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探析

2022-04-02 23:18卜祥琪
成功营销 2022年1期
关键词:财政税收事业单位

作者简介:卜祥琪,(1989.4-),汉族,硕士,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师,新政府事业单位财务会计。

摘要:时代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对于现代人逐渐形成了监督意识,进而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和财政税收使用情况更加透明化,那么,作为事业单位,如何对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进行全方面的科学评价,提升财政税收资金的效用,是当前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财政税收

前言: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不同,它的运行需要财政支持才能得以实现,财政由主要依赖于税收。纳税人所缴纳的每一份税金都应该透明化、公开化,并让其充分的运用到国家建设项目当中,事业单位不仅要给纳税人提供政策服务,还应该深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加强财政资金的效用。鉴于此,应该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加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化及真实性,让事业单位每一项财政支出都应该公开化,维护纳税人的利益。另外,还应该不断的探究财政税收工作,优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和财政税收更加合理。

1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会以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发展时间进行阶段性的分类,第一阶段为事前绩效评价,第二阶段为事中绩效评价,第三阶段为事后绩效评价,第一阶段的绩效评价是在财政资金准备正式投入使用前,需要分析和评估项目是否具有实施价值,还需要估算项目中使用的资金具体额度及具体用到哪里,并做好仔细审核。事前绩效评估的实施是为了让财政资金避免投入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当中,将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到优秀的投资项目上,所以,日常审核内容中包括事前绩效评价。第二阶段的绩效评价是评价已经立项的项目,和已经投入财政资金的项目,需对审核内容进行追踪,其中内容有项目开展程度、每个周期的项目总结、效益程度和预估效益的区别等。利用事中绩效评价能够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让资金投入控制在预算之内,保证工作效能。第三阶段的绩效评价是对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及检查,其中有资金的效用及项目资金投入成果,对项目最终的效益和预期进行比较,检查工作效率等,以不同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绩效。另外,第三阶段的绩效评价也是为了优化财政资金的效用,让有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不足,总结问题,在下次项目中进行有效的调整,这样能够提升财政资金效益[1]。

2 目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缺乏完善性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现状来看,缺乏完整的体系。只有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才能让财政资金使用率得到提升,提升财政效益。多个地区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都是以专项资金使用为主,没有投入产出比、效益、成本比较和考核,这样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如果使用该类体系去评价和审核财政资金效益,其结果是不准确的[2]。

2.2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及审核法律环境恶劣

任何行动的执行下,都应该在规则要求下实施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也是一樣的,如今是法制社会,必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财政部门应该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主动的加强财政资金法制建设,让财政资金使用符合法律规定,并更加透明。但是实际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作用下,我国在构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审核制度方面还不够成熟,还需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具体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现代经济建设要求财政资金进行评价的制度化及法制化背道而驰[3]。

2.3 监督管理不足,需推动专人专管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实现专人专管的局面,监督管理环境也缺乏严肃性。很多地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都是安排给指定的一个财政管理部门完成任务,导致绩效评价缺乏一致性的要求和方式。另外,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部门及监管部门,导致监管管理缺乏严谨性,绩效评价及监督管理对象、范围的受限,让绩效评价结果不具有说服力,很大程度的给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4]。

2.4 与新政府会计制度不相符

对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效率,利用健全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了解每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及项目活动内容,让部门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关系。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推行后,要求事业财政财务有关工作必须与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相符合,然而,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有些地区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新政府制度要求背道而驰,两者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让事业单位财政财务工作流程不清晰,工作内容散乱,导致事业单位项目不能顺利执行,这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5]。

3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分析

3.1 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此次研究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进行了分析,主要从预算编制工作、编制策略、预算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分析发现预算管理体系缺乏健全性。首先,财政税收预算编制工作问题,由于在实施预算工作过程中,需财务部门、事业单位项目部门等多个部门参与,在编制预算方案过程中,必须对项目实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每个部门达成协作关系,才能让预算编制符合规范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编制工作会分派给特定的部门,如财务部门,并不重视其他部门的参与性,这不具有合理性要求,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编制策略问题。预算编制工作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在实际预算编制时,应该以项目具体状况,部门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策略,如果财务部门只是根据自身经验,不重视具体状况编制策略,这样的方案是具有局限性的,也与实际不相符,这无疑会导致财务风险情况的发生。最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方案执行的问题。虽然制定了预算方案,但是财务部门缺乏针对性的预算方案考核机制,更不具备完整的监管体系,这无疑不能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执行严谨性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管,不能第一时间分析方案的不恰当及问题,在执行预算方案时没有实施整体监管,让预算方案在执行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问题,无疑会助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风险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一些不法乱纪行为问题时有发生[6]。

