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工具在留置PiCCO动脉导管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02 16:10黎丽珊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8期
关键词:并发症

黎丽珊

【摘要】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FMEA)工具在留置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动脉导管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进行留置PiCCO动脉导管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护理管理;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留置PiCCO动脉导管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FMEA工具管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期间失效模式RPN值、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感染、局部渗血或出血、导管固定不牢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7.14%、1.43%,均低于对照组的25.71%、10.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4.29%(P<0.05)。结论:对留置PiCCO动脉导管患者应用FMEA工具管理能有效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减少PiCCO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进而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PiCCO 动脉导管 并发症

Application Effect of FMEA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PiCCO Arterial Catheter/LI Lish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08): -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PiCCO arterial catheter. Method: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PiCCO arterial catheter in Na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from August 2018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given routine care management; 70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PiCCO arterial catheter in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Jul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given FMEA tool management. Th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hospital stay, failure mode RPN value during catheterization, complication rat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Th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PN value of infection, local bleeding or bleeding, unstable catheter fixation and failure mod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7.14%, 1.43%, whice were lower than 25.71% and 1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71%, which was higher than 84.29%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MEA tool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PiCCO arterial catheter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reduce the risk of PiCCO,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re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PiCCO Arterial catheter Com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Na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2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8.024

既往有较多研究证实,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1-3],但同时该技术在应用过程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感染、血栓等并发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4]。因此,在PiCCO动脉置管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促进患者治疗、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向。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是在事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从而制定完善管理措施的前瞻性管理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医院安全风险管理[5]。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FMEA工具在留置PiCCO动脉导管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进行留置PiCCO动脉导管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留置PiCCO动脉导管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纳入标准:①置管部位无感染,动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4 h;②神志清楚;③年龄≥18岁。(2)排除标准:①肿瘤;②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③既往精神病史;④不能完全配合本研究。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置管前用物准备,置管过程中的配合,置管成功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根据穿刺口情况更换3M敷贴。术后预防并发症,每班应注意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情况,测量大小腿腿围是否对称,观察肢端末梢循环、皮肤温度、肢体动脉搏动情况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拔管护理:准备拔管用物,再配合医生进行拔管,拔管后压迫穿刺点20~30 min,随后局部覆盖无菌方纱,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同时告知患者避免剧烈活动。观察组应给予FMEA管理,具体步骤如下。(1)组建FMEA团队。主要是通过分析PiCCO置管过程可能遇到的风险,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降低并预防PiCCO导管并发症发生率[6]。该团队主要由8名成员共同组成,其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每位成员均为本科以上,最低3年工作经验,熟练各种流程操作。所有成员均进行接受FMEA相关知识培训。(2)绘制流程。团队成员通过共同参与讨论,绘制PiCCO置管流程(评估与测量、用物准备、穿刺部位消毒、置管、固定)[7],同时制定流程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可能引起并发症、非计划拔管的所有风险因素均进行排列,然后再找出导致每个因素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最后计算优先风险数(RPN)值。(3)计算RPN值。RPN=O(发生的可能性)×S(发生的严重性)×D(侦查的可能性)。其中O、S、D均以1~10分计,O:1分表示非常不可能发生,10分为非常可能发生;S:1分表示失效模式发生导致的后果不严重,10分表示后果严重;D:1分表示失效模式发生容易被发现,10分表示不容易被发现[8-9]。RPN分值越高说明失效风险越大,选择RPN分值最高的5个失效模式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改进。(4)失效模式分析与改进措施。①感染。原因:无菌观念不强或穿刺技术不规范。措施:严格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穿刺者做好标准防护,使用氯己定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范围至少15 cm×15 cm,使用1.2 m×

1.5 m大孔巾,提供最大无菌屏障。进行规范化技能培训,包括:进针部位、进针角度、穿刺技巧等,提高穿刺技术;在B超下引导置管,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感染。②局部渗血或出血。原因:患者凝血功能不佳、进针角度不当、置管不熟练;措施:详细评估凝血机制,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穿刺。采用B超引导下置管,同时进行系统化知识及技能培训,规范导管的置管流程,增加置管熟练度,提高穿刺技术。③导管固定不牢。原因:患者躁动不配合、敷贴黏性下降导致;措施:加强巡视,烦躁者应适度约束患者并给予医疗干预,更新修改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流程,申请多种类镇静镇痛药物,防止因患者躁动造成非计划性拔管。日常护理过程中及时评估导管及穿刺部位,如有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导管松动等应及时更换辅料。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2)失效模式RPN值:观察记录两组感染、局部渗血或出血、导管固定不牢的失效模式RPN值。(3)并发症、非计划拔管:观察记录两组血栓、堵管、脱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计划拔管率。(4)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18~68岁,平均(45.62±3.36)岁;疾病种类:脓毒症休克15例,重症胰腺炎9例,心肺复苏术后1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力衰竭12例,其他7例。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19~69岁,平均(46.58±3.42)岁;疾病种类:脓毒症休克16例,重症胰腺炎10例,心肺复苏术后1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13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置管期间失效模式RPN值比较 观察组置管期间感染、局部渗血或出血、导管固定不牢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并发症、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7.14%、1.43%,均低于对照组的25.71%、10.00%(P<0.05),见表3。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4.29%(字2=5.079,P=0.024),见表4。

