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指标研究

2022-03-31 12:04王同宇
教育观察 2022年7期
关键词:区分度积极分子培养目标

王同宇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一、绪论

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工作关系着党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

现今由于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众多、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缺乏等原因,很多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观察评价还处于定性阶段,仍缺乏可量化的、行之有效的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指标。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引入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体系的探索,但其量化指标的选取及其分值的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则与方法。同时,目前很多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方案大都由党务工作人员制订,其能否调动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能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仍缺乏科学的根据。[2]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指标与培养方案进行探索,通过设立多级评价指标,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对当前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案的改进建议。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一)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指标调查问卷设计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指标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基础,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和一线党务工作者、党员的建议,对在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和探索后形成,其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之间有效联动并形成闭环,既能自上向下定位不足,又能自下向上逐级优化。其具体的考量方向及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指标考量表

为了确保问卷结果的广泛性和普适性,笔者向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都分发了问卷。一级指标以重要度高低排序呈现,二级指标以打分的形式呈现,满分十分制,1分为“非常不重要”,10分为“非常重要”。

因打分存在一定的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为尽量避免这种主观影响,笔者在问卷设计中引入了二级指标的个人表现的打分,即要求被调查者在对该指标的重要度进行打分评价后,还要对自己在该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打分。这样才能在后续问卷分析的过程中,引入信息熵法[3]的概念。相对于一般的权重确定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信息熵法能够较为客观地确定权重。信息熵法利用信息论中熵的概念,即信息论中衡量不确定性的指标。

(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评价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文献调研和学校内积极分子培养的广泛实践,本文列举了常见的十四种积极分子培养方式,如党校培训、网络/新媒体平台自主学习等。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笔者利用上文中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目标考量表,建立了培养方式对培养目标一级指标贡献度的问题库。问题形式如“您认为‘党校培训’对‘政治表现’的提升有多大帮助?”选项为:很有帮助、较有帮助、一般。问题库中题目共计70道。为了平衡数据量和问卷答题量,每份问卷中抽取五道问题进行调查。

(三)培养方式喜好度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对培养方式的喜好程度,笔者对常见的十四种积极分子培养方式建立两两比选的题库。问题库中题目共计91道。为了平衡数据量和问卷答题量,每份问卷中抽取五道问题进行调查。后续利用TrueSkill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收到221份有效反馈,数据处理统计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本科生占10%,硕士生占60%,博士生占30%。在政治面貌方面,普通群众占5%,入党积极分子占52%,发展对象占19%,预备党员占4%,正式党员占20%。

(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目标权重计算方法

培养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其目标是促进积极分子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避免平均主义。因此,考核标准设计要符合实情、符合期望、符合标准的评价指标权重,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因此,各种培养目标需要被赋予一个能够刻画其关键性的权重。基于关键性的理解,权重计算方法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群众性

各培养目标的权重应符合基础群众的主观期待。通过定时更新调查问卷,汇集群众意愿,建立以“民心所向定位培养之向”为核心动力的反馈机制反哺现行评价体系的位序与权重。

2.有效性

各培养目标的权重应符合有效区分的客观需要,当某个培养目标对所有待考核对象存在普遍的“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的现象时,会导致所有人在该培养目标表现上的趋同,进入导致该目标在区分的有效性上大打折扣。

3.归一性

所有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所有一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通过归一来无量纲化,既便于理解,也便于进行指标之间的比较。

基于以上原则,本文建立了基于期望均值的重要度和基于信息熵法的区分度两个概念,重要度用于衡量群众的主观意愿,区分度用于在衡量实际情形时区分有效性。将重要度与区分度进行平均得到最后的综合权重,即用于衡量培养目标关键性的指标。

总和权重即为重要度权重与区分度权重的平均值,将综合权重作为培养目标关键性的最终评价指标。其计算方式为:

Cj=(Ij+Wj)/2,j=1…m

其中m为指标总数。

培养目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培养目标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由表2可知,在5个一级指标中,全面的实践活动能力的权重达到0.27,是所有一级指标中最高的。这表明,在设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目标并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时,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应得到重视。实践活动能力下的二级指标中,号召力权重最高,达到了0.31,这表明,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一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具有良好的号召力。

在一级指标中,知识水平的重要度和区分度显示结果不协同,重要度最高的是学业成绩,而区分度最高的是科研成果。原因在于,被调查者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业成绩,但却希望自己拥有很多科研成果。在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中,研一阶段一般有大量课程需要学习,科研比重相对较低,而研究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也大多在研一阶段,因此,此阶段的科研成果也相对较少。结合调查结果,学生希望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中考虑知识水平,而科研成果的区分度最高则表达了他们对科研成果最重视。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隶属度理论,将定性的评价转化为定量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4]本文所研究的积极分子培养方式评价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较为模糊且难以量化的问题。模糊评价恰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对各种培养方式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评价步骤如下。

1.确定因素集U

要想对目标事物进行评价,首先必须确定评价的因素集U。因素集指的是影响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构成的集合。本文确定了评价积极分子培养方式的五个一级因素,这五个因素构成的集合即本次评价的因素集,因素集U=[政治表现,个人综合素质,实践活动能力,知识水平,组织纪律素养]。

2.确定权重集A

权重集A是与因素集U相对应的,反映的是各个评价因素相对的权重。一般权重集A要满足各分量相加和为1的要求,否则应采用归一化原则进行处理。在上文中,评价的五个一级因素已经使用信息熵法进行了赋权。因此,这里直接使用已经求得的权重,即权重集A=[0.17,0.17,0.27,0.25,0.14]。

