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和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2-04-11 14:05梁艳辉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5期
关键词:氟西汀

梁艳辉

摘要:目的:深入探究新型抗抑郁药物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要求所有患者停用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持续一周药物清洗。对于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氨磺必利和氟西汀进行治疗,对于参照组患者,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PANSS阴性减分指标以及本次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阳性治疗后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阴性治疗后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3/20)65.0%。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可对患者应用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中,氟西汀的应用比较常见,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新型抗抑郁药物;氟西汀

【中图分类号】 R97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5--01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精神类疾病,据统计,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6.55‰左右,患者感知能力、行为模式、思维模式等均出现障碍,并且精神活动协调性变差。现如今,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没有特效治疗方案,一般采用对症治疗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疾病治疗中,可应用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中,氟西汀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型抗抑郁药物,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此,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深入探究新型抗抑郁药物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分>10分,阴性症状分>30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参照组中,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龄22岁~62岁,平均(45.3±10.1)岁;病程5年~35年,平均(18.3±7.1)年。实验组中,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20岁~64岁,平均(45.3±10.1)岁;病程6年~36年,平均(18.3±7.1)年。

1.2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要求所有患者停用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持续一周药物清洗。

对于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氨磺必利和氟西汀进行治疗,首先患者口服氨磺必利,治疗初期,用药量为50mg每天,连续治疗7d后,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将用药量控制在120mg~250mg之间[1];同时,对患者应用氟西汀片,口服,每日20mg。

对于参照组患者,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治疗初期,用药量为100mg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将用药量控制在220mg~450mg之间[1]。

对于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PANSS阴性减分指标以及本次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时,将PANSS阴性减分作为评价指标,如果阴性症状减分在71%以上,则为治愈,如果阴性症状减分在51%~70%之间,则为显效,如果阴性症状减分在30%~50%之间,则为有效,如果阴性症状减分在30%以内,则为无效。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后各量表分对比

两组患者后各量表分统计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阳性治疗后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阴性治疗后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如表2所示,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3/20)65.0%。

3 讨论

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阴性症状患者病情比较稳定,临床症状包括缺乏社交兴趣、注意力障碍、思维活动贫乏等,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会对患者社会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造成患者神经衰退。在临床研究中,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依然不够明确,一般认为与中脑皮质多巴胺功能减弱有一定关联。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阿立哌唑、氨磺必利以及舒必利等。在本次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均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其能够选择性与中枢多巴胺D2、D3受体作用,同时还可竞争性拮抗5‐HT受体。根据临床研究发现,氨磺必利的治疗效果比较高,患者耐受性强烈。另外,对于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氟西汀进行治疗,氟西汀为新型抗抑郁药物,其能够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作用,同时还能够对多巴胺释放过程产生抑制作用[2]。通过对患者联合应用氨磺必利以及氟西汀,药物起效速度快,有利于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比较高。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阳性治疗后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阴性治疗后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3/20)65.0%。由此可见,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可对患者应用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中,氟西汀的应用比较常见,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剑.探讨氨磺必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36):193-194.

[2]林濤.阿立哌唑联合氟西汀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5):50-51.

猜你喜欢
氟西汀
浙产藏红花单方联合氟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究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氟西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胶囊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患者常规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的临床观察
探讨劳拉西泮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情感障碍的效果
帕罗西汀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短疗程喹硫平联合氟西汀治疗43例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疗效观察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及P300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