3 讨论

PiCCO技术由于相对微创,且难度小,目前已是临床重症监护室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方式[10-11]。相关研究发现,PiCCO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休克、心力衰竭、重度烧伤等疾病治疗中,并取得重要重大关注与认可[12-14]。但同时PiCCO由于置管留置时间较长,因此PiCCO导管需做好维护,但由于患者对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欠缺和护理人员质量控制的不规范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PiCCO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相关风险问题,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进而影响PiCCO导管使用与治疗进展[15]。因此,PiCCO动脉导管置管过程中如何积极预防各类风险事件,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是目前临床共同的研究重点。

FMEA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宇航与军方首次应用,随后于2002年正式将FMEA应用于临床医疗机构,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性的、前瞻性的并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的质量管理工具[16]。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评估能最大限度寻找失效模式,从而根据其潜在危险因子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而有效防止发生差错事故[17]。既往研究发现,FMEA能有效降低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FMEA管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置管时间,促进患者恢复。观察组置管期间感染、局部渗血或出血、导管固定不牢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FMEA管理能有效降低失效模式RPN值,从而降低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田文玲[19]基于FMEA理论护理对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研究报道一致。同时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FMEA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与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与蒋争艳等[20]将集束化护理在ICU留置PiCCO动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报道一致。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FMEA管理能有效识别与控制置管过程中存在的不良风险事件,从而预防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改善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认可与护理满意度,与尹建兵等[21]将FMEA应用在导尿管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分析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留置PiCCO动脉导管患者应用FMEA工具管理能夠有效缩短患者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PiCCO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计划拔管率,进而改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CHEN Shulan,LAN Fangchen,DU Zhenshuang,et al.Influence of injection rates of calibrating standard solution on monitoring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J].Biomed Eng Online,2018,17(1):34.

[2]高延秋,张根生,张华,等.PiCCO在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12(6):663-667.

[3]蒋争艳.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系统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8,16(35):4365-4367.

[4]钱利霞.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应用及护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1):86-87.

[5] GERAMIAN A,ABRAHAM A,NOZARI M A.Fuzzy logic-based FMEA robust design: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for robustness against groupthink in group/team decision-making[J].Int J Production Res,2019,57(5):1331-1334.

[6]吴丽芬,刘恋,胡德英.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法在儿童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28):3524-3526.

[7]王瑞琦,陈勤,徐敏.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PICC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24):2950-2954.

[8]黄峥,杜文婷,职晶晶,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9(5):1049-1053.

[9]刘玲,柯志华,马倩.患者满意度调查在医院管理效果评价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17,41(7): 757-758.

[10]王杰,李建国,黄发贵,等.PiCCO监测在ARDS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4):2858-2862.

[11]冯丽芝,肖昌武,周青山,等.PiCCO容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3):114-117.

[12]何莲,聂斌.PiCCO和CVP监测在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5):1030-1035.

[13]何聪,付优,白银箱,等.心肺超声联合PiCCO在合并感染性休克的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19,39(10):738-743.

[14]吴畏,薛贻敏,林风辉,等.PiCCO指导下目标导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2):1535-1537.

[15]李婷,陈业,徐兵,等.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62-163.

[16]鄢斌,李丽,许贵如,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医疗质量改进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6):501-504.

[17] NAJAFPOUR Z,HASOUMI M,BEHZADI F,et al.Preventing blood transfusion failures:FMEA,an effective assessment method[J].BMC Health Serv Res,2017,17(1):453.

[18]刘金彦,张小燕,任明先,等.FMEA在预防重症胸部创伤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中的應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9):101-105.

[19]田文玲.基于FMEA理论护理对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9):1244-1248.

[20]蒋争艳,张玲.集束化护理在ICU留置PiCCO动脉导管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7,3(6):622-624.

[21]尹建兵,王雯,张淑霞.FMEA在导尿管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11):162-165.

(收稿日期:2021-07-30)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并发症
带膜支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改良Devine 术与传统Shiraki 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探讨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