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导师对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策略探讨

2022-03-31 21:05霍岩邹高万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研究生

霍岩 邹高万

[摘 要] 工科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大量课外时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导师作为唯一适合主体,肩负着在此环节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工科研究生导师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可从师生之间的接触方式入手,采取以长期渐进渗透为主的隐性教育形式和智慧的教育方法,同时结合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势利导,并辅以必要的现代科技载体手段等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策略,从而确保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工科导师;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0-0177-04 [收稿日期] 2021-11-01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1]。目前,多数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在数量上是仅次于本科生的第二大学生群体,而工科研究生在校期间由于公共课时数相对较少,且各自对应不同的导师、归属彼此相对独立的科研团队,所以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有其不同于本科生的特殊性。研究生导师除了完成对研究生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育人也是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全程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要求[2]。当前,工科导师对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适用策略等方面探讨相对较少,工科研究生完成必要的公共课时学习后,其在校期间大量的课外时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薄弱环节。工科研究生在课外时间能相对频繁接触到的教师主要以导师为主,工科研究生导师成为肩负对研究生实施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适合主体。因此,依据工科导师和研究生当前实际而制定适用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策略,是切实贯彻执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需求。

一、以师生之间的接触为执行切入点

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在课外时间会发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接触。其中的直接接触包括组会、报告、答辩等正式接触,还包括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谈话、研讨、聚会等非正式接触。调查显示,81.6%以上的研究生喜欢与导师面谈沟通交流,远高于其他交流方式且逐年上升[3]。对于一些指导研究生数量较多的导师、外聘研究生导师来说,由于其繁重的科研和行政等工作致使其无法面面俱到地与每个研究生都进行直接沟通交流,因此间接接触是这类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互信息通过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副导师)或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作为“中间人”来完成,这在无形之中将导师的主体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转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以直接接触形式沟通时,导师可直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贯彻实施。而间接接触时,有些与研究生接触的年轻教师等“中间人”虽具有工作热情高、精力旺盛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便利优势,但在指导学生工作经验、掌握学生思想波动变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需要与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另外,導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一些非正式接触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而且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更有助于此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导师可通过聊天等方式引导研究生关注国家大事与国际政治形势,谈论话题可以紧贴时代脉搏与时事热点。

二、以长期渐进渗透为主的隐性教育形式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和价值已被广泛公认,而且各类适用方法也被较多学者研究,例如杭晓明等探讨了在研究生专业课中“隐形思政”的设计与融入[4],孔令杰也提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名人轶事为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等[5]。然而对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说,笔者认为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而且不受限于专业课的上课时间及课时数,具有更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空间。不同于课堂上的宣讲形式,导师对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也不是片面地在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中引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而重在营造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形成乐于接受并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认知水平的意识。因此,导师对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移植,而是应通过导师的言行举止和专业知识等以润物无声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如果导师对研究生的课外培养过程中大张旗鼓地进行类似专题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接受,而且会使导师对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似是而非”的尴尬处境,在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同时,甚至会增加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导师对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隐性教育为主要形式,将宣讲式转变为渗透式教育形式,实现没有“思政味”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升高需要一个相对缓慢、长期的积累过程,导师对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研究生培养整个过程,若过高地苛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短期内就展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则可能会使导师在其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用力过猛”而背离了隐性教育的根本。

三、采用智慧的“傻瓜式”教育方法提高接受度与吸引力

在一定程度上,工科导师肩负研究生专业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基本任务,对研究生开展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算是“增值”任务[6]。二者由于任务属性、侧重点、研究生认知能力、对教育的接受意愿等方面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与教育时,研究生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与明确的目的性,会有意识地努力思考和体会,因此会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导师的教育和指导。然而,由于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基础认知能力普遍参差不齐,而且在完成专业科学知识与技能学习即已身心疲惫的基础上,势必不情愿为其投入过多地精力进行思考和体会,因此若导师依然按照学术指导那样以一种严谨的抽象化形式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的话,则很可能会使导师与研究生双方均增加身体和思想方面的疲惫程度,其结果是不仅无法很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引起研究生的反感。笔者认为,导师对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采用一种智慧的“傻瓜式”教育方法,使受众不需要过多地思考就可以理解。然而,将有深度内涵的内容以浅显直白的方式讲述或表达需要聪明人使用智慧的巧妙方式来实现。导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相关的案例故事、学术榜样、实事见闻、导师自身经验教训等更接地气的内容进行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科研人员真实的生活,更接地气。另外,为便于研究生接受和理解,导师可将刻板固化的传统说教形式转变为直观形象的简单语言,甚至年轻人更熟悉的网络潮词进行讽刺和颂赞等,也可以借鉴相声与评书中的“抖包袱”等种幽默诙谐的技巧增加研究生的吸引力并起到加深印象的良好效果,实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甚至笑声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根据研究生自身情况以不同的侧重点因势利导

