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器在社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2022-03-28 06:44谢林艳宋丽丽陈宇平章梅妹周林福
中国康复 2022年3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吸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发病率逐年增高,疾病迁延难愈、反复急性加重,使患者呼吸肌功能受损,肺功能下降,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

。稳定期是COPD患者肺功能恢复的有利时机,指导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是COPD肺康复管理的重要部分。呼吸训练器是一种主动吸气训练装置,辅助老年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具有操作简单、提高训练依从性和有效性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运动能力、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前面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评价意识等要素确立了教学设计方案的量化赋分规则,据此对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见表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或住院就诊的8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PD的诊断和分组符合2020年COPD全球倡议(GOLD)《COPD 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

,并经肺功能检查确认。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GOLD分组为D组;病情处于稳定期;年龄在60~75岁;经过伦理学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等系统并发症;②有认知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配合训练;资料不全,不能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伦理号:JSSZYY-LLSC-201917)。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对所有纳入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急性发作期患者需经治疗病情缓解进入稳定期后,根据GOLD分组予常规用药,同时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培训。要求患者离院后居家继续按要求进行呼吸训练。

1.2.1 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呼吸训练,即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放松腹肌,将双手分别置于腹部和胸前,由鼻腔吸气,吸气时尽量将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肌,缩嘴唇呈吹哨状,经口缓慢呼气。用双手轻压腹部,尽量将气体完全呼出。每次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约为1∶2,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10~15 min。

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与长期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

。中国现有COPD患者约1亿。COPD在全球和中国死因中均位列第三

。COPD 稳定期管理目标是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况,尤其要减少恶化风险(预防急性加重、防止疾病进展、减少死亡)

。药物治疗虽能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却不能有效逆转肺功能下降或降低死亡率

。于是,非药物治疗的地位日益上升

。肺康复是稳定期COPD康复管理的核心,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改善预后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呼吸训练,即缩唇-腹式呼吸;干预组患者运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后6个月2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均高于训练前,且干预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前期国内的几项研究结果一致

。Leelarungrayub等

的研究中,采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后,患者的FVC、FEV1/FVC、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生活质量问卷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但FEV1、FEV1%、6MWD改善不明显。深慢的呼吸模式及膈肌的有效激发,有助于增加肺通气量,促进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在本研究中,2组患者PaO

、PaCO

和SaO

均较训练前改善,且干预组各项指标改善更加明显。亦与近年国内的几项研究结论相似

2.3 运动能力 训练前2组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6个月后2组患者6MWD均较训练前增加,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4。

早期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开展主要以理论知识普及等内容为主,现代学生在计算机的接触方面较早,对于基础性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无需进行较为深入的基础性知识教学,需要进一步扩展知识学习学习范围,以此在提高教学进度的同时,保障学生对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内容有更为全面化的了解。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教学应用使现代教学工作开展便捷性大大增加,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通过改变学生对传统知识学习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知识教学环境,从而在教学机制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进行有效提升。

2 结果

2.1 肺功能 训练前2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6个月后2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训练前,且干预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2。

2.2 血气分析 训练前2组血气分析指标(PaO

、PaCO

、Sa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6个月后2组患者的PaO

、SaO

均较训练前升高,PaCO

较训练前下降,干预组各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3。

我虽然以家庭为重,俯首甘为孺子牛,但仍会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所爱:文学与艺术。这只是为了追求过程中所得到的乐趣,并不是为了什么虚名。

以唐山市某大型商业住宅的供配电设计为样本,该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为8×104 m2,包括1栋商业楼、2栋10层商住楼,6栋24层高层住宅楼。设计范围从10 kV配电线路开始,从高压开闭所引来2条主线,其中1条运行,1条备用;低压侧引至小区各单元计量表,为一户一表[2]。

2.4 症状评估 训练前2组的mMRC和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6个月后2组患者mMRC评分、CAT评分均较训练前下降,干预组下降相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4。

2.5 风险评估 训练6个月后2组患者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均较训练前有所下降,且干预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5。

