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对策研究

2022-04-02 23:18冯峰
成功营销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冯峰,(1978.10-),男,汉簇,籍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大专文化、中级经济师,现从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摘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是社保部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涉及服务对象广、社会关注度高且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健全完善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关机制,不断提高改进资格认证工作方法与手段,对维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人合法权益,提高社保基金监管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县开展的资格认证工作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应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资格认证;对策研究

前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涉及人员最广的重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制度的实施与推进,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断扩大,时有发生冒领、超领甚至骗领养老金等行为,待遇资格认证越来越成为社保部门的重点及难点工作。如何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提高广大城乡居民主动及时进行资格认证,不断优化创新认证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本文结合我县实际,重点阐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资格概述以及发展现状

我国人社部颁布的有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中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县级社保经办部门需要每年对管辖区域内的老年人进行养老金资格认证,并将认证核对情况通知给老年人,根据规定,县社保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核对时间、方式、相关证明资料。如果老年人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格认证,那么当地社保部门需要暂停对其发放养老金,待人员补办好相关手续完成资格认证后,方可从暂停放发养老保险金的月份起补发并续发养老保险待遇。从我国人社部颁发的相关规定来看,这类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后文简称老年人),其如果想要按时领取到养老保险金,那么每年都需要进行至少一次待遇资格认证[1]。

我国大部分省市社保机构都对老年人身份、生存状态核查开展了多种新的工作方式,目前最为推广的当属手机APP人脸认证了。而大部分地区完成线上资格认证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将资格认证步骤进行公示,然后由老年人自己或家属子女按照指示说明帮助其完成资格认证。第二种途径则是委派当地的基层社保协管工作人员,针对子女不在身边或智障等人员,入户到老年人家中了解其资格认证情况,帮助其去完成线上认证。

我县在通过两种途径认证的同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又通过线下两种方式认证或核查生死状况,一是对手机APP人脸识别认证不能完成通过的部分老年人(因老年人年老患病、智障等,致面部特征与预存信息相片不一致或不能按照线上人脸识别认证流程做基本动作的),由村级协管员上门手工办理线下认证手续并报回县级经办机构。二是要求村级协管员每月月初报回上月本村老年人死亡情况,通过线下+线上资格认证两种模式进一步确保资格认证的广度和精度。

相较于线下人工资格认证方式,APP人脸识别认证的时效性更强且不需要耗费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可靠性较高。首先,人脸认证采取的是全年认证模式,其更加人性化便捷性,老年人只要在一年内完成资格认证即可,不仅可以省去老年人来回到社保部门办理业务的麻烦,还可以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2]。

开展线上APP资格认证方式,是一项便民、惠民的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社保管理服务水平,而且保障了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但从实际的工作中不难发现,线上APP人脸认证方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政府本身的惠民措施,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因此需要对城乡居民老年人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进行深度思考。

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老年人无法及时完成资格认证导致养老金发放延迟

很多常年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其获取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电视机和村内广播,有些老年人不会上网。对新的政策规定不了解,直到其因为没有进行资格认证而领不到养老金后才会想起到社保部门去进行咨询。但即便很多老年人知晓了该项政策,但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操作,并且部分老年人还没有智能手机,因此难以自己独立完成资格认证,必须在家属子女及社保协管人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但即便我县基层社保协管工作人员帮助老年人完成资格认证,但针对一些人户分离、户在人不在、常年在外居住,无法联系的老年人,其养老金会停发,导致这些老年人无法及时领取养老金[3]。

2.2 资格认证队伍不健全,经费短缺,未充分调动基层力量发挥保障作用

众所周知,針对城乡居民老年人的养老金资格认证需要依靠基层村组织来完成,老年人的个人资格认证服务也需要由基层人员提供。但就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而言,我县完成对当地老年人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主要是依靠村级社保协管员组织宣传实施,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用于协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的工作队伍。而县级管理者也没有为其拨发充分的工作经费,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乡村老年人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的性质,还是按照其他工作性质来为其拨发经费的。而基层工作人员在接到经费后由于经费不足,不能够尽心去协助完成资格认证工作,甚至会因为待遇不高而脱离此项工作[4]。

目前我县完成城乡老年人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主要是通过两种模式,一是由村级社保协管员对当月本村的常住老年人口进行生死状况调查并在次月月初上报核查出的死亡老年人信息,县级经办机构依据上报死亡信息及时停发其养老金, 二是我县2018年后就逐步探索开展了线上“互联网+人社”认证模式,后又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政策,通过“民生山西”及“老来”手机App线上认证,实现了快捷方便认证,目前我县基本实现线上+线下(线下主要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智障、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等特殊人群,进行上门入户方式)认证。大部分村级社保协管人员都是由村委会成员兼职构成,本身村里工作繁杂,再加上这些人员本身缺乏对相关政策知识的掌握,加上经费短缺,大部分乡村级社保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处于一个被动且效率低下的状态。并且镇村两级的基层工作人员并没有在系统内查看管辖区域未经资格认证老年人的名单、认证时间等权限,只能被动地等到县里工作人员将未经过资格认证人员的名单发来后才能知晓自身管辖区域老年人的认证情况。这一方面导致镇村两级社保管协管工作人员无法主动对所管辖区域内为符合条件资格认证的老年人开展资格认证,需要不断重复地进行认证,且认证工作非常零散,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大。

