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格马利翁效应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2022-04-03 03:02陈梦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素质要求

陈梦霞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重新审视皮格马利翁效应具有新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效应的应用存在诸多误区。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思政课民主和谐的互动氛围,并灵活运用鼓励赞扬的教学方法。“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思想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有必要对其作出深入了解和研究,并根据教育教学实践把握好该效应的具体应用,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4-00-03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课程教育改革持续向前推进,教育教学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高思想重视,转变教学理念。“皮格马利翁效应”恰恰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循环的一种心理学概念,通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施加有形或无形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这一测验的原型正是皮格马利翁的神话故事。借助“权威的谎言”诱导教师对学生引起注意,用爱欣赏学生鼓励学生,非常巧妙地让这些教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而名单中的学生便充当了少女雕像的角色。最后因为教师的爱和期望让这些学生得以健康发展,同时变得更加自信优秀,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罗森塔尔将这种因果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从理论上来讲,与现代存在主义和西方人道主义相联系,“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渊源非常浓厚,这一观点主张在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上理应是善意的,人的意识具有巨大的潜能。人自身潜能和价值观是内因,而外部社会环境是外因。在人的成长发展中,受自身潜能的主导,并以价值观做基础,而外部环境则会从客观上正向促进或反向限制人自身的发展[1]。“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要深刻认识其内涵,利用其潜在的价值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第一,以赏识为前提。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成为学生的“伯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爱的情感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慧眼识别“千里马”,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身上的工作潜能和创造活力[2]。“赏识”学生,并非只是“锦上添花”,而应做到“雪中送炭”,要更多地发现那些平常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学生所具备的潜能,学会欣赏学生,将潜能外化为实践能力,做学生的“伯乐”。

第二,以期望为动力。在教育中,期望具有强大的动力。教师应及时掌握学情,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细致观察,对不同学生寄予不同的期望值,使期望值符合学生实际。教育教学的现实表明,如果教师的期望值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实际的,学生的成绩就会与期望值成正比,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设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期望值,将期望转化为学习动力。

第三,以赞美为手段。“一句赞美的语言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赞美具有巨大的魔力,能使人奋发向上,心理学家认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给学生判定为不及格。”这是苏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成功的喜悦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物质力量,它能将这种力量转化为奋发向上的推动力。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要用真诚的心对学生加以赞美,肯定他们的进步,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摆渡人[3]。

第四,以激勵为关键。激励就是激发潜能并适时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独立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内涵具有诸多方面,自尊是学生本身对尊严的维护;自信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与信赖;自律是学生本身意志力的强大;自我动机是在逆境面前不灰心丧气,把孤独变成力量,奋力前进。在学习中,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品德的形成并非易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强大的学习动力,促进和维持这种学习和实践的心理素质,就是强大其自主性和主导性以及自尊、自信、自律和自我动机。这种独立的心理素质一般不会显现于表面,而是以潜力的形式存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刺激和启发,将其转化为学习动机。

第五,以互动为基本过程。教学从本质上讲乃是师生主体间的交往。“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教师与学生所构成的良性循环关系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暗示和期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追求调整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调整对学习的态度,从而获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工作者也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成绩的反馈和激励,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误区

第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重。学校的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高度重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加以运用。当今社会的人文主义精神尚不健全,导致整个社会容易出现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升学成绩,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会被忽略,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1]。即便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积极作用,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效应存在很多误区,甚至被当作维护升学目的的手段,学生的尊严仍然得被忽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却难以改变的误区。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其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是这一效应最重要的条件,忽视这一条件,这一效应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对学生的信任、关爱和尊重是首要条件,也是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方法。皮格马利翁效应因为也是期望效应,所以如果教师对学生连起码的信任也没有的话何谈期望,学生又怎会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又怎能发掘出学生的潜质,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发挥,教育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也便是在当前阶段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不到真正发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教育者话语表达与行为落实的矛盾。目前,由于教育者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局限性,在对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话语层面,而这一效应要想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为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在对这一效应的运用时粗枝大叶,不能很好地对细节进行把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鼓励与赞赏只是语言上的呈现,在行为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再言之,教師的鼓励停留于形式化,鼓励的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忽视对具体事件的关注,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赞赏不能得到实质的认同,甚至会出现对教师言语怀疑的现象,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运用这一效应时忽视了暗示的巨大作用。因为我国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也容易忽视心理暗示这一方法的效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教育者提出了更为确切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同时注重言语和非言语的双重作用,不仅要运用语言进行直接的鼓励,还要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对学生加以暗示,满足学生渴望得到关爱的心理,充分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