由于研究生的年龄、学习方式及知识结构等均不同于本科生,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针对其自身情况精准把控才可以有的放矢,加上不同时代和不同形势下的研究生群体具体情况和特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是研究生党员这类思想较为先进的群体也同样存在人际交往范围较狭窄和集体意识较淡薄等特征[7],因此对工科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必然是多样化和与时俱进的。以笔者所在学校的研究生统计结果为例,90%以上的研究生均是一直没有脱离过学校的应届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这部分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以导师灌输为主,力求先在研究生思想道德世界中全面打基础形成正确的目标意识框架,随着研究生年龄增加和年级升高,再逐渐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进行充实丰富。對于一些非应届读研的研究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相对较大,多数都经历过社会的历练,更善于和导师沟通,但同时这类学生可能会受社会影响而在潜意识中已经存在了一些违背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同时,也有部分研究生群体已经开始承担起养家糊口的生活责任,提前接触现实社会,其生活重心已不在学校生活及科研学术上,对待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抱着无所谓、事不关己的态度[8]。对于这类学生则可以以进一步提升其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和纠正其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另外,当前还存在少数研究生是迫于本科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可能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术诚信意识不强,而易导致学术不端等问题。对抱有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甚至出现学术不端等行为苗头的研究生,则应及时强力干预,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为其基本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与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而确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辅助执行载体

随着人民生活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平板、智能手机等已成为人手必备的电子设备之一,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也在其基本通讯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外延。目前,由于便携性、多功能性及易操作等方面的优势,手机和平板等电子设备已被绝大多数导师和研究生群体使用,其不仅可以及时、方便地查看邮件、微信等网络信息,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协助完成多数简单性质的学习和工作内容。邮件、微信等网络工具使导师和研究生的交流变得便利、顺畅且不受时空限制,不仅可以有助于导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学术信息交流沟通,同时也为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平台和渠道。导师可在对其与研究生沟通网络内容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可通过研究生的微信、QQ群及朋友圈等网络平台经常性地向研究生群体推送一些学习方法和科研技巧、弘扬正能量的文章信息等,使网络成为导师和研究生沟通的健康平台。然而,虽然手机、QQ、微信等交流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种新载体和新途径,但这些方式因欠缺肢体语言、眼神、表情等非言语的沟通,容易使交流双方无法正确理解所得到的信息内容,而且在所交流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无法企及面对面交流方式。因此,现代化科技手段只能作为导师对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辅助,现阶段还不能完全替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六、导师明确自身定位并从擅长领域逐步延伸

导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研究生所开展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以,理论上要求导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还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学识风范和人格魅力,导师自身也应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为研究生的楷模和表率,通过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和影响研究生[9]。然而,虽然多数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技能与中高级专业职称,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导师也都是普通人,若对其在每一方面均进行过高的期望和超越其能力的过高要求都会由于脱离实际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在现阶段工科导师中,除了极少部分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辅导员的工作外,绝大部分在思想上是接受并愿意对研究生开展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但由于自身思想政治认知能力有限,以及缺乏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所以在有意识地对研究生进行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可能有心无力,且学校等组织过多地要求导师在其不擅长的领域内以不熟练的专业技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势必成为其工作上的负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为实现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工科导师也应明晰自身定位,由于不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且多数工科导师未受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训练,所以,虽然导师和专业思想政治教师的目的都是完成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二者应该是协同联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二者既无法相互替代,又相辅相成。笔者认为,导师在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同时,对研究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多地从擅长的学术科研、技术发展等角度入手,首先培养学生从科研能力、技术水平方向上建立起学生在其所从事的专业方向或领域中的正确思想和世界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延伸至对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正确认识。

结语

工科院校研究生作为在校生的第二大学生群体,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前,工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大量的课外时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薄弱环节,导师作为唯一适合的实施主体,肩负此环节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应将其作为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必备工作内容。鉴于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的特殊性,以及自身具备的多样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保证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对此,导师可从师生之间在课外时间的彼此接触为切入点,结合不同对象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辅以必要的现代化执行载体手段等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策略,从而确保对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研究生是高校科研隊伍中的生力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1(1):25-27.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王凤清,律颖,彭耕,等.某高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128-130.

[4]杭晓明,徐丹,曹凯.研究生专业课“隐性思政”设计与融合[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1,23(4):371-373.

[5]孔令杰.讲好科学故事,推进研究生专业课思政教学[J].大学教育,2021(7):105-107.

[6]刘明旭.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避免的几个误区[J].教育现代化,2019(47):282-283.

[7]王福全,太佳良,贺巍,等.培育理工类研究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92-95.

[8]林青青.坚持“以人为本”: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北极光,2019(11):119-120.

[9]王福全,张卫平,王海虹.工科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78-80+100.

Analysis on the Basic Strategies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Extra-curricul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Tutor

HUO Yan, ZOU Gao-Wan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Abstract: A lot of extra-curricular time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 school is the weak lin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only suitable subject, tutor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develo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in this link.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ir own positioning, tutors can start with the contact mod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dopt the hidden education form and intelligent education method dominated by long-term and gradual infiltration, and take appropriate education methods and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different objects, so as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tutors can adopt the basic strategies of extracurricul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s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arrier means, 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postgraduates’ extracurricul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tutor; postgraduate; extra-curricul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欣赏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研究生会在研究生教育及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