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

2022-04-11 19:24汪敏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6期

汪敏

摘要:目的 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对比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共计76例,均筛选自收治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对照研究法,分设治疗观察组与治疗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38例。对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在各项观察指标上,两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更快、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对照组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要显著的高于治疗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闭合复位内固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对患者的手术治疗创伤,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而切开复位内固定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提示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1

一般而言,股骨颈骨折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这往往与其骨质流失、骨质疏松及身体机能、活动能力退化等因素相关。青壮年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情况其实也不是非常少见,而且与老年股骨颈骨折所不同的是,青壮年患者的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的损伤所导致的,骨折的病情严重程度更高,而且后期更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在治疗上,复位内固定是主要的方式,而且可以分为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两种方式进行,其中闭合复位内固定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但论两种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综合疗效,以及如何进行手术方式选择,还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探讨与实践。在本研究當中,闭合复位内固定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出血量,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更低,具体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到12月,研究对象共计76例,其均为此期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经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等确诊,获取骨折病情信息。患者年龄不小于18岁、不大于48岁,都处在青壮年年龄阶段。且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外伤及手术禁忌症者,骨折至手术时间均在48小时之内。采取对照研究法,分设治疗观察组与治疗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38例。分组后治疗观察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2.53±1.59)岁,Garden分型Ⅱ型6例,Ⅲ型19例,Ⅳ型13例。治疗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2.96±1.28)岁,Garden分型Ⅱ型5例,Ⅲ型18例,Ⅳ型15例。上述资料比较,两组没有统计学层面的差异(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对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行硬膜外麻醉,选外侧Watson-Jones入路,切口位于股骨大粗隆上7~10cm外侧略前方位置,并沿股骨轴向下延长约10cm。按照常规操作程序,依次切开患者皮肤、皮下及阔筋膜。暴露阔筋膜张肌后,在股骨处切开阔筋膜张肌并向近端沿着阔筋膜张肌后侧边界锐性分离至股骨大粗隆处,T形切开前侧关节囊[2]。直视复位后,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按相同方法常规置入导针、空心钉,并加压固定。

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行硬膜外麻醉,复位操作在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进行。具有X线的可视化帮助,可以避免复位不到位的情况,提高复位效果。复位操作完成后,将3枚导针于股骨大粗隆下方向股骨头方向呈倒三角形状平行置入。对导针位置进行确认,然后再置入空心钉加压固定。在这一操作程序当中,应当要注意空心钉的穿入深度,不能穿入关节腔,而且还要仔细的检查螺钉螺纹,使其超过骨折线,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加压和固定作用。

1.3 观察指标

(1)在手术过程当中,对患者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术中出血进行收集,观察出血量。

(2)在患者手术康复之后,采用Harris量表,对患者进行髋关节活动能力方面的评分,评分与活动能力的高低呈正比。

(3)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X2和t检验,统计学计算所用的工具为Spss 21.0软件。P值大于5的情况下,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P值小于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显示,得分情况基本相同,而且都较为理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治疗对照组患者占明显优势,治疗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更快,术中出血量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1)。

两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差异显著,治疗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2)。

3 讨论

在人体结构当中,股骨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下肢的有效活动还是负重,都需要股骨颈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如果其发生骨折,就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临床上,确实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居多,现目前可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进行治疗,且疗效相当理想。但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首选治疗方案并不是髋关节置换,而是复位内固定,使其原有的组织、功能得到恢复。因为和老年患者相比较,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自身的骨质密度较高、整体技能也更强,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不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其自身的组织、功能恢复后,能够起到比髋关节置换更好的治疗效果。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可以通过切开和闭合两种方式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具有其优势,如手术更加简单,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而且术后感染、神经损伤以及血栓形成等风险更低[4]。不过,就现实情况来说,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原因多为高能量高能量损伤[5]。因此病情也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更加严重和复杂,在高压下容易形成关节囊血管损伤和关节积血,这会使得坏死的风险和概率增加,对患者的危害更大[6]。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则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关节囊内压力,消除关节积血,使股骨头的血供得到恢复,防止坏死的情况出现。这就提示在实际的临床手术治疗中,不能笼统的选择某一手术方式,如果选择的手术方式不恰当,就反而会增加患者的身心压力、经济压力以及后期健康风险,显然这样的情况是需要规避的。

在本文的研究中,两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Harris髖关节评分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但闭合复位内固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对患者的手术治疗创伤。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则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这提示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对关节囊血管损伤和关节积血严重的患者,应采取切开手术方式,防止其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反,如果患者无严重的关节囊血管损伤和关节积血,则可以选择闭合手术方式,这样能够避免患者受到过大的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1]李若杨,李宁鑫,杜秀鹏,等.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08):1494-1497.

[2]张海峰,薛锦标,蔡春岳.直接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21,35(02):147-149.

[3]陈高峰,陈福林.DD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结合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研究[J].系统医学,2020,5(18):56-58.

[4]李克,陈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8):1423-1424.

[5]周孝乾,田智勇,陈洪强,等.比基尼入路切开复位PFNA与闭合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6(05):251-256.

[6]宋丰强,王刚,邢文韬,吴健.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J].安徽医学,2020,41(12):14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