第三,赞赏的滥用导致运用形式单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应当以肯定赞赏、相信鼓励、情感关爱、心理暗示等方式体现教育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但是,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赞赏表扬的方式就是在对这一效应进行运用,这就将这一效应简单化了,以至于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达不到意想的效果。其实鼓励和赞赏不同,前者主要是对对象本身施加影响,是后者的目的。很多教育工作者经常会有抛开鼓励而进行赞赏,最终对学生影响甚微。当赞赏不再以激励为目的,就容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被滥用,学生会以得到赞赏为终极目的,在学生群体中容易滋生功利主义、形式主义,浮躁之风盛行,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第一,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事业的真正推进,与教师对学生施加的直接影响是分不开的。最能够打动学生的正是教师所具备的威严和自身的人格魅力,这种最直接的影响恰恰也是最大的,因为期望的产生过程和传递过程都是与它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过程中,要将提升自身威严和人格魅力重视起来,放到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教师很容易推进课堂的运行。但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不再单一地通过课堂和教师来获取知识与信息,学生的知识量愈加丰富,而教师的权威性却相对弱化。这样一种局面的形成不利于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学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这一点,时刻将学生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模式。同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性,教师不但要把握教材内容,而且还应热切关注时政要素,将时政热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并且,在讲课过程中要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生动具体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吃透教材内容。另外,教师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学要求,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师生互动性,通过知识与能力的深厚底蕴折服学生,树立教师权威[2]。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人格魅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因素,它不仅体现在教师的知识素养、思想道德、教学能力上,同时也体现在教师的气质性格、仪表风度等方面。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指标,人格魅力能够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课堂中,教师作为施加教育影响的一方,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课程的热爱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成正比。人格魅力高的教师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更多的热情投入课堂和学习中。

第二,营造思政课和谐融洽的互动氛围。夸美纽斯的观点是,教师要想充分得到学生的好感,就必须要用自己和善的语言和情感态度去对待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近年来一直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学生仍然是教育行为的承受者,教师仍然处于主动地位。在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想法[2],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领略到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那么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而学生这种对于学习的热情又会反向成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体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性,其课程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具有理论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热爱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力。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2],在互动过程中及时关心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动探求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及时交流沟通,搭建师生之间的桥梁,构建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促进“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现[3]。

第三,灵活运用鼓励赞扬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为学科本身的特性,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指导下,多加运用鼓励赞赏的方法,不断肯定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激发自身的潜能,迸发出对学习极大的兴趣。“皮格马利翁”效应恰好用的就是情感这一因素。教师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途径传达给学生积极的信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期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鼓励和赞赏是一种最具效力的激励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教育手段。一方面,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最直接的激励工具,因此在思政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在学习过程中细微的进步,时刻用鼓励性的语言传达对学生的肯定。另一方面,不能忽视非语言的作用。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音调,都会在无意中对学生产生细微的影响。非语言的暗示能够更形象地传达教师的态度,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兼顾言语的鼓励赞赏和非言语的积极暗示有利于促进“皮格马利翁效应”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和热情投入学习。

四、结语

对学生保持高度热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以爱的情感和期待的眼光对待学生,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融洽,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能够将自己真挚的感情投入教育事业的教师必定是伟大的,必定会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推动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学生思想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握好“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深刻内涵,将其更广泛地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海平.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7):67-68.

[2]于逸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7.

[3]张玲.论师生情感互动与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60-62.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素质要求
新形势下报纸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
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的作用和素质要求论述
新时期图书管理员的继续教育研究
论高校行政秘书的工作性质与素质要求
小学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探析
浅析篮球裁判素质要求及培养现状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