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预防及处理产后出血的临床措施

2022-04-11 17:42卢勤英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5期
关键词:缩宫素药物治疗产后出血

卢勤英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正确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将55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与试验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治疗),每组各27、28例,均于2020.1-2021.8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7.14%)低于参照组(33.33%),P<0.05;在两组产后出血量对比中,试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在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中,试验组(92.86%)高于参照组(70.37%),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其产后出血量,避免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为其提供一定分娩保障,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措施;药物治疗;缩宫素

【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5--01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1]。严重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量≥1000ml。难治性产后出血指经过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2]。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原因可共存、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3]。针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目前临床常通过缩宫素及按摩子宫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但经既往治疗效果来看,产妇产后出血具有一定多样化形式,且缩宫素半衰期较短,其止血效果并不太理想。而相关研究表示[4],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半衰期较长,可在缩宫素药物作用未显著时加以应用,进而达到强化止血的目的。为进一步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本文特采用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干预,旨在探讨两种药物的止血及预防效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20.1-2021.8我院收治的55例产妇,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7、28例,其中参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35.15±1.49)岁,孕周35-41周,平均(37.26±3.46)周;试验组年龄20-40岁,平均(35.98±1.98)岁,孕周35-41周,平均(37.28±1.54)周。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产后出血量均≥1500ml;(2)年龄26-35岁之间;(3)基本资料与病历资料完整。

剔除标准:(1)存在惡性肿瘤者;(2)患有肝肾以及心脑等重要器官病变者;(3)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予以参照组由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缩宫素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1020861;规格:0.5ml/支),采用肌肉注射方式给药,2次/d,10IU/次。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由Pharmacia & Upjohn Company生产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70146;规格:250ug/支),起始剂量为250ug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菌溶液(1ml 本品),做深部肌肉注射,然而在某些个别的病例中,间隔15 到90分钟多次注射,也可得到良好的疗效。而注射次数和间隔的需要,应由专职的医师根据病情来决定。总剂量不得超过2mg(8 次剂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

(2)比较两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

(3)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子宫收缩力在给药15min后有所增强,出血量减少;有效:子宫收缩力在给药35min后呈增强式收缩,出血量减少幅度并不明显;无效:子宫收缩力在给药后1h后未出现变化,出血量只增不减。显效加有效之和等于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

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7.14%)低于参照组(33.33%),P<0.05,见表1。

2.2产后出血量

试验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治疗效率

试验组治疗效率(92.86%)高于参照组(70.37%),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二胎政策开放,导致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巨大儿、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等高危因素日趋增多,因而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逐年递增[5]。临床针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缩宫素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但经既往应用结果来看,其效果一般。因此探索更为合理及科学的药物治疗对产后出血产妇尤为重要。

缩宫素作为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半衰期为3-20min,代谢失活快,作用时间较短,其关键性药理作用为刺激子宫平滑肌发生收缩,对子宫具有诱发以及加强收缩的效果,一般应用于防止产后出血的患者,该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可结合子宫平滑肌受体,使得钙离子得到大量释放,子宫能够强制性收缩,压迫宫腔内出血点,起到止血目的。然而,缩宫素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且对于不同产妇存在个体差异,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性。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用机制与缩宫素具有相同之处,均能够借助药物对子宫收缩力起到刺激作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15-甲基PGFα),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以1:1比列调和形成的一种氨丁三醇盐溶液,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将其应用于产后出血中,能够通过小剂量的药物作用刺激子宫收缩,以此达到止血的目的。与此同时,该药物能够抵抗机体分泌的缩宫素酶的灭活作用,延长药物半衰期,提升药效时间。相比较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的刺激作用更加持久,对宫颈的软化以及扩张效果同样显著,能够促使阴道血窦闭合,扩充子宫对缩宫素的耐受数量,止血效果良好[6]。目前,临床对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效果是否基于先应用缩宫素止血的继发作用尚不明确,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发现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妇的出血量可得到有效控制,出血量明显减少,且安全性较高,进一步肯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临床产后出血中的止血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注射至宫体肌层后,可利用细胞动作电位降低而促进机体钙离子内流,进而对子宫平滑肌起到长时间刺激的亢奋作用,促使其收缩,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低于参照组,P<0.05;在两组治疗效率对比中,试验组总效率比参照组高,P<0.05。进一步证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药物效果确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同时对产妇身体恢复具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对产后出血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减少其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发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为产后机体恢复提供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兴会,何镭.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2):123-126.

[2]刘艳伶,纪立平. 孕妇严重产后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8,20(11):1834-1835.

[3]尹宗智. 剖宫产手术中并发产后出血保守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2):156-162.

[4]朱关珍,实用妇产科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8-49

[5]高爱菊.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6(24):4882-4883

[6]赵晶,谢玲娟,王晓静. 胎盘早剥致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应用时机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2021,32(7):871-874.

猜你喜欢
缩宫素药物治疗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