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质形成的中医学原理及其与其它各体质类型之间的动态关系

2022-04-11 22:48曹程苏永学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6期

曹程 苏永学

关键词:气郁质、形成中医原理、各体质间动态关系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1

1.气郁质形成的中医学原理

1.1气郁质的概述及特征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人体体质分为平和型、阳虚型、阴虚型、湿热型、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等九种,其中气郁质的形成与先天不足,后天的生长过程中又未能给予机体安稳的情绪,亦或是精神上的刺激,导致机体极易郁闷的一种体质。特征为性格过于内向,不想与人相处,情绪不稳定,易陷入忧郁的情绪当中,对外界的变化过于敏感脆弱。总的来说形成这种体质的原因除了先天禀赋不足之外,还有外部生长环境息息相关,例如人体长期处于压力之下造成了压力过大,易产生过度焦虑。

1.2气郁质形成的机理

从五行学说的角度出发,五脏与五行之间有着从属对应关系,二者紧密相连,肝属从于木,心对应火,脾对应土,肺属从金,而肾则属水,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关联。气郁伤肝,肝藏血以济心,心又生脾,脾运化水谷之精气以益肺,肺生肾为金生水,清肃以资肾,肾又藏精以滋肝,五脏与五行是紧密联系,动一而发全身。[2]

气郁质的形成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①肝郁气结:情志不舒,肝疏泄失常,心神受损,上犯于脑,或肝郁乘脾。②气滞血瘀:气滞则血瘀,血脉不畅,清窍失养。③五脏紊乱:肝升于左,肺降于右,脾升胃降为气机枢纽,气郁终始龙虎回环失调脾胃受损。[3]④神明受损:忧思伤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精微输布异常,清窍失养,或心气郁结,神失所守,导致气机不通,日久形成气郁体质。

1.3气郁质的调养

1.3.1起居调摄

(1)起居养生:多参加社会文娱活动;常看喜剧,使身心放松;多听欢快音乐,多读积极向上有美好愿景的书籍,培养外向性格;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2)经络调养:气郁质保健的穴位有:任脉——中脘、气海;心包经——内关、劳宫;肝经——太冲、行间;胆经——日月、侠溪。

1.3.2饮食调摄

食物疗法;气郁质者具有气机疏泄失常的表像,应选理气疏肝、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柚子、陈皮、大麦、白萝卜、玫瑰花、茉莉花等食物。

2.气郁质与其他各质的动态关系

2.1动态关系概述

人体是一个恒定状态下的能动整体,由诸多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由脏腑、脉络、气血津液而构成,构成上的差异使得体质千差万别。因此不同个体在发病、病后转归都是不同的。有人既病后很快痊愈,有人则缠绵难愈,即使感同一病邪,由于个体体质的不同,发病类型也不尽相同。因为不同的个体对邪气的反应性不同,内部固有的阴阳寒热虚实的偏向不同。但这些差异性又会相互转换,如气郁质,若是忧劳过度,气滞难以抒发,因气为血之帅,气滞则不能生血,不能行血,不能摄血,则血瘀于体,日久形成血瘀质。这样的病变在机体内随着后天调养时常变化,由此,若按照五脏的分布对九种病理体质类型之间的关联进行总结,可归纳为:心虚体质、肝旺体质、脾虚体质、肺虚体质、肾虚体质五类,同属脏类的体质病变相对来说更易转变。[4]

2.2脏类体质动态关系

心虚体质:素体心虚(气阴阳虚)者常有心悸、遇事易惊、精神紧张、寐差、梦多、脉多细数无力等表现。火为木之子,肝藏血、心行血,肝失疏泄,心失所主。出现气郁质向气虚、阴虚、阳虚的转化。例如阴虚质者体内津液精血亏少,性情多急躁,易眩晕耳鸣,难以入睡,入睡后易惊醒,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易心跳加速、紧张盗汗,常带心律不齐,患心血管类的疾病较多。

肝旺体质:素体肝旺者多见面赤、好动、急性之人,爱生气,脉多弦。这种体质者易患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诸病证,如肝硬化、胆囊炎、高血压病、中风、各种血证、女性月经失常、痛经、脏躁等。气郁累积于体,气不能运血,转为血瘀,血瘀于体,阻碍津液在体内运行失常,出现痰湿,湿蕴而化热藏于体,久而久之转变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脾虚体质:素体脾虚者多湿盛,可有纳少、便溏、肢体疲乏、嗜睡、消化功能差、痰多,形体肥胖,舌有齿痕、苔腻,脉濡滑等表现,此种体质易患消化系统疾患、水肿等。肝郁乘脾,脾阳不足,水液失于温煦,气郁质可转化痰湿质与阳虚质,这两个体质多肌肉松软,畏冷,喜热食,精神不振,性情偏温和,易患湿证等。

肺虚体质:木侮金,肝郁气滞反克金,出现肺虚(气虚、阴虚),气郁质易转化为气虚质,表现为瘦长體形、平素多气短乏力,易着凉,发为感冒,转化为阴虚质常患肺结核等。

肾虚体质:素体肾虚体质平素多表现为肾阴虚质与肾阳虚质,水生木,木为水之子,肝肾同源,子病及母,出现气郁质向阴虚质和阳虚质的转变。肾阴虚体质平时多见虚热象,肾阳虚体质平时多见虚寒象。肾虚体质是可以引起多种慢性、虚弱性病变的体质,其中包括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多种系统病症。

参考文献:

[1]刘美华,李春红,李书为,邹生燕.中医优质护理体系建设策略的探讨与思考[J].现代医院,2022,22(01):79-81+93.

[2]陈志文,胡希军,叶向阳,叶剑楠.中国传统村落有机体生长内在逻辑研究[J].经济地理,2020,40(11):225-232.DOI:10.15957/j.cnki.jjdl.2020.11.025.

[3]刘操.小柴胡汤合下气升血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合并肝淤血的临床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6.

[4]马壮.《黄帝内经》体质分类的理论与应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