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护理模式治疗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应用

2022-03-27 05:11李晓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治未病生活质量

李晓华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中风患者治疗中,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1~2021.8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甲组(30例,常规护理)、治未病乙组(30例,中医"治未病"),对两组护理满意度、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治未病乙组Barthel指数、健康状态、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以及护理技术等护理满意度各评分均较常规甲组高,(P<0.05)。结论:为老年中风患者治疗中,采用中医"治未病"护理法,可在帮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中风;治未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中风即脑卒中,为突然发病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类病症,近些年来,该疾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老年患者占多数,而为该疾病患者开展科学的护理方案,可加快身体康复[1]。中医“治未病”指的是事先对有关措施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强调个性化的调摄和整体干预,以此避免疾病出现、转移与发展。该理念为《黄帝内经》当中的内容,并且也为我国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构成部分,为中医理论的精华[2]。鉴于此,本次纳入60例老年中风患者,分析中医"治未病"护理实施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1~2021.8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甲组(30例)、治未病乙组(30例),常规甲组:年龄:50~70(60.00±3.30)岁,性别:男/女:15/15。治未病乙组:年龄:50~70(60.00±3.30)岁,性别:男/女:14/16,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甲组:常规护理:告知患者确保饮食清淡,多吃果蔬,并给予其常规的运动指导,且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按摩、勤换衣,确保床铺平整、干净整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治未病乙组:中医"治未病":(1)按照患者体质情况,为其开展语言和肢体方面康复训练护理,例如:引导患者适量的进行练太极、打羽毛球、慢跑等运动训练。按照患者个人体质,将其与临床护理特征结合,以此实施肢体、语言、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功能训练。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出院指导和宣教,并一一的落实且详细记录下来患者详细居住地点,将具体探訪时间确定下来。出院当天,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按摩方法,并告知患者家属关于锻炼有关注意事项,同时,可为患者的家属发放用图片制作而成的出院宣传教育资料,按照患者个人体质,为其开展针对性的穴位按摩,以确保患者的家属可以对患者个人体质状况以及有关穴位按摩手段等进行了解。同时,应该按照有关计划为患者进行两次家庭随访,并在一个月之后告知其回医院的门诊进行复查。(2)对于伴高血脂、高血压等体质中风患者来说,为其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教育,确保患者可以认知到中风的发病机制与诱发因素,同时通过调整饮食和将生活方式改变等,例如:情志、中医饮食调理等相关措施,合理地开展健康教育。(3)按照患者的体质情况和日常生活习惯,确认患者的病症情况,并通过采用和中风护理方案结合得到方式,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工作,主要内容包含穴位按摩、中药药疗等。

1.3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分值范围0~100分,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极差,无独立的生活能力。100分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较好,无须依靠他人。

生活质量:使用SF-36即生活质量评价表对生活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含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各项总分100分,分值和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评估,评估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护理反馈、护理技术,每项满分为100分,分值高代表满意度高。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6.0,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数值变量采取(x±s)表示,t检验,分类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后,治未病乙组Barthel指数高于常规甲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治未病乙组健康状态、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常规甲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未病乙组患者的护理技术等护理满意度各评分较常规甲组高,(P<0.05),见表3。

3讨论

中风即脑卒中,其主要分成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中风为中医学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3]。其主要是以并发口角歪斜、猝然昏倒而出现半身不遂为症状的病症,患者发病后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为帮助患者加快病情恢复,应为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方案[4]。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中医护理的临床推行当中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在具体护理实践当中,将“治未病”理念合理应用,可以对中医护理于临床中有效运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5]。对于治未病理念来说,其在实践应用当中是借助整体性与个性化护理模式完成的,可进一步提升疗效[6]。为中风患者护理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应用中医知识的能力,从而可以使临床可以更加有效实施中医护理[7]。在例如体质分型等操作当中,量化一些指标,反复的实践护理方法,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应用能力,使护理人员在具体实践当中掌握更多实践知识,从而可以使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工作的主动积极性提升,工作角色也得到了有效的转换,从被动执行转换成主动执行,以确保中医护理可以在中风患者应用中良性循环。通过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开展语言等方面康复训练护理,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按摩方法,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为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对于伴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教育,且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等,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治未病乙组Barthel指数、健康状态、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以及护理技术等护理满意度各评分均较常规甲组高,(P<0.05)。

综上所述,为老年中风患者治疗中,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法,对帮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付晓君,门波.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浅析复发性流产的防治[J].新中医,2022,54(02):184-186.

[2]余碧燕,童立英,杨云珍,等.妇科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措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4):200-202.

[3]冷云.老年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的疗效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6):66+43.

[4]张娅微,杨晓凌.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在中医护理门诊骨伤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3):289-290.

[5]沈青婉,俞黎曙,陈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压住院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08):1255-1257.

[6]江方婷.老年中风患者卧床压疮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6):101.

[7]李杰,赵静静,刘文超.从扶阳理论治疗脑中风谈中医治未病[J].光明中医,2019,34(15):2297-2299.

猜你喜欢
治未病生活质量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肿瘤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