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用于心源性休克效果分析

2022-03-27 01:52罗厚枝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命体征

罗厚枝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生脉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09~2021.09诊治的6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采取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生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及生命体征复常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50.00%)高,P<0.05;观察组心脏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心率、呼吸及血压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生脉注射液应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使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复常时间缩短,改善心脏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生脉注射液;生命体征;心脏功能

【中图分类号】F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排出量明显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心源性休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近几年,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针对心源性休克疾病采取器官功能支持及抗感染治疗的到广泛应用,但仍有数据显示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达70%~100%[1]。因此,采取有效、及时的对症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针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常采取升压及扩容等药物治疗方式,其中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为常用升压药物。有研究指出[2],多巴胺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升压疗效较单使用多巴胺注射液效果好,且患者对于药物依赖性降低。故本研究选择2020.09~2021.09诊治的6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09~2021.09诊治的6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心源性休克患者;(2)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1)患有意识障碍患者;(2)患有其它综合症患者;(3)患有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50~80岁,平均(65.65±3.15)岁;疾病类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础病6例,有高血压病基础病9例,有肺源性心脏病7例,有脑血管疾病基础病8例;观察组13例,女17例,50~80岁,平均(65.14±3.15)岁;疾病类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础病8例,有高血压病基础病9例,有肺源性心脏病5例,有脑血管疾病基础病8例。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生产厂家: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174;规格:2ml/20g)静脉滴注,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进行稀释药液20mg,每天静脉输液一次,治疗时间为5天。

观察组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基础上采取生脉注射液(生产厂家: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1020241;规格:20ml×3支)静脉滴注,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进行稀释药液60ml,每天静脉输液一次,治疗时间为5天。

1.3观察指标

经过5天治疗后,根据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4],(1)对比组间疗效,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心脏射血功能明显恢复;有效:症状改善,心脏射血功能逐渐恢复;无效: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对比组间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射血功能(EF)、钠尿肽(BNP)测定、心肌酶测定;(3)对比组间血压、心率及呼吸生命体征复常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 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5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脏功能指标情况对比

治疗前组间EF、BNP及心肌酶测定指标无差异,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组间生命体征复常时间对比

观察组心率、呼吸及血压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心源性休克属于一种生存率低、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的危急病症。目前引发休克的病因较复杂,临床中发现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发病因素主要为机体血流灌注量降低,维持有效的血液灌注量的前提是具备足够的血容量,进而确保机体正常的心泵功能及血管舒缩功能。因此,针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原则为尽早补充血容量,促使机体微循环得以改善,进而达到提高心输出量的目的。随着医学研究发现,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理机制有三方面,(1)高代谢,当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各器官组织持续在高代谢状态,增强氧耗量,血流灌注量低,进而引发氧供需量失衡,严重时患者出现缺氧、缺血;(2)血流动力学变化,当患者处于感染性休克期时,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外周血管动力学改变,微循环功能发生障碍,血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心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射血分数降低,增强外周血管通透性,致使患者处于低反应、血管低阻力和低血压状态;(3)线粒体功能结构损伤,心源性休克时,机体内释放的炎性细胞和微生物释放的大量肉毒素損害线粒体细胞,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氧利用障碍。心源性休克属于“厥脱”范畴,主要指内伤脏器或邪毒内陷导致的正气耗脱、气血逆乱的危急病症,主证为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5]。

生脉注射液主要由五味子、麦冬及红参等中药组成。其中五味子具有补肾宁心、益气生津及收敛固涩之功效;麦冬具有润肺清心、养阴生津之功效;红参大补元气之功效,三药合用具有养阴敛汗、益气生津之功效。有研究指出,红参对机体的延髓中枢及大脑皮层具有兴奋作用,促进核糖核酸含量提升,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加强心肌耐氧量的耐受性,麦冬具有利尿效果,加强机体耐缺氧能力,五味子增强心理供血能力。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心脏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关键在于生脉注射液通过提升益气固脱作用及机体免疫力发挥升压改善心功能功功效,麦冬、人参及五味子三药合用增强机体T细胞功能,进而提升细胞免疫功能。另外发现观察组心率、呼吸及血压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生脉注射液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动脉血流量,具有修复心肌血缺氧细胞功能,起保护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进而调节血压、呼吸及心率维持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将生脉注射液应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促使生命体征复常时间缩短,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志华.参附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2):96-98.

[2]刘杰,梁春玲,张宗耀,刘祖发,张然.四逆汤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2):2280-2284.

[3]苗楠,沙比尔江·艾山,林萍萍,马惠,马芳.心血管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J].新疆医学,2021,51(12):1404-1405+1374.

[4]朱弢,郑伟青,黄伟剑.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伴心源性休克疗效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21,56(12):880-881.

[5]王竟越,沈波涛,丰小星,刘俊倩,张志宇,王宇石.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J].药物评价研究,2021,44(11):2475-2480.

[6]苏一飞,黄沛健.生脉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0):107-108.

猜你喜欢
生命体征
个体化术中护理对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风险的影响
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康复的相关影响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安定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镇静中的效果
小儿护理中实施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分析
浅谈有氧能力与运动医学
手术室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雾化治疗的哮喘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35例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