2.3 资格认证监管存在不足,致冒领、超领行为发生

根据目前的养老金发放情况,发现发生养老金流失的主要人群有两种,第一种是长期在外老年人,这些人员由于基层相关工作人员无法确认其生存状态,因此经常会出现人已经去世但养老金还在持续发放。第二种由于资格认证每年仅进行一次,与次年认证时间长达一年时间,认证周期长给骗保行为留出了空间。基层工作人员很难确认去世人员的去世时间,而部分家属为了多领去世人员的养老金经常会选择将死亡时间瞒报、迟报,出现冒领养老保险现象,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

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资格认证基层队伍建设和政策宣傳培训工作、建立完善基层经费、奖惩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平台引导作用

虽然我县于2018年就逐步开展了线上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但介于部分农村老年人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完成资格认证。因此需要将线上线下两种办理模式相结合。首先是需要让所有老年人都了解到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的重要性,而对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的宣传则需要依靠基层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资格认证主要是由乡镇社保人员以及村协管人员共同完成的。因此需要让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职责,深入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村内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确保所有农村老年人都对养老金资格认证知晓熟悉。对于行动不便的独居老年人,镇村两级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入户宣传工作,到老年人家中耐心为其讲解政策内容,告知老年人资格认证的重要性,并当场协助老年人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并充分利用乡村的线上线下宣传方式来进行宣传,比如广播、海报、村党员、村民微信群等[5]。

其次所有基层工作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县级社保部门可以定期召集乡级、村级社保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需要包括政策的讲解、专业技能培训等,通过培训,增强基层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

建立完善基层社保工作人员的奖惩、考核制度,并依据辖区内享受养老保险人数与工作量大小来确定合理的经费,鼓励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老年人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宣传、协助工作中去。形成以制度推进资格认证效能,以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最终使资格认证工作高质量运行,使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实现广大老年人的满意幸福感。

3.2 精准及时更新优化线上资格认证系统信息数据,实现县、镇、村数据信息共享

对每年到龄人员个人信息及时纳入资格认证系统内,确保到龄人员适时能认证成功,对部分老年人因高龄、重病、残疾等特殊情况而在人脸识别认证中出现因面部表情与提取相片不符或其它原因不能认证的,社保经办部门要及时对个人信息、面部表情相片进行更新优化,提高线上认证通过率,真正实现资格认证的便捷时效性,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老年人养老保险领取资格认证随着大数据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数据的共享对资格认证工作起到了高效高质的提升。以前是县级社保部门在年底向乡级和村级社保局公布没有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的人员名单,随后  乡级、村级基层工作人员收到相关名单后才能够在其管辖区域内开展资格认证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往往会使得部分老年人无法及时领取到养老金。要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实现县级社保与乡级、村级社保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下放乡镇、村级查看权限,方便基层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资格认证情况,有利于及时督促未完成资格认证的老年人完成资格认证,缩短人工经办时间,提高了为民服务效率。

3.3 建立多部门联动核查认证机制、严厉打击冒领、骗保行为,创新推动认证大数据网络平台建设

基于目前我县经办机构掌握老年人生死状况信息来源主要由镇、村上报的每月老年人死亡人员花名,如果常年在外生活的老年人不幸死亡,基层人员无法掌握死者的死亡时间等信息。获取生死状况信息单一且不完整,因此,必需建立多部门联动核查机制,从政府层面主导公安、卫健、交通、疾控等相关部门发挥各自领域作用,联动系统性地对老年人死亡状况进行及时核查比对,以此减少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发生。针对骗取、冒领老年人养老金的不法人员,要依照《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严厉打击,并视情况轻重依据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惩戒、发现冒领行为的,必须要在媒体上曝光其事实,以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数字时代,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大筛查、比对等强大功能,对我们的资格认证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仅增强了时效便捷性,而且确保了认证工作的精准度。因此,创新推进大数据网络认证分析平台刻不容缓,可以借鉴学习其它省份例如山东、湖北等省份就养老保险资格认证推出的“静默认证”系统,在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数据实现省级集中(或者更高级别的集中)基础上,利用大数据认证分析平台交互自动搜索、自动识别符合认证条件的老年人。例如一名老年人住院治疗,大数据交互平台通过关键行为获取到了她本人医保结算信息,这样,就自动给予认证通过了。使广大老年人领取养老金享受到“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扰”的“免申即享”新体验。这种省时省力又省心的认证方式,让我们的老年人生活更方便、更有尊严、更幸福。

4 结语

古人云“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爱老年人,切实做好养老保障工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址的现实映照,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的真实践行。随着老年人养老金领取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发展,相信线上认证更生动、线下服务更贴心。使广大老年人切身感受到新时代带来的快捷便利,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得到体现。使社保经办部门服务管理水平更加规范化,为民服务意识更加人性化。社保基金运行更加安全平稳。实现广大城乡居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彦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19):100-101.

[2] 河北西柏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给群众带来真实惠[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07):22-23.

[3] 春明,李鸿,志云,永林.河南省潢川县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J].人才资源开发,2021(03):78.

[4] 解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的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17):35.

[5] 丁岚燕.试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J].就业与保障,2020(10):23-24.

猜你喜欢
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对策研究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商业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协调发展,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