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术后鼻肠管患者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2022-04-11 21:56张雨欣陈亚丽曾玲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6期
关键词:脑外伤精细化护理临床效果

张雨欣 陈亚丽 曾玲

关键词:脑外伤;手术;精细化护理;鼻肠管;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2

对于脑外伤患者而言,目前临床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案即为外科手术,而在实施手术之后,为了保证整体疗效,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尤为关键[1]。而在肠内营养实施期间,适用性较高的方法则为留置鼻肠管,但极易引发一些不良事件,如导管堵塞、脱管、误吸等,所以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2-3]。而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精细化护理近些年获得了广泛应用,其可通过预防不良事件、精细化宣教、科学置管等方面展开干预,以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4-5]。本文则研究了在脑外伤术后应用精细化护理对鼻肠管留置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情况做以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总共抽取80例脑外伤病例展开研究,年限截止为2019.12~2021.12,均于术后留置鼻肠管,对比研究以随机法展开,分为对比组(40例)与分析组(40例)。研究开展前统计处理2组基本资料,其中男女比例为15:15(分析组)和16:14(对比组);所选病例年龄范围位于35-78岁之间,2组均值统计结果分别为(67.4±5.6)岁(分析组)、(67.6±5.3)岁(对比组)。通过对各项数据经X2、T值检验分析,若P>0.05,说明研究可开展。全部对象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开展前获得伦理委员批准。

1.2方法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即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湿度为50%~60%,温度为28~24℃,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将留置比长管的注意事项和目的告知清醒的患者;注意对管路进行妥善固定,在患者前额部以及鼻部采用胶布对导管固定,将无菌纱布包裹在导管末端;注意对比肠管外露的长度进行仔细检查,加强日常巡视,对其有无滑脱和移动进行观察。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分析组,具体为(1)疾病宣教:首先对患者病情作出全面评估,然后展开置管操作,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文化水平实施宣教,若患者保持清醒,但文化水平较低,则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方式与患者交流沟通,注意交流期间语言需通俗易懂,将肠内营养支持和鼻肠管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做详细讲解,将患者配合以及鼻饲管插管的相关事项告知患者;若患者文化水平较高,则将疾病手册发放给患者,尤其自身自行阅读,注意耐心解答其提出的各种疑问,提升其认知水平。(2)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做出评估,与患者加强交流和沟通,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同时介绍成功案例,提升配合度和治疗信心。(3)鼻肠管维护:注意鼻贴选择原则为透气性良好、大小尺寸合适,每次对患者进行喂食和喂药前后需对鼻肠管采取温开水20mL进行冲洗,结束输注后将鼻肠管末端立即关闭,以防灌入空气造成患者腹胀。对导管固定的胶布每日定时更换,对导管周围及下方皮肤进行仔细观察,及时处理异常现象(4)预防和处理不良事件:首先对于鼻腔管脱管患者,则需采取约束带和防护手套进行安全约束,将鼻肠管通过高举平台法在颊部和额部妥善固定,护理期间确保轻柔操作,以防对患者产生刺激而导致肠管脱出。其次对于导管堵塞者,对导管每4h进行一次冲洗,冲洗液为生理盐水,注意对鼻肠管妥善固定,在转运、检查、翻身期间留出一定长度,以防折叠和扭曲。三是对于反流、误吸者,需将床头适当抬高(约20-30度),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

1.3评价指标

研究结束后2组间对比生活能力(BI指数,评估生活能力,工具为Barthel评分表[6],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神经功能(NIHSS,以神经功能缺损量表[7]为工具,分值0~42分,分值越低则损伤越轻。)等评分变化、不良事件(观察记录鼻肠管脱管、)、舒适度(工具为舒适状况量表(GCQ),包括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生理、环境等4项,采取0-4分计分,满分112分,分值越高越好。)及满意率(采取自拟调查问卷(100分)作为工具,结果分为3项指标,涉及不满意、尚可、满意等。)等数据,以评定效果。

1.4分析数据

研究中各项数据以评价指标为准,在SPSS22.0软件中对结果数据加以处理,以T值、X2检验为统计方法,结果资料分别经x±s(均数加减标准差)和[n(%)](例、百分率)来表示,分别对应计量和计数值,若P值显示为<0.05,则差异符合统计意义。

2 结果

2.1对比BI指数、NIHSS评分

研究结束后,2组间对比干预后BI指数、NIHSS等评分数据,分析组均优于对比组(P<0.05);但干预前2组对比前述各项数据的差异较小(P>0.05)。如表1示。

3 讨论

对于脑外伤术后患者而言,其救治体系中营养支持不可或缺,一旦确实,则极易导致机体内脏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甚至严重限制患者的病情康复。当前对于术后患者的三大基础支持治疗,则为肠内营养支持,而实现该技术的关键途径则为留置鼻肠管[8]。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留置鼻肠管可刺激鼻咽部,从而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等[9]。通过在留置鼻肠管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则可帮助患者提升认知水平,明确鼻肠管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可对其展开心理疏导,提示患者配合度,还可增强其治疗信息和安全感,有效消除负面情绪,从而促进术后恢复。另外此种护理模式的实施还可对各种不良事件及时处理和有效预防,可对患者的护理需求予以最大程度满足,并且能帮助患者可靠、稳定的固定鼻肠管,可积极预防脱管或堵塞事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10]。

综上,在脑外伤术后应用精细化护理对鼻肠管留置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可改善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能力,还可减少不良事件,患者普遍满意,可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文雨,廖清华,肖祖华.量化精细护理应用于ICU危重症鼻肠管留置者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18-319.

[2]高利华.量化精细型护理在ICU危重症鼻肠管留置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20,42(24):3832-3834.

[3]黄海娟,杨莺娜.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在ICU危重病人床旁鼻肠管留置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32):4001-4003.

[4]赵慧,孙蕊,武娟.床旁鼻肠管科学留置联合精细化管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95-97.

[5]胡琳琳,陈倩.精细化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6):679-684.

[6]何榮华,高素琴,尹丽萍.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2):72-73.

[7]胥姣.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J].国际护理医学,2020,06(1):53.

[8]商雄跃.超声引导胃内注水鼻肠管置入法在ICU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1):60-63.

[9]杜蕾,黄露.精细化护理在ICU留置鼻肠管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4):178-180.

[10]杨美艳,李忠梅,黄萍,等.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螺旋型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2):276-277.

猜你喜欢
脑外伤精细化护理临床效果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真菌性阴道炎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
综合护理对老年股骨径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