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022-04-02 23:18石莹莹
成功营销 2022年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石莹莹,(1986.6-),女,吉林白城,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也使我国文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后,我国从原始的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保持鲜活动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而生态文明的形成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持续的推动力,确保区域经济在科学的引导下不断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来源于生态文明的科学引导。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且就生态文明视角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角;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策略

区域经济的概念主要是指在规定区域范围内,该区域的内外部因素条件相结合,所产生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是人类群体在经济发展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集块型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以及该区域范围内人们的生活以及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而在生态文明的引导下,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且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社会矛盾,确保经济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变革,传统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范围内生产力的布局形式。由此可见,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 生态文明的进化历程

1.1 原始文明

原始文明是最初的一种生态文明形式和发展阶段,也就是指人类在未被开发的原始生态环境下,顺应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被动地接受自然带来的馈赠,但是在经济活动中也受到了自然条件的约束,在这一阶段,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产生的破坏力极小。在原始文明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自然来说,心里产生的更多的是敬畏的感情,在生产和开发的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小。

1.2 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初步开始对自然改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在自然环境下的经济活动正处于摸索阶段,人类正在探索通过土地以及农业的改造维持自我生存与发展,虽然在农业文明时代下,人们对于环境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这种破坏力是有限的,并没有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在农业文明这个阶段中,人们虽然一定程度的利用和开发了自然环境,但同时又对自然环境充满了尊重,在沒有对自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满足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1]。

1.3 工业文明

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人类的生产以及制造能力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全面爆发之后,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各项需求不断提升。在以往的原始文明以及农业文明发展阶段中,人们更多的是对自然的顺应以及尊重,但是随着工业机械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更多的是征服,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地消耗自然界带来的各项资源,从而谋求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阶段中,人类的发展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正是由于这种对环境无休无止的破坏,大自然也开始了对人类社会的惩罚,各类型严重的自然灾害屡见不鲜。

1.4 生态文明

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人类不断谋求如何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将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相协调。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也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新文明形式。在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人类对过去经济发展模式中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进行了思考,真正开始深入的考虑,如何能够在经济活动中有效的处理人的需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推动人类文明持续的发展和进步。在生态文明时期,人们在充分了解当下的自然环境后,对自然环境抱着尊重的心态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于自然的保护,明确了必须在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科学引导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2 生态文明的概述

2.1 生态文明的特征

在生态文明阶段,人类在发展经济活动时需要注意遵循平等性、整体性、和谐性以及持续性的原则。

首先,在生态文明阶段,人类必须要正视自身经济活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带来的破坏,认清人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人类本就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想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经济活动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善待自然,对自然保持着尊重的心态。当前,人类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人与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体的,如果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企图征服自然、主宰自然,不能够顺应自然环境发展的规律,必然会遭到自然环境的报复。同时,人类在经济生产活动中也要注重寻找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在不造成自然环境过度压力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从而向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迈进[2]。

2.2 生态文明发展观念的重要价值

生态文明其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经过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探索而得出的一种结论。生态文明属于一种全新的文明形式,而当前人类社会在经济活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生态文明的建设标准,但是,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深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在于确保人们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旨在为人类文明持续保留自然资源。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和谐性,并且强调了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自律性,不可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能肆意妄为的对自然资源造成大幅度的破坏[3]。

2.3 生態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规划范围内,为了实现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区域规划范围的内部条件以及区域发展的特色,在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依靠区域内部的相关产业以及外部给予的建设力量,能够在确保对自然环境有所保护的前提条件下,使得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切实的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保障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使区域环境内部能够容纳多种经济的发展形势,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目的具有内在联系,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4]。

3 生态文明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实现生产力的优化布局

区域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分配形式以及生产力的布局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当地整体经济建设的构架,因此,为了在生态文明的科学引导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区域范围内生产力进行科学地布局,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生产布局,关系到了当前现代化生产民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通常情况下,产业之间的布局问题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展而持续扩大。尤其是在当前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生产条件支持下,生产力的科学布局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布局区域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效地发挥当地的发展优势,结合区域不同的生产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的建设当地经济企业,在尊重当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为区域建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5]。

