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探索创新与思考

2022-04-02 05:56杨蕊
民族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社区治理

摘 要:养老助餐服务作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解决社区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人“吃饭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亟需完善的养老服务工作之一。西安市新城区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推出了“饭大爷”老年助餐服务,切实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了安全、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创新,有力提升了居家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助餐服务,社区养老,社区治理

一、社区助餐服务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日三餐是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所需。对于一些孤寡老人、伤病老人和高龄老人来说,吃饭就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突出难题。新城区是西安市的老城区,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大多数进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如何以社区为平台,把专业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里面,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是做实做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考量之一。“饭大爷”是新城区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探索,有效解决了当地65岁以上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社区为老服务功能。

二、西安市新城区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8年,新城区韩森寨街道的新园社区打造了第一家“饭大爷”老年餐厅,将辖区学校的一间闲置用房进行改造,免费提供给第三方餐饮机构运营,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专业经营”的模式。现在,饭大爷模式已经在新城区进行了全面的复制推广。其运营模式有4个特点:

一是政府主导、让利于民。“饭大爷”社区餐厅由政府主導建设,社区参与管理,第三方机构进行运营。不但饭菜可口,而且非常便宜,很受老年人的欢迎。早餐3块、午餐7块,每天最多15块钱,就能解决一日三餐。让辖区老年人可以不出社区或者步行15分钟就可以享受到安全、方便、实惠助餐服务。二是市场引领、微利经营。由于没有场地租金,第三方餐饮机构的运营成本降低,保证了老年人的优惠价位。同时,餐厅也可对外开放,饭菜以高于“老年价位”的市场价销售给其他的就餐人员。允许在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的前提下以错时用餐、差别定价的方式为社区其他居民提供用餐服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餐厅也可以提供送餐上门服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企业的营收,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综合服务、养身养心。通过资源整合,饭大爷还融入了娱乐休闲等其他的功能,让老年人在这里不光能吃饭,还能交朋友、学知识,参加各种活动,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四是科技赋能、智慧加持。在对饭大爷品牌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中,探索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助餐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同时也使政府的监管更加方便到位。

在探索和推行饭大爷助餐服务的过程中,新城区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布点,形成了助餐服务的全覆盖。其成效的取得,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既离不开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街道、社区与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引入和参与,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给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壮大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三、关于当前城市社区养老助餐服务的几点思考

1、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让广大老年人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让老年人吃饱吃好,吃得放心和舒心,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饭大爷”的出现,让社区里的老年人有了心理上的依靠和慰藉,不仅吃得放心,还很暖心,让老年人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红利,提升了老年人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这种积极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的举措,让整个城市也变得更有温度。

2、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助餐服务。对于社会来说,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既有利也有弊。从不利的角度上来看,老年人增加会有“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许多行业的人口“红利”在消失,这对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有利的角度来看,老龄化也是一个新“机遇”,庞大的老年群体,会带动养老市场的大发展,对养老服务产业有积极的影响。在满足老年群体相关需求的过程中,也会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这既是市场商机,也是民生工程。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吸引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助餐工作,形成具有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助餐服务。建立健全布局合理、科学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多元主体参与、送餐到户的助餐送餐体系,全面提升助餐服务的供给能力,为实现“15分钟养老圈”目标打好基础。

3、借鉴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不断探索与迭代更新服务方式。

一是积极探索多种老年助餐模式。如北京市朝阳区构建起“老年餐集中配送中心+社区配送+老年人家庭”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积极鼓励、推动助餐服务商进行市场化改革,不断丰富餐品种类、提高供餐能力,增强服务机构的自主造血能力。[1]二是进一步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饭大爷”助餐品牌提质增效,提高助餐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捷度,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服务网络。如上海虹桥街道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区,并且具有“高龄化、程度深、独居多”的特点。为更好满足老年人的餐饮需求,街道积极进行数字化探索转型。社区的AI食堂,就是当地鼓励发展的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的重要场所。[2]街道积极探索智能化经营方式,为便民服务增添了科技元素。机器人厨师、智能化收银系统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吸引了众多居民纷纷排队就餐。不但解决了老人的就餐需求,还面向周边人群服务。社区AI食堂还非常注重适老化技术的应用,用科技手段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便利度。

参考文献:

[1]付佳.北京计划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 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J].中国食品,2021(12).

[2]本刊综合.与养老联动 AI食堂进社区[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1(08).

作者简介:杨蕊,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出生年月:1984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省渭南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基层建设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社区治理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