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府气液—脑玄府”论治眩晕

2022-03-27 05:51杨庆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眩晕

杨庆

摘要:眩晕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病症多端,病理复杂,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笔者从玄府气液理论进行探讨。头为元神之府,脑之玄府尤为丰富,脑之玄府通利则全身神机得以承化,全身气血得以宣通,故以开通运化脑之玄府探讨治疗眩晕症的用药组方,针对眩晕病症风、火、痰、瘀、病机要点,进行疏风透表、解郁清火、化痰散瘀以宣通玄府气液、渗灌气血、运转神机。

关键词:玄府气液  眩晕 脑玄府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1玄府释义

有关玄府之义,追溯《说文》有曰:“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其意有五:赤黑色、深、远、玄妙深奥、透彻通达;“府”字其意有三:藏、聚集所及脏腑处。综上小结玄府医家可为遍布各处的至微至渺、幽深不见、宣通液气、透达宣畅、功效玄妙的微观结构[1]。

玄府运转的液气指气、血、津液等具有滋润、濡养机体脏腑、经络官窍的精微物质,而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维持赖于气、血、津液精微物质在玄府间的循环流动、周散全身息息相关。‘玄府气液’,所述之“气’,不仅是周流全身的气, 也包含了“阳化气”内涵,阳气在推动气液输送玄府、渗灌气血的作用[2]。

2玄府病理、病机

《素問·调经论篇》有“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的病机论述,而刘完素倡导“玄府郁闭,阳热佛郁,六气皆从火化”,王明杰等研究认为“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3]。

玄府开阖有度,则气血津液能正常流通布散,四肢百脉、脏腑经络能够濡润保持人体正常功能、维持运转,即“玄府气液宣通[4]。若玄府闭郁,气血津液流通不畅,导致气滞、血淤,精微物质不能正常渗利布散,从而导致病理产物结聚,影响脏腑正常功能的发挥。《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目昧不明》云:“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也。”玄府“贵开忌阖”,气液“喜通恶塞”,玄府闭郁,气液不通,百病由生[5]。

3.脑玄府

脑称为元神之府,神之所居,在神机的转运调节方面发挥了主导性的调节作用。头为诸阳之会,机体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皆汇聚于脑,故脑玄府聚集更加密集,气血精微物质不仅要不断的上灌脑以濡养头目,同时要在元神调控下不断化生神机、运转经络、渗灌全身气血,并随神机的运转以升降出入、纵横连接,来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王永炎院士将玄府气液研究用于阐明脑血管病的病理、病机并在临床用于指导脑血管病、神经症的治疗,如脑卒中、老年性痴呆等疾病,有效论证了脑玄府论的实用效能。

4.眩晕病因、病机

东晋陶弘景《肘后备急方·治尸注鬼注方》中首次将眩晕病描述为“注车”“注船”,即“女子小儿多注车、注船,心闷乱,头痛,叶,有此疚者万不。后世医家将该病症进行归类整理并提出“眩晕”“耳眩晕”“反胃”概念,《医林绳墨·眩晕》则进一步将眩晕进行病症描述称“真眩晕”并论述其病特点,“其症发于仓卒之间,首如物蒙心如物摇招摇不定,口昏花,起则欲倒,恶心冲心,呕逆奔上得叶少苏此真眩晕也”。诸多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进行探析大多认为与气机的升降失常导致的气机逆乱,血、津液的运化失职有关联。《杂病广要》卷三十七所论述“但运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此由荣卫错行,气血浊乱,阳气逆行,上下相隔,气复通则苏,脉虚大而涩之气运”。

患者多表现为主观性不适,多为植物神经功能失常表现,轻则头目晕沉、休息后可有所缓解,重者如坐舟车船,天旋地转、甚至晕扑倒地、胸闷、呼吸困难。

对患者临床症状探析,眩晕常见于嗜好肥甘厚味、久居湿地,酿生痰湿、损脾伤胃、水液运化失常而内生痰湿,病久郁而化火,痰火内生,或煎灼津液,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内风引动痰湿则病愈重。辨析众医家总结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四端,各症候之间常可夹杂出现[7]。结合玄府气液学说对眩晕病因病机进行辨析则诊疗用药的思路更加精准,随症配伍加减用药使眩晕的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

5.辩证配伍

基于以上病因、病机,临床用药治疗根据征候不同而采用滋阴养血、化痰祛瘀、益气祛风之法,重点在于辛温宣散[8]。用川芎、荆芥、防风、半夏、陈皮、天麻、茯苓、白术,其中荆芥、防风辛、温、质润,解表透邪、疏风通利、宣通气液。临证配伍加减,正常发挥,火热盛则加黄芩、银花、连翘以透热转气、宣通表郁,痰浊雍盛则加南星、枳实、石菖蒲等利化痰浊之品,瘀血为患则重加以红花、赤芍、桃仁;气虚血亏则加黄芪、当归、党参等益气养血之品。辩证为虚症则“塞因塞用”治法,以补开塞,以补通玄,仍属通法类别。气血亏虚、可添加山药、白术、黄芪补气以通玄;阴血亏虚者则配伍沙参、麦冬、当归养阴滋阴以开玄。

小结:玄府贵开忌阖,气液重在宣通布散,玄府气液宣通流散、开阖有度、布散全身则能达到灌渗气血、通达气机、运转神机之效。玄府不仅限于皮肤腠理之间在全身各处、上下内外、脏腑官窍无处不在,而头为百脉之会、元神之居,玄府通道尤其丰富,玄府气液理论在脑血管病中的运用就显得意义非凡。期待能更深入理解、探究玄府理论,在临床中能更加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常富业,王永炎,高颖,等.玄府概念诠释(三)一玄府的历史演变轨迹与与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 (2) :5

[2]郑玲玲,杜武勋,丛紫东,等.从“脏腑一气液一玄府”管窥心衰之病机[J].辽宁中医杂志,2014. 41 (10):2088 - 2089

[3]王明杰,黄淑芬开通玄府法—治疗疑难病的又一途径[J].中国中医药报,2009.3 (16) :4

[4]常富业,李云,张允岭.玄府与津液代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0):2077-2078.

[5]范洪桥,刘丽芳,周亮,等.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探讨塌渍法的作用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3):345-347.

[7]闫伟.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系统评价及“脉证治”规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8]向楠,陈继东.名医陈如泉.湖北中医杂志[J],2010,32(1):3-7,83.

猜你喜欢
眩晕
耳鼻喉科门诊100例头晕患者病因分析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60岁以上老年眩晕临床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
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迷失与眩晕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