3.2 财政税收监管体系缺乏完善性

由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内部监管及外部监管没有完善的体系,所以,导致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监管体系不健全。只有具备科学的内外部两方面的监管机制,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稳定开展,这也是事业单位财政工作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工作内部监管部门、第三方外部监管机构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作为第三方外部监管机构,不能对事业单位财政实际状况进行明确,所以无法严格监管税收有关工作的具体实况。其次,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管部门,导致内部监管体系不健全,进而不具备内部管控权,由于上述原因的形成,给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7]。

4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建议

4.1 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建设科学、合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在对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化,应该以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具体使用状况和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支出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细化和调整财政科目,让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定量有效进行相结合。另外,在构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时,应该将财政资金绩效评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融入其中,并将上述两方面作为财政资金效益的重要评价标准。建设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时还应该从多个方面思考:首先,设立经济效益应该以财务管理角度入手。其次,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必须从社会效益产出、社会效益产出程度方面进行充分考虑,评定及考核时应以社会就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为切入点。最后,必须要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后形成的社会服务质量优劣、效益多,还是少,效率如何进行充分考核。

4.2 设立有关部门法律法规

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促进部门法律法规建设逐渐健全。必须加强部门法律法规的建设,需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司法解释进行深入探究,让法律法规符合实际要求,更体现其适用性特性,能够明确并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相关内容,评价对象,使用途径,工作过程等,让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具有法律效益,更具有制度性,这样才能达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目的,进而提升绩效评价体系的权威性[8]。

4.3 建设专门评定部门,创设规范的监督管理环境

监督管理环境建设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需要多个层级,多个部门协作下才能构建良好的监督管理环境,因此,可以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部门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与多个部门建立协作实现权利制衡监督管理关系,将财政资金使用具体状况可以主动向社会大众公布,让广大群众进行监督,定期对财政资金使用途径进行透明化、公开化。可以构建反馈平台,利用网络信访、网络留言等形式收集广大群众的建议,要求专业人员一起参与到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让多方部门、多方人员的参与,构建良好的监督管理环境。

4.4 建立事业单位财政集中统一核算机制

为了能够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问题进行调整,针对某市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并开展了事业单位财政集中统一核算机制,设立市会计核算中心,和各地区部门成立的隶属财务部门核算中心有着极大的差异性,该市提出了“三权分离”的管理方式,将资金分配权归为财政,资金使用权归为部门,资金监督权归为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公开用人,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档案集中管理。在财政资金集中结算的前提下,对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面的绩效评价,不仅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行为合理化,也加强了会计信息质量,让财政资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对某市2008年-2012年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

4.5 事业单位财务稅收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在财务税收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在税收标准落实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对自身岗位工作认识不到位,认知不正确,进而影响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事业单位没有对财政税收管理进行严格监督,造成财务税收工作开展较为盲目性。另外,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综合管理能力,造成财政税收监管没有保障性。财务税收也需要每个部门进行互动沟通,就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过程中,因为职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员工作不能履行工作职责,财政税收管理职能不清晰等问题,就上述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设完善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能够加强财政税收工作效能。完整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制度也是促进每个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让财政税务每个部门、工作环节做好衔接,实现信息共享,让财政税收工作有序进行。

第二,构建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为了让财政税收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财政税收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事业单位需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将监管职能安置在一个部门,建立基层工作人员信息反馈制度,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中。

第三,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事业单位财政税务工作人员,主要服务于财政税收和财务管理工作,想要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可以将每一项工作都能独立、准确的完成。还应该具有相应的综合素养,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并具有原则性。作为事业单位,应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综合性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让工作人员正确的认识新法律法规对当前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5 结束语

事业单位应该从根本上保证纳税人的根本利益,将纳税人所缴纳的每一项税金都用在社会建设中,让其最终回馈给广大群众,还应该加强广大群众的监督力度,让财政税收公开化、透明化,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价及考核,让财政资金及财政税收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 郑继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现状与对策[J].财会学习,2021(29):40-41.

[2] 龚雪.改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税收策略[J].纳税,2021,15(25):37-38.

[3] 余宏.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及评价——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为例[J].投资与创业,2021,32(16):122-124.

[4] 马晓霞.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J].大众投资指南,2021(12):71-72.

[5] 毛静波.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1(12):151-152.

[6] 赵晓飞.有关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探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1(11):29-30.

[7] 段雪梅.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分析[J].财经界,2021(06):6-7.

[8] 张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相关性探究[J].商业文化,2020(31):110-111.

猜你喜欢
财政税收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