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润如玉的汝瓷柴烧艺术

2022-03-31 11:25韩琴任一昊
理财·收藏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汝瓷汝窑釉色

韩琴 任一昊

汝窑是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品的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朝历代予以高度评价,汝窑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瓷器滥觞于东汉时期,历经魏晋、隋唐,至宋代达到鼎盛。靖康之变后,汝窑在战火中毁灭了。然而,汝窑瓷器美丽而又高雅的釉色和精良的制作工艺令历代仿烧不止。历朝历代和平盛世时,都有人仿制汝瓷,乾隆皇帝还专门让景德镇仿烧汝瓷,然而由于汝瓷的配方独特、工艺失传,仿烧无一成功,以至于乾隆皇帝无奈地写道:“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本文从汝瓷历史起源进行追溯,简单介绍仿烧宋代柴烧汝瓷工艺,让更多人了解宋代汝瓷釉之美、内涵之美、造型之美。

北宋时期,北方烧制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肃州即今汝州市),当时汝州管辖郏县、龙兴镇(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窑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并形成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一带;南区从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到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到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区达到300多处。这些佐证足以证实,在宋代,汝州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自周至汉到唐,汝州一直是拱卫古都洛阳的门户,帝王将相、商贾贤达、才子名流,脚踪如识,中原腹地,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其山河沧桑,世事更迭,正可谓一把田土、一块碎石都带有数千年文化的印迹。

宋徽宗是一位善于“以色观物” “以色审物”“以色统物” 的艺术家。汝州接受宫廷的任务,烧制汝窑瓷器,据说汝瓷的出现与宋徽宗做的一个梦有关,宋徽宗梦到雨过天晴时,天空呈现出一抹天青色。待梦醒之后,便命令宫中匠人烧制出这种颜色的瓷器。窑官请他为汝瓷的淡雅颜色命名,宋徽宗提笔挥毫“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来形容梦中美妙的汝瓷釉色,这种釉温润如玉,色泽典雅的淡天青色一经问世便成为传世珍宝,这种清雅含蓄,最适合道家的审美情趣。

《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 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了汝瓷的釉色与玛瑙加入有关。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汝窑为魁”的赞誉,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时间的兵灾战乱,汝窑被毁,技艺失传,历朝历代都在仿汝瓷,无一成功。乾隆皇帝还专门请景德镇仿烧,然而由于汝瓷的配方独特工艺失传,仿烧无一成功,以至于乾隆皇帝无奈地写道:“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但因其釉色难以仿制,导致汝瓷再无真品出现,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总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局)长会议上指出:“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要恢复汝窑。”

周总理的指示很快下达到当时的洛阳地委,地委要求临汝县(今汝州市)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汝瓷生产。已经衰落了近千年的汝窑,懂得烧制技艺的窑工寥寥无几。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民营汝瓷厂改制成地方的国营临汝县汝瓷厂,在国有企业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成立了由技术厂长牵头主抓设计、 技术、原料分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汝瓷的天青釉、月白釉、豆绿釉陆续实验成功,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研究愈加深入,釉色和内涵都可以和宋代汝瓷相媲美。在历史的长河中汝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相信在和平盛世,汝瓷技艺从业者会再创汝瓷辉煌。

下面介绍汝瓷的现代柴烧技艺。

汝瓷的柴烧工艺先从原料入手,原料的制备分胎料和釉料的工艺。从原料采矿开始,汝瓷胎的原料极具特殊性,因为其长期堆积或深埋在地下,所采集的原料有硬质和软质之分。但这些原料被统称为高岭土。采集的原料,根据其硬度不同,堆放的时间也不同。硬度大的原料堆放在露天的地方风化至少两年,才可以作用。汝瓷的胎用原料基本上是三到五种原料,按照化学成分及煅烧后的物理变化去设计胎料的配方,胎料配方经过多次调试后,按照工艺要求配制汝瓷的合理的和釉结合完美的胎体配方。一般胎体配方是三元配方。胎体配方的制备过程为:采集原材料—试烧原料(物理变化)— 化学成分的常规分析—原料的烧失量—原料堆积风化—配方配制—拣选优质原矿石料—粉碎—混合—入磨—加水球磨—测细度—陈腐—过筛—除铁—成型—干燥—修坯—擦坯—素烧。釉用原料的工艺流程,釉用原料的九元配方如下:原料的采集—原料的試烧(物理变化)—原料的常规化学分析—原料的烧失量—原料的堆积风化—原料筛选—配方配制—混合入磨加水—球磨时间—细度分析—陈腐—除铁过筛。

