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美人鱼”

2022-03-30 01:32张天琦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无齿海牛海草

张天琦

《山海经》中的“赤鱬”、古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塞壬”、安徒生童话中的“海的女儿”等都是“人鱼”的形象。随着人类对海洋认知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美人鱼”很可能就是以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儒艮为原型创作出来的。

“长寿之星”

儒艮是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的唯一现存种,主要分布于南北纬27°间的印度洋、西太平洋大陸和岛屿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的沿岸海域。

成年儒艮体长通常不超过3米,体重250~900千克,体态肥胖,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短小,虽憨态可掬,但与“美人”相差甚远。

儒艮生育率很低,即便在最优环境下,种群增长率也不超过5%。通常在10岁左右方能性成熟,妊娠期11~15个月,每胎产1仔,需隔数年才能再次生产。儒艮寿命可达70多岁,称得上动物界的“长寿之星”。

生存环境破坏导致数量减少

儒艮所属的海牛目现有儒艮科和海牛科2科4个物种。海牛科有西印度海牛、亚马逊海牛和西非海牛三种。儒艮与海牛科物种体形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儒艮尾鳍凹陷,呈新月形,而海牛科尾鳍突出,呈铲状。

海牛目虽然名字中带“牛”,但与陆地上牛的关系相距甚远,反而与大象关系较近。有研究表明,海牛与大象有着共同的祖先,海牛后来才从陆地进入海洋。俄罗斯科学家从已灭绝的无齿海牛标本骨骼粉末中提取了线粒体DNA,与现存的儒艮、西印度海牛、非洲象、亚洲象等物种一起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证实了海牛与大象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

无齿海牛是海牛目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6~10米,体重5~6吨,与亲戚非洲象属于同一个重量级别。1741年,欧洲航海者首次在白令海峡发现了无齿海牛,将其作为滞留荒岛的食物来源,而后海牛的皮、肉、脂肪招来了更多猎杀者,致使其于1767年灭绝。

儒艮也经历了多次浩劫,20世纪80年代起,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儒艮赖以生存的海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数量大幅减少。儒艮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濒危物种之一。

保护儒艮的“食堂”——海草床

海草床是指大面积的连片海草,具有营养循环、净化水质等生态作用,海草床不仅是包括儒艮在内的诸多海洋生物的“卧室”,也是儒艮的“食堂”。

儒艮喜食富含高蛋白、高淀粉、低纤维的海草,但儒艮的进食过程对海草床并不友好。儒艮不仅食用海草叶片,还食用海草根状茎,善于将海草连根拔起。儒艮进食过后,海草床上会留下一道宽约20厘米、深3~5厘米的食痕,需要20多天甚至数月才能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一头成年儒艮每天要进食40~55千克海草,雌性个体在哺乳期的食量更是平时的数倍。

然而,从1987年至2017年的30年间,广西合浦儒艮保护区海草床面积大幅度减小,海草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人为破坏是导致海草床退化的主要原因。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也不断侵占海草的生存空间,浒苔爆发影响海草进行光合作用,气候变化带来的异常降雨、热带风暴等现象都造成海草大量损伤,使得儒艮死亡率增加而出生率降低,人类的海上经济活动也时常给儒艮带来危险。我们应主动提高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海草床,关爱儒艮。(据《科普时报》,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供稿)

猜你喜欢
无齿海牛海草
在海底种草
海草:海洋之肺
海牛
小螃蟹与大海草
动物大百科海牛
欢乐海草舞
海牛之家
海牛每天做什么事情
无齿相手蟹体表刚毛的结构及其功能
“无齿之徒”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