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管理及不良事件分析

2022-03-27 05:11陈锦丽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陈锦丽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管理及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各科室上报护理部的41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案例。结果:全院开展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5个临床科室和门诊部均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居前两位的是:高温烫伤、低温烫伤,其中高温烫伤占51.2%,低温烫伤占31.7%,灼伤占17.1%,发生原因主要与护理人员年资偏浅经验不足,法律安全意识、预见性安全意识欠缺 ,评估不足、巡视、观察、宣教不到位,患者本身體质和依从性差,科室安全监管不到位等有关。结论:中医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预见性安全意识,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流程,加强有效沟通,健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机制,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安全管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2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方面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个技术包括了刮痧、穴位注射、中药热熨敷、中药的贴敷还有艾灸等,这些技术在临床的护理方面都有着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1]。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由于一些护理人员年资偏浅经验不足、法律安全意识和预见性安全防范意识欠缺、评估不足、巡视、观察不到位或者患者自身体质、依从性差、质控管理小组监控不到位等原因,使得技术操作的时候容易出现不良事件。而不良事件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还延长了住院时间,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全院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有16种,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科室有5个科室和门诊部,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各科室上报的41例中医护理操作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2 方法

护理部定期召开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分析,对41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的原因、科室等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提出安全管理措施,并进行持续跟踪整改及督查。

2 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分类汇总表

不良事件 艾条灸 三伏贴 中药热熨敷 中药熏蒸 拔火罐

高温烫伤 14 4 2 1

低温烫伤 13

皮肤灼伤 7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科室:

全院5个临床科室和门诊部,均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均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4.不良事件发生因素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护理人员的原因还有患者本身的原因等等。针对上述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经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因素。

4.1护理人员因素

责任护士年资偏浅经验不足,法律安全意识、预见性安全防范意识欠缺,对进行的中医护理操作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没能进行分析与判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加上低温烫伤和高温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低温烫伤通常不易被察觉,待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再者,在治疗过程中责任护士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巡视和询问、观察患者情况,使得观察不到位,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

4.2患者因素

大部分患者年龄比较大,存在一些基础性的疾病,比如患有糖尿病、脑梗塞肢体偏瘫等,使得患者皮肤的感知程度降低,因为一些老年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皮肤表皮以及皮下组织会逐渐丢失,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表皮变得更加薄,而且血浆成分也会发生改变,使得皮肤表面的湿度还有弹性等都会降低,如果直接进行操作的话容易导致皮肤出现损伤[2-3]。其次护理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在治疗之前没有将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以及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4]  所以治疗过程中配合程度也就比较低。

4.3管理方面

科室在护理质量管理核心环节欠缺到位,对关键的环节、时段、人员落实未重点关注,科室发生中医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后,科室质控管理小组没有定期进行反馈、分析、总结,吸取经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4其他方面

三伏贴一般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细辛、桂枝等中药,将膏药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以达到通络温阳散寒、调理身体的目的,这些中药对皮肤黏膜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贴的时间过长或者极度敏感的皮肤均可引起皮肤灼伤[5]。一般贴敷时间2-4小时,有些患者认为贴得越久效果越好,即使护士反复宣教强调贴敷的时间,还是有患者不遵嘱将敷贴在规定时间内除去,导致皮肤灼伤。

5 安全管理措施

5.1加强护理安全、法律知识及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的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5.1.1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和法律知识教育培训

由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实行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6]。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 同时利用真实的案例分析来树立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使护士提高警惕。

5.1.2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流程和低温烫伤知识的培训

加强低年资护士特别是新入职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月定期培训考核各科室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操作技能水平,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流程。护理质控小组定期深入各科室检查中医护理操作,有效的规范了中医护理操作。排班经验足高年资的护士和低年资的护士相互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低温烫伤和可见的明火、沸水沸液等引起的高温烫伤相比,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通常不易被察觉,待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 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并发感染,加深创面,形成慢性溃疡。加强在职护士特别是新入职护士低温烫伤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以真实的案例分析来引起护士对低温烫伤的重视,提高防范安全意识。

5.2加强护患沟通,加強巡视观察,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任何一种治疗、护理的开展都有赖于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因此护士在护理治疗活动中应了解患者、体贴关心、理解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通过有效沟通使风险告知得以落实;让病人及家属充分知情,引起重视,减少纠纷。对高龄患者、有基础病的患者、皮肤感知程度降低的患者、遵医行为不佳的患者,除了反复解释和沟通 ,护士还应该定时巡视、询问、观察患者情况,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5.3建立健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机制

