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2-04-08 02:55李明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理学思政护理

李明芳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1 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需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增强护生的专业认同感,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护生的服务对象是有意识和生命的人,这就要求其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具备心理学知识,更要具有敬畏生命、救死扶伤、乐于奉献、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专业素养、高尚品德及仁爱之心的医护人才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以德为先。

护理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与护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现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2]。该课程作为医学院校培养护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核心课程,是护理学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间的桥梁,将“德医交融”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利于高职护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达成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3]。

2 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授的是人“心灵”的知识。人的“心灵”除了要有知识以外,更要有“灵魂”,而思政教育就是“灵魂”[4]。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由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教师广泛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校内外专家指导,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研讨,并与其他医学院校教师交流,充分挖掘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思政价值和德育目标,探索实施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具体路径、策略等;然后在前期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并检验和反馈课程教学实效;最后总结和反思课程思政经验,并分享和交流成果,充分发挥课程示范作用。

3 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3.1 凝练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护理心理学课程旨在培养护生的整体认识观,提升护生心理素质和护理专业能力。因此,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应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素质目标中,进一步完善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引导护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岗位工作;(2)培养护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护生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3)培养护生护理人文关怀精神,能理解、尊重、关爱患者;(4)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珍爱生命;(5)培养护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2 挖掘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为了帮助护生明确课程学习的意义,培养护生职业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结合课程实际教学内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筑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以初心、匠心、仁心、戒心、恒心“五心教育”为核心,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人文素养、法治意识、意志品格5个维度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深度挖掘与课程内容高度契合的思政元素,遴选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思政素材,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见表1)。

3.3 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与方法

内容为王,形式为金。要切实提高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既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避免空洞灌输式的说教。

3.3.1 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探索 教师采用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诗词朗诵等多元化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护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讲故事。名人故事易感染和激励护生,能有效起到榜样作用。如教师可以给护生讲述《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吃墨汁的故事,引导护生集中注意力,学习陈望道做学问时专注、痴迷、一丝不苟的精神。

(2)观看视频。视频对护生而言更富有吸引力,且更有感染力。如讲心理应激的中介因素时,可以给护生播放抗疫视频,引导护生认识到坚定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是帮助自己缓解疫情期间心理压力的重要中介变量。通过视频护生也深刻体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抗疫精神,激发护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诗词朗诵。诗词朗诵则可以唤醒护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情感体验。如师生可一同朗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引导护生学习红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在讲患者心理与心理护理时,师生可一同朗读南丁格尔誓言和南丁格尔经典语录,引导护生学习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南丁格尔精神。

3.3.2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为了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实现“盐溶于汤”的教学效果,应结合课程思政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体验是内化的前提,角色扮演可以有效激发护生的情感体验[5]。如在讲心理咨询、患者心理和心理护理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护生分角色扮演护士和患者,设身处地地体会患者感受与心理需求,理解不同疾病/气质类型患者或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征,引导护生体会“了解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其所患的是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由此培养护生的同理心和仁爱之心。此外,教师需引导护生准确、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满足患者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要善于把握同类患者的共性心理规律,解决共性心理问题,由此培养护生的辩证思维。

(2)任务驱动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提前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如在讲心身疾病时,可以针对临床常见心身疾病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护理措施,护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查阅资料、梳理知识、制作PPT、分享汇报等环节,使护生树立心身统一的整体观,培养护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同时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乐学善思的探索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游戏法。运用游戏法开展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寓教于乐,可以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如在讲观察学习理论时,通过“我说你做”的互动游戏,当教师说的动作和做的动作不一致时,护生更多地会看教师如何做而非如何说来完成动作。由此引导护生认识到实际行动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即为身教胜于言,培养护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并能在临床带教工作中为护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3.3 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探索 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外,教师还应将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平台,如护理心理学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雨课堂、班级QQ群等,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影响力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将思政教育巧妙渗透教学全过程,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6];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课堂外教师与护生多元化的互动,培养护生的自律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3.4 改革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

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上,采取专家评价、同行评价、护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馈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中的契合度和效果。其中护生评价通过护理心理学教学课程效果评价问卷进行调查,从护生层面了解其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与课程内容的契合度。

由于课程思政覆盖了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故从考查护生综合素质时,采取动态化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及多维评价的方式反馈课程思政实效,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在对护生课程学习的考核评价上,课程思政不作为独立评分板块,而是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中蕴含思政评价(见表 2)。

表2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评价

4 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反思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若要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除了教师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外,其自身是否具有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也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树立课程育人理念,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以身作则、以德施教,切实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此外,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思政内容和素材非常丰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持续丰富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更好地发挥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学思政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