以上是汝瓷胎和釉的烧制工艺流程,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柴烧烧制工艺过程。

宋代留下的或考古挖出来的汝瓷残片,在宋代都是用柴烧制的,过去没有液化气,只能用木柴,但是古代留下的残片或残器,造型规整,线条美、釉色美、内涵更美,即使是一块小小的残片,也能让你看到摸到用到后就会念念不忘,经过这几十年的研究和探索,笔者对汝瓷有了更深的感悟。多年的烧制经验告诉笔者,我们的老祖宗实在是太智慧了,在过去那么简陋的条件下竟能做出这么好的绝世珍品,那么身处信息和技术都如此发达时代的现代汝瓷烧制技艺从业者,没有理由不为汝瓷的烧制技艺增光添彩。笔者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总结出汝窑现代柴烧流程。柴烧汝瓷也需采用古代的传统方法烧制,窑炉是按照古时候的窑炉,建造馒头窑。燃料是采用硬杂木木材作为烧制燃料。装窑的窑具是按器形大小自制的匣钵,一钵一器。烧制方法采用还原火烧制,其反应过程如下:

1. 氧化期

200℃—400℃时,主要排出产品中矿物质带入的水分。400℃—450℃时,结构水缓慢排出。450℃—800℃时,结构水排出,脱水缓慢。800℃—1050 ℃时,残余水排出,窑内进行第一次保温,使窑内温度均匀,将坯体所吸附的碳素以及氢化谷物烧尽。此极端加强氧化气氛,产品开始玻化,出现低共熔点,应及时进行保温,尽量减少窑内温差。保温时间拉长,产品不容易出现鼓包或者偏色及其他情况。保温结束后,低共熔物熔融,液相开始出现,黏土分解物大量生成新相莫来石并熔融石英,由于液相增加,坯体开始收缩,气孔率降低。

2. 还原期

1050℃—1230℃时,进行还原焰烧成,配方中硅酸盐中的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这段时间升温应慢些,使液相逐渐形成,气孔不至于立刻封闭。为了让硅酸盐中的氧化物分解脱氧时来得及放出氧气,硫酸盐矿物或硫酸盐来得及析出SO2,窑中不应有浓烟火焰。为获得作用缓和的还原焰,必须利用闸板降低窑底负压至 0.6—1毫米汞柱,保温完毕转为中性火焰。

(1)主要化学反应(还原)。

(2)Fe2O3被还原成 FeO 能降低烧结温度,利用液相生成,使产品较易烧结。

(3)玻璃质的生成:产品由难熔物质(石英)或耐火(黏土)与溶剂(Na2O+K2O)所组成。烧成时液体颗粒的周围生成,随着温度上升,液相生成,烧结温度开始。

(4)弱还原期:在弱还原焰中,将强还原期可能在釉面或坯体内沉积的碳素充分燃烧,更重要的是液相继续发展,形成玻动晶体生成长大,玻动状物质溶解游离石英和Al2O3,向生成硅酸盐—氧化亚铁—碱土金属氧化物三元系统的玻璃态物质发展。

(5)高火保温期:这个阶段是促使坯体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得更完善。

(6)冷却阶段:烧成止火后冷至900℃—850℃保温,坯体内由塑性状态开始凝固,由于液相的存在,多晶转化阶段应缓慢冷却。530℃以后可以快冷。

另外,柴烧汝瓷的釉是两次窑变形成的,第一次窑变温度在1260℃左右。根据火照的熔融情况,决定窑内产品烧成的情况。火照的釉面光亮有气泡而且釉色是漂亮的豆绿色,这时候说明窑内的产品熟了,关火把闸板打开,当窑内的温度降至 850℃左右时,这时候取出的火照是天青色。因此,柴烧汝瓷的釉是二次窑变形成且第二次窑变的颜色是天青色,有着似玉非玉胜似玉一样的美。

由于掌控火候和胎体、釉浆配方比例及其他操作方面的差异,便形成了釉色表面的差别。柴烧汝瓷的灰烬和火焰会直接蹿入窑內,产生落灰经高温熔融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柴烧汝瓷散发出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而且作品上留下流动的火焰纹。这也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而尽心追求的原因。

柴烧汝瓷,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运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结合而成美丽的汝瓷作品。汝瓷的表面是火焰流窜在坯体上所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烧后灰烬产生的落灰釉,整体呈现的是粗犷自然的质感、火焰纹的吻痕、朴拙敦厚的色泽、深沉内敛的古雅,带给创作者更多的惊喜和艺术享受,共同演奏了一曲人与土、 窑与柴、火与自然等共鸣的大地交响曲。

猜你喜欢
汝瓷汝窑釉色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汝瓷美吗?
心系汝瓷,痴心不改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寻找汝瓷
玛瑙为釉 青瓷之首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