3 讨论

1.2.2 干预组 患者利用呼吸训练器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本研究选择的是Leventon公司生产的SPIRO-BALL呼吸训练器,每位患者配备一个呼吸训练器。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取舒适坐位,保持上半身直立,连接吸气软管和呼吸训练器的接口,设定目标训练刻度,左手托起呼吸训练器,高度大致与患者双眼平齐,右手置于肋下上腹部。指导患者平静呼气后,用口含吸气软管,缓慢吸气,吸气时腹部向外隆起,右手随之抬起,保持黄色流量指示球悬浮在训练器的“笑脸”处,当白色指示活塞达到目标刻度时,停止吸气,松开吸气软管进行缩唇呼气。休息数秒,重复上述步骤,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10~15 min。目标训练刻度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1.3.2 观察组 采取硝苯地平与盐酸拉贝洛尔(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20)联合治疗:予以盐酸拉贝洛尔100 mg/次,3次/d,口服;硝苯地平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呼吸训练是肺康复的关键。呼吸肌训练可改善患者呼吸肌肌力及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据报道,吸气肌训练可使COPD患者吸气肌肌力增加14.7%,将6MWD提高25%,SaO

从86%增至95%

。常见的呼吸训练方式包括:常规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全身呼吸体操、膈肌起搏、阻力呼吸训练和呼吸训练器训练等

。目前,呼吸训练在临床普及率不高,主要缘于大多数患者对肺康复的认知不足。而且,常规呼吸训练方法枯燥,不易量化,患者依从性差

。全身呼吸操康复疗效确切,但训练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老年患者往往难以掌握并坚持训练

。为了普及和推广呼吸康复技术,既要提高患者对肺康复的认知,又要训练方法简单化、训练设备易用化

呼吸训练器是一种主动呼吸锻炼装置。呼吸训练器遵循阻抗训练基础原理,通过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增加吸气肌力和耐力。缓慢用力呼气有助于肺内气体交换和二氧化碳排出。而且,呼吸训练器简便易学、直观、训练强度低

。通过呼吸训练器,患者能直观感受吸、呼气量的提升,有利于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尤其,通过呼吸肌训练,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呼吸效率增加,吸入药物能更好地到达小气道,从而显著提升药物疗效

1.3 评定标准 专人负责每周1次电话随访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每个月1次健康宣教活动,指导患者正确训练。记录患者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运动能力、症状评估及风险评估指标。所有研究资料由专人收集并当场核对,确保信息的正确完整。①肺功能测定: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固定一名有资格证的技师,测定患者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EV1/FVC。②血气分析: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

)、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aO

)。③运动能力评价:选用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6MWD)评估患者运动能力。在30m走廊内,鼓励患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折返行走6min,测量患者6min行走的距离,距离越远代表运动能力越好。④症状评估: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 mMRC)评分主要评估呼吸困难严重程度,量表分0~4级,分数越高代表呼吸困难程度越重。COPD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评分为综合症状评分,分值范围0~40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多。⑤风险评估:记录患者训练前后一年内发生急性加重的次数,次数越多代表急性加重风险越高,也反映疾病预后越差。

6MWD是运动耐力的评估指标。训练6个月后2组患者的6MWD均较训练前增加,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有效的吸气肌训练可通过改善呼吸肌疲劳,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进而提高运动耐力。这亦与既往的多项研究结果一致

。mMRC和CAT评分是症状评估指标。呼吸训练器通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有助于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中,训练后6个月2组患者的mMRC评分、CAT评分均较训练前下降,且干预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与田家伟等

的报道类似。急性加重次数是评估COPD疾病风险及患者预后的指标。疾病频繁加重和恶化将导致患者的疗效不佳和治疗难度增大,增加患者的社会经济负担等。本研究中,6个月训练后2组患者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均较前下降,且干预组的改善更显著。说明利用呼吸训练器对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风险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从肺功能、运动能力、血气分析、症状评估、风险评估、生活质量等多个维度评估呼吸训练的功效。结果发现,无论是否通过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训练前改善。而且,干预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缩唇呼吸有助于肺内气体交换和二氧化碳排出,增加潮气量,改善肺功能。腹式呼吸能激发膈肌活动,提高肺顺应性,改善肺通气功能。但是,常规呼吸训练方法单一乏味,不能量化训练目标,不直观,对患者掌握程度也无有效评价指标,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显然,呼吸训练器具有相对优势:①呼吸训练器简单易学,患者易于掌握呼吸技巧,提高个人专注度和积极性,便于自主开展呼吸训练;②练习过程中,患者能直观看到吸气量的变化,可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及依从性;③可制定个体化训练目标,提高训练的有效性;④呼吸训练器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且训练强度低,易于坚持,特别是老年患者比较容易接受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我国食品产业正在深度调整中,由价格竞争转向以“健康与安全”为需求的价值竞争,延伸为适应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市场之手”使食品工业的创新加速。同时,我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促生消费主体的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方便携带可速食、具有保健功能、能够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食品等开始受到市场青睐。

