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精神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2022-03-27 05:11林景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满意度

林景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精神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37)与康复组(n=37),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BPRS评分、HEI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BPRS评分、HEIQ评分相比,康复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康复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68%、97.30%,康复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精神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幸福指数及护理满意度,效果较好。

关键词:精神康复护理;护理满意度;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为精神分裂症,以认知障碍、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久治不愈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若不及时予以干预,患者易出现自杀倾向,危及自身生命安全[1]。因此,需要做好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康复护理工作。精神康复护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原则,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本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精神康复护理,对其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37)与康复组(n=37)。常规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41.32±5.48)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79±1.44)年。康复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41.94±5.57)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85±1.48)年。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2)接受抗精神药物治疗;(3)患者家属同意此次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 :(1)智力障碍;(2)脏器功能严重不全;(3)严重自杀倾向。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内容为做好用药指导工作,加大病情监测力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康复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精神康复护理,内容如下:其一,生活技能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食、穿衣,并进行反复训练,引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遵守社会礼节,表现优异患者予以物质奖励,促进生活技能提升。其二,社交技能训练。护理人员培训患者,内容包括社交礼仪、社交穿着等,改变患者异常思维,嘱咐患者多沟通,表达自身存在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自身能够尽快融入社会。其三,体能训练。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患者身体素质及病情实际情况,嘱咐患者适度进行散步、慢跑、体操等运动,增强自身体能,通过体能训练,调整心理状态。其四,劳动技能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洗碗、扫地等日常活动,促进其日常劳动能能力提升,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应用BPR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精神状态越差,应用HEIQ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幸福感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幸福感越强。

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项目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统计学量表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t用于两组患者BPRS评分及HEIQ评分比较,χ2用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以P<0.05代表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PRS及HEIQ评分分析比较

与常规组患者BPRS评分及HEIQ评分相比,康复组明显较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比较

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5.68%(28/37),康复组护理满意度为97.30%(36/37),两组比较,康复组较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为精神分裂症,在各个年龄层均可发病,一旦发病,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增加家庭负担。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治愈率小于20%,复发率较高[3]。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多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尽管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受到患者心理及生理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4]。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予以护理。

精神康复护理是依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其幸福感提升,加快患者康复[5]。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BPRS及HEIQ评分相比,康复组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精神康复护理可加快患者精神恢复,提高其幸福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比,康复组较常规组高。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精神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幸福指数及护理满意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冯明媚. 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8):72-74.

[2] 張以新,何荣寿.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引导的康复护理模式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J]. 保健文汇,2021,22(1):114-115.

[3] 李洁,姚吉,李晓颖.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67-170.

[4] 刘影.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J]. 健康之友,2021(8):254.

[5] 林秀菊,李妙银,苏彩媚.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聚焦访谈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社会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促进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2021(19):222-223.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护理满意度
精神分裂症病例积极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