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2-04-02 23:18王晶玲
成功营销 2022年1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王晶玲,(1979.01-),女,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小麦、玉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体系逐渐完善,我国已经改变了过去粮食总产量不足的情况,越来越多地区域粮食安全呈现出明显的提升态势。山东省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经济作物种植总量以及种类分层化、多样化,为改善人们生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本文主要是以研究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现状为基础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影响鲁西北地区玉米产量的關键性因素,根据实际调查与研究准确进行分析与总结,致力于实现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合理化。

关键词: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经济效益;粮食安全

山东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山东省高度关注的重要研究命题,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每一位中国人的切身利益[1-2]。山东也在积极探求可以优化玉米安全种植技术的可行性方案,尤其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新时代社会发展步伐呈现出明显的加快趋势,人们对粮食总量的需求逐渐增多,传统形式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如何优化玉米种植技术与增加经济效益,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

1 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的概况

1.1 研究区域概况

鲁西北地区隶属于山东省行政管辖范围,东西经度跨度大。鲁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温带区域,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高达586.9毫米,年均气温可以达到12.8℃。鲁西北地区处于半干旱区域,适宜玉米等喜温少水等农作物的生长。鲁西北地区处于黄河下游,多山地与丘陵。鲁西北地区玉米种子的处理方式,以播种前晒种4小时左右,用50℃的温水浸泡种子10—15分钟,冷却后再浸泡6—8小时后播种为宜。“适宜的温度非常适合经济作物的生长,为山东粮食安全带来一定保障”[3]。鲁西北地区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在种植玉米的同时,研究出玉米与大豆等经济作物共存的技术,不仅提升了玉米种植技术的合理性,同时促进经济效益的进步。

1.2 主要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参考相关文献,对其玉米安全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参考前人的经验,这样可以找到更加适合本次研究的方法。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主要是以实地考察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为主,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研究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内容以及提升空间,进而总结出具有可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为后续研究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致力于实现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向着高质量方向前进。通过查找相关材料,明确该地区玉米种植情况,以及近几年来玉米总产量。通过向气象、水文等部门进行资料收集,进而研究影响玉米安全种植的不确定性因素。

2 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的结果分析

经过实地走访可以获得一定资料,通过查找相关材料可以得出部分结论。本部分主要是以分析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探究结果为出发点,总结出鲁西北地区玉米种植现状。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研究,分析鲁西北地区经济效益情况。

2.1 玉米种植技术的结果

经过大量的实地走访与调查可以总结出一定的结论,鲁西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科学性与创新性[4]。鲁西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是以传统种植技术为依托,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从实际中可以看出,鲁西北地区玉米品种的选择是以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品种为主,鲁西北地区玉米播种时间以及深度的选取,严格按照气温以及冻土层的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例如,一般情况下鲁西北地区玉米播种时间比较晚,是在豌豆和小麦收获后进行种植行为,以秋种为主,也有夏种情况。播种深度以5—6cm最佳,超过6cm深度玉米会受到鲁西北地区冻土层的影响,少于5cm深度玉米会处于暴晒状态,不利于水资源的存储[5]。玉米产量与光照有很大关系,因此玉米播种时无论采用平展型还是紧凑型种植方式,都需要保障植株生长期叶片叶面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使植株能进行较为旺盛的光合作用进而产出更多的干物质。因此,玉米播种时适宜根据玉米品种及特性、土壤条件和地质条件来确定单位播种量和种植方式,通常按照地肥光照好则植密、地瘦光照差则植疏的原则来进行。通常每亩播种量在3—4kg,每亩大概4000—6000株育苗。间苗过程一般以0.5-0.7m作为种植行间距,以保证植株吸收足够的阳光。玉米喜欢在半干旱气候地区生长,对于水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株玉米在开花期需要耗费2kg水,每亩每天大概耗水3—4立方米。玉米完整的生长周期中需要3—4次人工浇水,尤其是玉米抽雄前10天以及抽雄后10天,需水量比较大,也是需水临界期。上述方案仅指正常气候和天气状况下的灌溉。在玉米从播种到收货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天气情况,结合雨水情况进行合理灌溉,在确保玉米需水量的同时,避免洪涝导致的玉米水量超标及病虫害发生。但是也需要设计备用方案,当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进行调整,保障农民的收益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鲁西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是以直接播种为主要方式,省去了育苗与移栽的种植过程。直接播种有利于保障秧苗的数量、质量的稳定,适合大面积一次性播种与种植,节约劳动力,并适宜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拥有高质量的整齐度,病虫害防治效果好;缺点是在年平均气温过低的情况下,秧苗温度不足。因此,在种植玉米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限制因素[6]。可以采用人工手段,提前为直接播种做好“加热”准备,预先完善灌溉工作,避免出现耽误播种的情况。玉米播种量没有具体限制,一般情况下根据品种特征进行增减。6月1—15日是最好的播种时间,当然,具体的最佳播种时间要视当年的气候等条件而定;而夏玉米的最佳播种量则根据玉米种植的类型比如一般紧凑型、半紧凑型、披散型等有所不同。例如,紧凑型玉米种植7.20万—8.25万株/hm2,半紧凑型玉米种植6.3万—7.5万株hm2,披散型玉米种植5.25万—6.00万株/hm2。其中,早熟玉米种植7.50万—8.25万株/hm2,晚熟玉米种植5.25万—6.00万株/hm2。