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室成立质量安 全 管 理 小 组, 加强细节管理及重点环节的监控,严格落实好各项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确保中医护理操作有效性及安全性[7]。院、科质控小组每月分别对科室进行护理质量安全检查和中医操作护理不良事件反馈分析,追踪整改,改进不足,吸取经验,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5.4 加强中医护理操作工作安全管理

艾灸时适当固定艾灸盒,以免艾柱掉落导致皮肤烫伤,观察艾柱燃烧情况,随时调整艾柱和皮肤的距离。药熨时用多层毛巾包裹药包,询问患者对热的感受,待温度降低时逐渐减少毛巾的包裹,以免高温烫伤。对有基础病的患者和皮肤感知程度降低的患者,要适当降低热疗的温度和加宽艾柱和皮肤的距离。 穴位贴敷特别是三伏贴治疗前要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并记录贴敷的开始时间,贴敷治疗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时应准确定位,反复强调贴敷的时间限制,避免因忘记或长时间贴敷造成皮肤灼伤。此外,对皮肤极度敏感的患者,建议缩短贴敷的时间。拔火罐治疗一般是用棉球蘸95%酒精作为火源,操作时要注意棉球蘸的酒精不要过多,以免操作时火源掉落烧伤患者;而在进行中药熏蒸时温度调节注意循序渐进,以免高温烫伤。

5.5定期开展工休会

科室定期与患者开展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落实,不断改进和提升中医护理质量;同时也让患者适应患者角色,了解到治疗和护理操作的安全离不开患者的配合,增强遵医行为[8]。

6 案例分析

案例1:患者女,72岁,因“左踝关节肿痛反复发作4年,1天前疼痛加重入院”,既往有脑梗史,入院时患者左踝关节肿胀,遵医嘱予药熨包热熨左踝关节治疗,每天2次。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3天出现低温烫伤,护士用热药包帮患者熨了十几分钟后了,见温度降低了,把药包给患者自行熨烫,患者把药包直接放在左足外踝敷了一个多小时,等下一班护士发现时,已经出现低温烫伤。查看皮肤可见药熨位置皮肤稍泛红,有一水疱,面积4x3cm。立即用冷水浸湿的纱垫敷于创面,冷疗30分钟,冷疗过程中保护水疱皮,避免疱皮撕脱造成创面裸露、感染。5天后烫伤处出现深部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经清创缝合换药后,住院30余天痊愈出院。

分析:低温烫伤是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烧伤。低温烫伤和高温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低温烫伤通常不易被察觉,待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低温烫伤防范知识和预见性安全意识欠缺,相关宣教不到位,加上患者有基础病,皮肤感知程度降低,多种因素综合造成患者低温烫伤。根据以上原因,科室要加强低年资护士预见性安全意识、低温烫伤知识的培训,加强宣教到位率的督查,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同时排班要高年资和低年资搭配,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案例2:患者女,70岁,因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来门诊遵医嘱给予患者肺腧穴、大椎穴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以达到冬病夏治的调理功效。已交代患者回家后在4小时内及时揭除贴敷,在治疗第2天患者回家后未遵嘱在4小时内揭除贴敷,导致灼伤皮肤,贴敷部位出现局部皮肤发热如火燎,皮肤破溃渗液,立即揭除贴敷,并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加强换药,4天后好转。

分析:三伏贴一般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对皮肤黏膜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贴的时间过长或者极度敏感的皮肤均可引起皮肤灼伤,穴位敷贴的治疗时间大多为4小时。患者出现皮肤灼伤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未遵嘱及时揭除贴敷导致贴敷时间过长,再加上贴敷的穴位在患者背部的位置,患者容易遗忘。根据以上原因,科室要加强宣教,反复强调贴敷的时间限制,提高患者的遵嘱行为,避免因忘记或长时间贴敷造成的皮肤灼伤。此外,对皮肤极度敏感的患者,建议缩短贴敷的时间。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管理者应根据医院自身特点,采取多元化管理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沟通技巧、操作技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不良事件高发的科室和容易发生不良事件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加强监管,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安全,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邹新花,郑秋霞,吴慧芬.基层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及实施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0):1718-1720.

[2]庄君贤,袁荣,钟印芹,等.温针灸烫伤烧损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7):146-148.

[3]潘珍英.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的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1):90-91.

[4]黄艳群,许秋群,何小琴.持续质量改进促进中医技术操作的医院感染控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6):172-173.

[5]张晓杰.连续性排班模式与层级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研究,2019,27(6):197-198.

[6]张月秋,伍晓杨.介入中心导管室护理中采用目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9):139-141.

[7]宋钝,吴窮,汤娜,等.回顾性分析12例中医技术操作并发低温烫伤的原因及管理对策[J].光明中医,2021,36(5):837-839.

[8]陈进燕,吕光珍,楼燕南,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下的6S管理模式在中医院的构建与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2):58-60.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