3.确定评语集V

在确定因素集之后,便可以对评语集V进行确定。评语集V指的是评价者对所评价事物的所有可能评价结果所构成的集合。一般评语集V的可能评语数量取3到7之间的整数。具体等级可以根据评价内容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本次评价要评价某一培养方式(如党校培训)对某一培养目标(如政治表现)的提升有多大帮助,因此,笔者设立了三级可能的评语,评语集V=[很有帮助,较有帮助,帮助不大]。

4.信息收集与评价矩阵R的建立

在评语集确定完毕后便可以进行信息收集了。共回收了221份问卷,据此便可以通过隶属频率将隶属度定义出来,进而获取评价矩阵R。以与培养联系人谈话这一培养方式为例,表3展示了这一培养方式的评价矩阵。从表中可以看出,对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这一目标来说,61%的被调查者认为与培养联系人谈话对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很有帮助,39%的被调查者认为与培养联系人谈话对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较有帮助,没有被调查者认为与培养联系人谈话对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没有帮助。

表3 与培养联系人谈话的评价矩阵

5.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综合评价

得到评价矩阵R之后,我们便可以通过模糊合成算子将权重集A与评价矩阵R相合成,得到最终的隶属度。模糊合成算子包含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四种如表4。

表4 模糊综合评价算子

笔者最终选用的为第二种算子,对培养手段的评价,突出主因素相比于加权平均更加重要。

完成模糊合成运算后便可以得到最终的隶属度结果。之后,笔者根据“很有帮助”得3分,“较有帮助”得2分,“帮助不大”得1分的方式,对每种方式进行了综合评分,最终评分如表5所示。

表5 各培养方式的综合评分

(四)基于TrueSkill排名方法的培养方式欢迎度排名分析

TrueSkill系统是基于贝叶斯推断的评分系统,假设每个被评价者的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使用高斯分布来描述一个被评价者的能力。这个系统考虑到了每个被评价者水平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了被评价者与他人做对比时的胜率和可能的水平涨落,体现了被评价者的综合水平。本文通过TrueSkill算法,使用两两对比的方式,得到被调查人员对培养手段的喜好程度的排序。培养方式欢迎度评价步骤如下。

1.各培养方式得分的初始化

首先,为每一种培养方式赋予相同的初始分数。TrueSkill算法是通过高斯分布来描述每一个被评价者的能力的,因此,每一种培养方式的初始能力也通过高斯分布来描述,本文设其均值为25,标准差为8.33。

2.基于两两比较更新培养方式得分

根据问卷调查中培养方式的两两比选,进行培养方式的得分更新。每一次两两比较,都会使两种培养方式的得分发生浮动。例如,如果上方问题选择A选项,则志愿与公益活动的均值会增加至29,党校培训的均值会下降至20。且由于有了一次比较的结果,两种培养手段的评分的不确定性减小了,两者的标准差均会下降。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对所有问卷结果均完成更新,得到了最终的评分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培养方式的喜好度评分

四、关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整合群众意见,建立更客观、更有效、更具有群众性的培养目标方式评价体系,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指标方面。在一级指标中,全面的实践活动能力综合权重最高。在二级指标中,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科研成果、号召力、创新能力分别在政治表现、组织纪律素养、知识水平、实践活动能力、个人综合素质五个一级指标中权重最高。其中,组织纪律素养、知识水平两个一级指标中的重要度和区分度显示结果不协同。

第二,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十四种典型培养方式中,志愿与公益活动评分最高,而被全面定期考察、自我管理和自我纠错、政治/红色讲座、读书交流会等培养方式评分最低。

第三,在十四种典型培养方式中,志愿与公益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网络/新媒体平台自主学习的喜好程度最高,撰写思想汇报、被全面定期考察的喜好程度最低。

(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的建议

综合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入党积极分子发展过程中的建议。

1.重视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目标评价体系上,一级指标中实践活动能力权重最高,达到0.27。在培养方式评价上,志愿与公益活动这一培养方式无论是在评分上还是喜好程度上都排名第一,可见其重要性与迫切性。

2.提高组织生活会、党课培训等培养方式的灵动性

在培养方式评分中,组织生活会、党校培训等培养方式得分较高,但在喜好程度的评分上,该类方式的得分较为靠后。因此,高校应探索该类培养方式的有效模式,丰富党课内容、创新支部会议形式,加强互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等培养方式的有效性

在培养方式喜好程度的评分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网络/新媒体平台自主学习类培养方式得分较高,但在该类方式的有效性评分排名不高。为此,高校要在保持培养形式多样性与有趣性的同时,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进而提高思想教育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4.完善和区分基础性考核与选拔性考核指标

在培养目标评价指标的分析中,重要度体现了群众的主观观念,区分度则表明了该指标在考核时的有效性。重要度高而区分度不高,则会导致该培养目标在选拔过程中的有效性较低。

组织纪律素养、知识水平两个一级指标的重要度和区分度显示结果不协同。在组织纪律素养方面,重要度最高的是良好的时间观念,而区分度最高的是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可见时间观念在被调查人群的观念中更为重要,但其区分度不高,高校可将其作为基础性考核指标。而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方面,部分群众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高校可将其作为选拔性考核指标。

猜你喜欢
区分度积极分子培养目标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浅谈试卷分析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