2.2 种植成本投入的情况

鲁西北地区玉米种植人工成本投入是比较高的,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保障农业基本需要。玉米种植投入一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待业压力,增加部分人群收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态势逐渐向好,人工费用逐渐递增。玉米种植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劳动力成本逐年提升也是限制玉米安全种植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农业合作社体系逐渐完善,大量耕地实现机械化耕种,节省了劳动力费用。但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以及耕地分散区域,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程度效率比较低,依然需要人工支持[7]。玉米安全种植材料费用,主要是以玉米种子的购买以及化肥、农药、浇水费用为主。例如,山东地区9种种植模式中,材料费用的投入占总费用投入的30%—46.3%,在玉米安全种植整体投入中占有重要比例。管理费用在玉米安全种植过程中,投入比例与以上两项相比较最小。

目前农业一般都是采用机械进行收种,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玉米的播种一般都是采用多功能、高精度、种肥同播的单粒精播机械。但是由于玉米的收益和投入之间成正比,大面积的耕作使用机械会更加的划算,但是对于规模不大的农户而言,使用机械无法保证玉米苗苗全、苗齐、苗匀,所以到最后会导致收成并不是很好。

2.3 收入质量关系的研究

鲁西北地区受到自然条件因素以及人文条件的影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并且经济作物种植模式投入与产投比例均比较高[8]。“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积极引进高质量优质青贮玉米,青贮玉米安全种植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种植技术难题”。玉米相对来说喜欢肥水,喜好温热地区。青贮玉米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比较高,抗倒伏能力比较强,保障玉米产量。玉米在鲁西北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稳定上升,成为鲁西北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原因一方面在于玉米市场应用在逐渐扩大、收购价格相对稳定,除了用作普通粮食外、玉米糖浆、玉米淀粉、玉米油脂等食品原料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大。而且甜玉米消费市场需求量巨大,在冷库冷藏的情况下,合理的储存条件可以保障甜玉米一年四季在市场销售,临近节日时可达到以颗论价的程度,相较其他农作物经济价值也比价可观。另一方面,从种植成本而言,对比其他粮食作物,玉米在确保防风抗倒的情况下,田间管理成本较低,如不要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也较为简单。同时鲁西北地区将玉米深加工工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范畴,解决玉米销路的同时,提高玉米经济价值。

3 问题讨论

本部分主要讨论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促进鲁西北地区经济作物生长。

3.1 土壤退化提升技术要求

根据不完全统计,鲁西北地区土地面积达到3.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高达1800万,鲁西北地区玉米安全种植技术积极克服土地退化的技术难题,积极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如施种前的整地、施基肥等,是保障土壤肥力、确保植株健康生长的前提,过于贫瘠或过酸土壤不利于玉米生长。因此,在种植前应提前测量土壤质量,如肥力、土壤PH值,一般在6.5-7为宜。玉米植株高大,需要在播种前每亩施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播种时施4一5kg/亩硫酸按,15一20kg/亩过磷酸钙,2一3kg/亩绿化树,土壤肥力保持中等以上。“整地要确保玉米地耕作层深在30厘米以上,以平整的沙土地为宜。耕地长时间得不到休息,也是造成土壤营养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鲁西北地区位于黄河下游冲击带区域,土壤中含有上游营养物质,鲁西北地区可以分区域种植玉米作物,与畜牧业相结合,实现农业与畜牧业轮耕轮牧,保持土壤营养。