然而,目前很多患者对于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与长期控制的认识远远不足,尤其是社区老年患者,造成疾病的远期预后差。由此可见,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或社区医生任重道远。本研究所在的三级医院地处乡镇,有庞大的COPD患者群,与多家社区医院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有地域和疾病管理的优势。同时,建立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与随访系统,制定院外呼吸康复方案,让社区COPD患者在家门口即能享受三级医院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

诚然,由于本研究初期招募样本量不多,入组患者的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受限,且训练周期短,电话随访方式简单,质量控制不够严格,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的有些指标在数值上显著改善,而功能级别没有明显提升。另外,6MWD结果提示本研究对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改善有限。今后,亟待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周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或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验证呼吸训练器对COPD患者的康复作用和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耐力,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风险,疗效优于常规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器设备小巧轻便,成本低,简单易学,训练强度低,适于在社区COPD患者中推广应用。

[1]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20 report[EB/OL].(2019-11-12)[2020-10-18].https://goldcopd.org/gold-reports.

[2] 李正欢, 张晓云, 陈杨, 等.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解读(一)——稳定期药物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8):923-929.

[3] Zhou M, Wang H, Zeng X, et al.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Lancet, 2019,394(10204):1145-1158.

[4] Rabe KF, Watz H.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Lancet, 2017, 389(10082):1931-1940.

[5] 李青, 房卫华, 刘翠.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27(9):825-828.

[6] Bourbeau J, Gagnon S, Ross B.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Clin Chest Med, 2020,41(3):513-528.

[7] Moore E, Palmer T, Newson R, et al.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s a Mechanism to Reduce Hospitalizations for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hest, 2016,150(4):837-859.

[8] Basso-Vanelli RP, Di Lorenzo VA, Labadessa IG, et al.Effects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and calisthenics-and-breathing exercises in COPD with and without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J].Respir Care, 2016, 61(1): 50-60.

[9] Beaumont M, Forget P, Couturaud F, et al.Effects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COPD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 Respir J, 2018,12(7):2178-2188.

[10] 杭燕萍, 赵明明, 张希龙.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18(5):336-340.

[11] Mehani SHM.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different respiratory training protoco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lin Interv Aging, 2017,12:1705-1715.

[12] 周蔚, 朱黎明, 曾丹, 等.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 2017,19(11):1627-1630.

[13] 黄俏雯, 周锋, 王健翠, 等.联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影响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14):1829-1831.

[14] 谢林艳, 孟殿怀, 许光旭, 等.太极拳在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38(9):713-716.

[15] 谢林艳, 葛林阳, 李涛, 等.六字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及其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42(3):285-288.

[16] 谢林艳, 殷稚飞, 宋丽丽, 等.五禽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康复疗效及应用[J].中国康复, 2021,36(2):117-120.

[17] 赵晓霞, 臧玉, 严婷, 等.运动疗法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在中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35(2):178-181.

[18] Leelarungrayub J, Pinkaew D, Puntumetakul R, et al.Effects of a simple prototype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er on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quality of life and dyspnea,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OPD patients: a preliminary study[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7,12:1415-1425.

[19] Charususin N, Gosselink R, Decramer M, et al.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djunctive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COPD.Thorax, 2018,73(10):942-950.

[20] 徐巧巧, 肖艳红.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 2019,34(1):14-17.

[21] 高艳红, 于勤, 邵丹, 等.呼吸训练器对呼吸肌疲劳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57):63-63.

[22] 阎昱升.踏车运动联合三球仪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中度COPD肺康复的影响[J].江苏医药, 2020,46(11):1102-1104,1108.

[23] 冯晓丽, 姜轶, 巫道琳,等.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15(2):121-124.

[24] 田家伟, 蔡丽婷, 侯昕珩.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 2019,34(6):295-298.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吸气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呼吸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如果你很生气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慢阻肺合并哮喘稳定期仍需用药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