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

2022-04-11 22:48王素芳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5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死

王素芳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患有脑梗死伴随肢体功能障碍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康复护理)。根据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自主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通过康复护理后肢体功能及自主生活能力有明显提升,并且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低,其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结论 通过对脑梗死伴随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其护理方式对患者有显著性作用,可操作性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改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5--01

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或卒中。脑梗死是神经科比较常见的多发病的一种疾病,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脑梗死通常会存在丧失行为功能的后遗症,其中肢体会出现无力行动、不自由等情况。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单边肢体瘫痪情况,导致其失去劳动能力成为残疾,甚至不能行走,只能靠轮椅进行活动[1]。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患有脑梗死伴随肢体功能障碍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本次研究计划,将患者平均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年龄范围为45—75周岁。其中对照组50例,年龄45—70岁,平均(55.26±1.58)周岁且男性28例,女性22例;观察组50例,年龄50—75岁,平均(60.43±1.47)周岁且男性26例,女性24例。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后显示,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详细告知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治疗内容,并已获得患者及家属书面性授意证明。我院伦理会已知晓该研究并同意批准。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仅提供常规护理,日常生命体征记录观察,并叮嘱饮食、用药。

1.2.2 康复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在针对患者护理前,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康复护理专业性,能够针对患者制定符合患者个体的康复训练护理计划策略。

护理措施:①对环境进行改造,保证病房病区干净整洁,条件允许可以摆放花草,以此保证患者拥有良好心态、心情舒畅。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利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症及恢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普,指导其预防病症发生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增加患者依从性及家属重视度。③康复训练:a.肢体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以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原则,对患者进行指导简单的坐立行反复训练,必要时需使用双杠等器材进行协助。患者掌握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复杂性动作训练,例如上下楼梯、物体“抓举拿”,平衡等进行反复训练。患者训练结束后,需对患者关节进行按摩,防止关节过负造成其他风险。b.功能训练:训练过程中,指导患者做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例如:吃饭,刷牙,洗脸,脱穿衣等,尽量要求患者自行完成,其能有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由于患者患病期间语言发音能力受神经影响退化,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尽量引导患者多说话,以此恢复患者语言功能。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采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自主生活能力分值进行评测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自主生活能力分值进行评测后得出以下结果(结果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评分(62.54±5.36)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71.69±4.6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56,P=0.001);观察组患者(59.61±4.53)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对比对照组患者(69.87±3.44)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3,P=0.001);与此同时,观察组(76.67±6.23)自主生活能力相较对照组(65.46±5.89)有显著提高,其差具有统计学意义(t=9.246,P=0.001)。

3 讨论

据调查,脑梗死预后病死率约为10%,致残率达50%以上,复发率高达40%,器复发后严重削弱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及社會功能,同时增加死亡率。据研究证明,神经自动修复时间是前6个月,这是身体各项机能重新恢复工作的最好时机,也是最有可能完全康复的时期,换言之,发病后6个月内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系统恢复的黄金时间。因此,针对患者应及时尽早的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同时,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其肢体功能,提高自主生活能力,促进其增加重返社会信心[2-3]。

根据此次研究分析得出,通过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康复性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其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与此同时,经过康复性护理的观察组恢复能力情况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情况(P<0.05),此外,由于康复护理具有个体化特点,因此更能被患者接受,继而增加患者依从性。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明显且理想,其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降低患者在恢复训练时神经功能缺损,并且大幅增加患者自主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及生活质量,继而增强患者恢复信心,有效促进其依从性,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阮利华.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4):114.

[2]周阳.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5):196-197.

[3]曲丽娜.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1):175-177.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