3.2 极端天气增加技术难度

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天气影响,当温度一直居高不下,会导致地面过于干旱,玉米的生长缺水,就会导致其无法更好的生长,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玉米的根部受到影响,无法正常生长。由于我国夏季时期受到强降水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黄河下游区域,“受到地上河因素影响,洪涝灾害破坏范围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会更加严重”。特别是今年国庆节期间玉米成熟期雨水过大,洪涝灾害导致玉米作物長时间处于水淹状态,影响其光合作用,导致玉米产量以及玉米质量与往年相比较明显不足,影响了玉米安全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效益的发挥[9]。因此在选择玉米种植地时,尽量选在便于灌溉与排水的区域,也可结合地形做好沟畦的规划与挖掘,在玉米地四周做好灌溉排水布局,在强降水期间做好排水工作。尽量减少当强降水出现之后,对玉米地的损害,而且在每一块玉米地里都需要有相应的排水通道,这样可以让玉米地里更多的水排到需要的地方。

3.3 病虫害的防控

对于农作物而言,尤其是玉米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病虫害对玉米产值的影响。为了可以提高玉米的收益,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玉米多次进行抗病虫害管理,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是在播种之前,可以使用乙草胺、丁草胺、乙莠悬浮剂等进行土壤封闭除草,之后在幼苗生长点额过程中,可以喷洒一些药剂,对害虫进行消除,在幼苗4~5叶期用三唑酮或多菌灵叶面喷雾防控褐斑病,心叶末期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叶斑类病害,用灭幼脲和杀灭菊酯等防治粘虫,用吡虫啉防治蓟马。适时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灰飞虱、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和棉铃虫。

玉米在夏天生长,害虫更容易滋生,很多时候对药物使用过多,害虫也会产生抗药性,会导致药物的药性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可以防止耐药性的出现,目前,在很多地区为了可以减少对玉米和土地的危害,实行生物防控。

3.4 科学的进行田间管理

所有的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都需要精心的打理,才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收益,玉米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外在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因此,科学的进行田间管理是提高鲁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10]。当玉米播种之后,过上一周左右需要对玉米地里看其播种的质量,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补苗、间苗和定苗,这样可以保证苗全、苗齐、苗匀。因为如果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种类的玉米苗出现垄断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补苗,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玉米苗都包含。间苗和定苗主要是为了可以让留下来的植株更加健康,这样也可以对产量有更好的保障,一般两者是一次性完成,中间不会存在间隔。为了可以促进玉米的开花结果,可以在授粉阶段,可进行人工干预,这样可以提高授粉率。

3.5 适当晚收

对于玉米作物而言,其产量与其收获的时间也存在很大的联系,想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可以适当晚收,这样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并且可以对其质量有一定的保障,这样种植者、加工方、销售商和消费者都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对于鲁西北地区而言,玉米有固定的收获季节,当叶片充分脱落、在摇动的时候具有声响就可以进行收获。但是现在人们一般都是采用机械进行收获,所以需要等到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如果收获过早,会导致玉米的质量受到影响,毕竟玉米在进行收获之后需要进行处理,才可以进行售卖,所以适当万寿,可以减少在储藏的中间带来的损失。

4 结论

综上所述,鲁西北区域玉米安全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呈现出明显的进步态势。鲁西北区域玉米种植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已經形成一定具有自身特征的规模化体系建设。鲁西北区域玉米安全种植技术经过一代又一代专业人员的努力与付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东省粮食安全压力,为我国玉米安全种植技术的进步贡献力量。玉米安全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实现统一,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吕春香.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J].农家参谋,2021(20):30-31.

[2] 潘刚.影响青贮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11):58-59.

[3] 陶国忠.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1(21):15.

[4] 徐晓旭.玉米种植管理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8):166-167.

[5] 田艺心, 曹鹏鹏, 高凤菊. 间作对鲁西北地区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6):4-5.

[6] 王静, 林治安, 李志杰,等. 鲁西北地区夏玉米间作大豆适宜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8):3-4.

[7] 王艳萍. 鲁西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5, 000(012):147-147.

[8] 张淑芹. 鲁西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7):52-53.

[9] 王闯, 高朋, 徐宁,等. 鲁西北地区玻璃温室番茄椰糠基质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 2016, 000(024):45-47.

[10] 王静, 林治安, 李志杰,等. 鲁西北地区夏玉米间作大豆适宜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