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前循环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4-11 15:42张磊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6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脑血栓介入治疗

张磊

摘要:目的:对比了解机械取栓的介入治疗对于前循环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前循环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前循环溶栓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机械取栓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TICI分级、治疗成功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观察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前循环脑血栓患者具有其显著治疗效果。

关键词:介入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时间窗;前循环;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2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and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thrombosis.Methods:Forty-six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thromb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atients with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thrombolysis treatment time window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within the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treatment time window were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received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echanical thrombectomy.The mTICI grade,treatment success rate,and NIHS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alteplase thrombolysis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IHSS scor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alteplase thrombolysi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 > 0.05).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thrombosis.

Key words:Interventional therapy;Cerebral thrombosis;Clinical effect;Time window;Anterior circulation;Thrombolytic therapy;Mechanical thrombectomy

前言

血栓相關疾病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基础上罹患情况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病死率较高的包括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对于这类疾病,救治时间的把握对于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预后具有直接影响,但在实际案例中,患者的救治时间影响因素较多,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窗概念的提出,对于不同时间窗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1],在此次调研中,希望通过对在介入治疗时间窗内前循环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与观察对比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具体研究过程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前循环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与分析,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院接受治疗,将其中23例前循环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发病-诊断≤3h)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另23例机械取栓治疗时间窗内(发病-诊断≤6h)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在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13:10,年龄范围中最低龄患者61岁,最高龄患者78岁,平均(69.28±4.38)岁,其中最短病程案例0.5h,最长病程3h,平均(1.87±0.35)h;在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12:11,年龄范围中最低龄患者62岁,最高龄患者78岁,平均(69.32±4.35)岁,其中最短病程案例0.5h,最长病程5.5h,平均(2.64±0.39)h;已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确认两组患者基线以及常规临床资料数据(时间窗数据除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均已知情同意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文书确认,研究内容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监督。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体征综合表现符合前循环脑血栓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ASPECTS评分≥7分的患者,具备相应溶栓治疗以及机械取栓治疗指征的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的患者[2]。

排除标准:合并颅内出血或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或呼吸系统功能、肝肾功能等异常或障碍疾病的患者,精神疾病(史)患者,资料完善度欠缺的患者,考虑或确诊组织器官癌变的患者,预期存活时间<3个月的患者,其他不可抗因素中途退出治疗与观察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脑血栓重症监护治疗,常规给氧治疗,必要时机械通气,监测基础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开放静脉通路,改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其他相关治疗,给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创造基础条件;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取100mg阿替普酶与500mL0.9%氯化钠溶液融合进行静脉滴注给药,前2min内快速滴入50mL(即10mg阿替普酶),之后1h滴入250mL(即50mg阿替普酶),最后2h滴入剩余200mL(40mg阿替普酶),整体治疗过程中持续密切监护观察患者体征与表现,警惕溶栓治疗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显效后穿刺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快速造影了解脑血管情况、评估局部闭塞情况、以及周围侧支代偿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路径,将导引导管上行至患侧动脉,并在导丝的辅助下将其置于血栓近端,穿过血栓,撤下导丝,通过造影确认导管所处位置以及周围情况,将取栓支架通过导管穿过血栓,后撤回导管,释放支架,停留5min左右,在持续负压抽吸的作用下将支架与导管整体回拉撤出体外,麻醉恢复后送回病房,观察治疗效果并后续恢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mTICI分级以及治疗成功率,共有0、1、2a、2b、3级五个等级,0级:无灌注;1级:微量血流通过闭塞段;2a级:前向血流部分灌注少于一半下游缺血部位;2b:前向血流部分灌注多于一半下游缺血部位;3级:完全灌注;将2b级与3级患者划分为治疗成功;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值范围0-42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整体数据使用SPSS25.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整合分析处理,%作为数据体现形式、x2进行后续检验,(x±s)作为数据体现形式、t进行后续检验,当P<0.05时表示对比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对后续结果分析无影响的基础上(P>0.05),治疗后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體见表2。

3.讨论

通过对本院46例前循环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与观察分析,发现溶栓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两种应对治疗方式皆具有其相应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处于溶栓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对机械取栓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续结果中观察发现,两种治疗方式对应相应指征患者在治疗成功率以及脑神经损伤程度中的差异较小(P>0.05),由此可见介入治疗以及溶栓治疗皆具有其相应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溶栓治疗具有其用药风险,即出血时间风险,而机械取栓治疗的风险在于麻醉、取栓过程等方面。在临床中,患者由于受相关医学知识认知程度影响,超出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情况多有出现,而机械取栓治疗方式的出现,给这一部分超出溶栓治疗高效指征的患者一个弥补机会。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应用于前循环脑血栓患者具有其显著治疗效果,临床应用需根据患者时间窗以及治疗指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苏小凤,邓桂辉,邓士钦.阿替普酶对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3):2106-2108.

[2]曹姗,刘永刚,董辉,等.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04):326-329.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脑血栓介入治疗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睡前一杯水可防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