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科。E-mail:779137893@qq.com。手机:18307870968

地址:浦北县人民医院质量控制科   535399

韦鸿光  广西浦北  男  汉族   1972.10.27  本科  浦北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科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  邮编:535399  浦北县金浦大道177号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针对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中肢体功能复健的思考与探讨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