3.2 生产结构的科学化调整

区域生产结构的科学化调整,是当前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下实现对区域资源合理科学利用的有效方式。据产业结构的科学化调整,能够充分地发挥区域经济在建设过程中自身的优势,并且也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能够在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建设,有效地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的完善产业结构模式,才能让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方式更加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同时,还能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真正贯彻在区域经济活动的建设过程中。

生产资源的分配与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中的两大要素,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话题。为了确保二者之间的和谐共进关系,必须要通过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帮助区域经济获得更加和谐的发展。在进行生态文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当地的生态工程、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尤其是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融入到第一产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区域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其次,区域经济的改造还需要注重对第二产业的生态化建设,尤其是对当地的重工业区域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第二产业,还应该进行适当的生态化改造。加大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服务行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建设旅游行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活动对于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负担。同时,当地政府还应该注重对于科学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实现传统行业的技术革新,注重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例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传统的火力发电厂进行变革,采用太阳能发电以及风力发电这种清洁能源的发电方式,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文明这种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极大的提升以及优化作用,同时也是发展生态经济,维持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平衡关系的必然结果。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体系,这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生态文明背景下,产业结构的综合调整首先需要高度化的方向发展。高度化的方向,也就是说,产业结构系统应该从原本较为低级的和粗放型的形式转换成较为高级且精细化的转换过程,需要在技术,经济条件维持原状的基本背景下,不断降低低效率产业的比重,持续性的扩大高效率产业的比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明显的结构改善。根据生态经济理念的基本发展原则,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其实就是指产业内部能够最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并且将这些高效率资源利用的产业比重逐渐增加,在逐步发展的历程中,淘汰或减少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产业。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耦合性逐渐增强。也就是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再生产过程对比例性的要求,尤其是关联性的产业,还应该注重规模的适度化以及产业之间的联系性,能够推动关联性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产业结构的生态化,主要是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遵循国家生态文明的号召以及建设要求,能够考虑到自然生态的有机系统遵循自然界发展以及自然循环的原理,能够在不同产业之间构建起类似于生态系统循环且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体系,从而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可应用的资源进行充分且循环的利用,进一步减少废物的排放量以及污染物质的产生,平行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将产业结构性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结构的合理化以及结构的生态化这三方面进行优化和升级,能够确保关联性产业充分的利用区域内部的资源,发挥出地域本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在维持基本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下,还能够进一步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遵循以人为本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的提升区域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推动区域产业的持续性发展,通过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更好地适应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逐步倾向于实现区域内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双向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将突出性的区域内资源供给给持续性发展的产业,因地制宜地发挥出区域优势,推动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例如,在一些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就可以将旅游服务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来带动当地的关联性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对资源的结构性运用和持续性应用。其次,当前,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推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的发展特征转向为技术密集型的发展特征,推动区域内部发展,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资金密集性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使这些产业能够成为区域内部的产业领头羊,进一步发挥对关联性产业的带动作用。第三,区域周边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水平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重要指导因素。而区与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外在条件。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区域之间利用自身的优势相互分工、相互协作,保持良性竞争的关系,通过增强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才能够加强周边资源对于关联性产业结构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合理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才是解决产业结构与自然环境问题之间的主要切入点。在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产业结构的持续性优化、重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以科技力量带动关联性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共赢。

3.3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是一种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生态文明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种科学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要求区域经济建设对于资源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利用,通过对资源循环往复的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以及消耗。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符合生态人民的建设标准,这种文明建设方式,其实就是模仿生物圈中对于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高度符合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发展理念。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同时还要加大对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通过这样的发展方式达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的目的,也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经济投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对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新时期,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通过科学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的布局形式,通过加大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何志全.生态文明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评《区域经济的生态化定向》[J].经济问题,2019,02:2+129.

[2] 刘鹏飞.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9,23:40-41.

[3] 孔翔,杨宏玲.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J].经济问题探索,2011,07:38-42.

[4] 刘泾,刘振泽.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江淮论坛,2010,05:18-22+29.

[5] 常巧素.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0,3501:113.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策略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