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PCR检验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4-11 18:19李叶丹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价值

李叶丹

摘要:目的:研究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中,采用实时PCR法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高危HPV感染患者,时间为2020.5-2021.5,例数为94。通过随机分组,得到47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检验,观察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验。比较兩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2.9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可采用实时PCR法进行检验,能够达到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实时PCR检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1

在妇科临床上,HPV感染的情况比较多发,对于宫颈癌、癌前病变来说,此种情况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在很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中,都可检出HPV感染的存在,且在大部分宫颈癌标本中,也存在HPV的DNA。而在高危型HPV感染中,这种情况更为多见[1]。因此,在临床上要注意对HPV的有效检验和诊断,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干预,减少宫颈类疾病的发生。针对HPV检验,目前临床上有较多方法,如HCⅡ法、实时PCR法等,不同方法的诊断效果和价值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住院的94例高危HPV感染患者,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高危HPV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高危HPV感染患者,时间为2020.5-2021.5,例数为94。通过随机分组,得到47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对照组26~65岁,平均年龄(54.33±3.27)岁。其中包括了非典型鳞状细胞特征、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例数分别是20、16、11。观察组25至64岁,平均(54.28±3.31)岁。其中包括了非典型鳞状细胞特征、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例数分别是21、17、9。在上述各项指标中,两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均对本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其它妇科疾病的患者,合并其它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其它良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HCⅡ法进行检验。对患者进行取样,然后使用RNA探针进行杂交操作。保证特异性抗体和生成杂交体之间充分结合,之后保证信号发出。观察发光强度大小情况,并开展相应的定量测量操作,测定其中的具体含量。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数值超出1.0pg/ml,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H

1.2.2观察组

利用实时PCR法,向对照组展开检查。操作采用Real-time PCR微孔板及配套PCR试剂盒。通过定量PCR仪,检测荧光信号,确定HPV的具体类型。然后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的内容,按规范操作,并进行阳性结果判定。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中,使用SPSS20.0软件,得出结果包括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n(%)表示、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x2和t检验,如果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阳性检出率的对比

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2.9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在妇科疾病当中,随着宫颈病变发生率的不断提高,作为其重要危险因素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有研究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引发各类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上对宫颈病变进行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和治疗。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发现的HPV基因型超过了100种以上,其中约有40%和生殖系统感染有关,约有20%和肿瘤有关。其可以按照和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类,二者也会引起不同的疾病[2]。其中,低危型病毒通常引起宫颈低度病变,高危型病毒则具有更强的致病能力和较高的致癌能力。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HPV16、18、5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病毒。在临床上需要加强检查和诊断,为疾病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以往临床应用第二代混合捕获法HCⅱ检测人乳头瘤病毒,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检测效果。不过,随着医学检测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在临床上逐渐开始应用实时PCR法进行检验,效果也十分显著。研究表明,在阳性检出率上,观察组82.98%,对照组61.7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与HCⅱ相比,real-time PCR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和更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实时PCR法主要是借助了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通过探针或染料,将荧光基团加入到PCR反应体系中,通过荧光信号积累对PCR进程加以检测[3]。荧光染料可以深入到DNA双链,发出荧光信号,并增加与PCR产物的同步。利用这一原理,就能够准确检出HPV病毒。

综上所述,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可采用实时PCR法进行检验,能够达到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路阳,刘送超,杜惠清.实时PCR检验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22(11):69-70.

[2]戚华文,刘爵杰,吴铭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中实时PCR检验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7):103-104.

[3]许琰,韩丹.实时PCR检验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4(3):142-145.

猜你喜欢
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价值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宫颈癌防治用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Gardasil和Cervarix的临床应用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宁德地区HPV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