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盆三联截骨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2022-04-11 22:48覃新路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5期
关键词:镇痛小儿护理

覃新路

摘要:目的 研讨小儿骨盆三联截骨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和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1月收入的30例行骨盆三联截骨术的患儿,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各有10例的三组,I组(静脉吗啡)、II组(硬膜外吗啡复合丁派卡因)、III组(对照),并实施有效的镇痛护理,观察镇痛和护理效果。 结果 术后2小时三组镇痛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8、12、24小时I组和II组的镇痛效果优于III组(P<0.05);II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低于I组80.00%和III组50.00%(P<0.05)。 结论 小儿骨盆三联截骨术术后镇痛中应用硬膜外吗啡复合丁派卡因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再配合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

关键词:骨盆三联截骨术;小儿;镇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5--01

手术后机体出现的疼痛感是由于疾病自身和手术创伤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而疼痛也被认为是降低手术患者术后舒适感的主要因素[1]。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其难以表达自身真实的疼痛感,因此很难准确的评估其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而严重疼痛感会对患儿的活动能力、情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小儿术后镇痛问题也一直是近几年临床关注的重点内容[2]。目前临床在小儿术后镇痛领域的发展还比较欠缺,大多数镇痛药物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局麻药会产生毒性反应、阿片类药物会对呼吸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还需探寻更有效的镇痛方法[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1月收入的30例行骨盆三联截骨术的患儿,分成I组、II组和III组,各10例。I组,女4例,男6例,年龄2-10岁,均数为(6.13±1.25)岁;II组,女5例,男5例,年龄2-10岁,均数为(6.39)岁;III组,女6例,男4例,年龄2-10岁,均数为(6.51±1.08)岁。三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手术前给予三组患儿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2mg/kg和阿托品0.01mg/kg,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I组和III组静脉注射1.5mg/kg的氯胺酮,等患儿意识消失后便可进行手术。II组首先将患儿置于左侧卧位,在正中入路下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点为L3-L4,穿刺成功后将硬膜外导管向头侧置入2-3厘米,接着将患儿置于平卧位,将6-8mg/kg1.2%的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入。手术开始后给予三组患儿静脉注射0.05mg/kg咪达唑仑维持镇痛,若是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体动,便要静脉注射10-20mg氯胺酮,三组患儿术中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常规给予氧气吸入。手术后I组首先给予静脉负荷量0.02mg/kg氟哌利多和0.02mg/kg吗啡,之后连接镇痛泵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泵中含有1mg/kg吗啡,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溶解至100ml,按每小时2ml的速率泵入;II组首先给予硬膜外负荷量0.02mg/kg的吗啡,之后静脉推注0.02mg/kg的氟哌利多,然后连接镇痛泵,镇痛泵中含有1mg吗啡和100mg丁派卡因,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按每小时2ml的速率泵入;III组按照患儿需要予以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口服。

1.3观察指标

(1)三组镇痛效果比较,评价标准为改良的客观镇痛评分法(OPS)[4],量表内容包括患儿肢体运动、兴奋、哭闹、感觉疼痛、姿势,每项评分0-2分,共10分,其中0-3分表示镇痛有效,≥4分表示镇痛无效。镇痛无效时要立即停止观察,予以患儿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2)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x±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镇痛效果比较

术后2小时三组镇痛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8、12、24小时I组和II组的镇痛效果均优于III组(P<0.05)。见表1:

2.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II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I组和III组,其中I组不良发生总发生率最高(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得出术后4、8、12、24小时I组和II组的镇痛效果优于III组(P<0.05);II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较I组80.00%和III组50.00%低(P<0.05)。I组与III组相比镇痛效果更显著,吗啡是临床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但是长期输注吗啡容易导致机体产生恶心呕吐、嗜睡、瘙痒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得出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最佳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最低。II组采用硬膜外吗啡复合丁派卡因镇痛,只要硬膜外导管的尖端处于皮肤中合适的位置,少量低浓度的局麻药便会产生较明显的镇痛效果,同时也会减轻局麻药中毒的危险程度和对运动功能的阻滞程度[5]。并且小儿应用硬膜外阻滞也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低于7岁的小儿,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也通常不会引起低血压情况。

另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尤为重要,(1)手术前访视患儿,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一天要去病房访视患儿,详细告知患儿家属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患儿家属对镇痛泵的了解程度。(2)首先护理人员要设计好镇痛查房表,评估患儿准确的疼痛情况,记录好镇痛效果。一般7岁以上小儿都能够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进行评估疼痛状况,7岁以下应用OPS量表[6]。评估之后及时记录患儿疼痛情况,若是疼痛评分超过5分和(或)镇静评分超过2分者要立即告知医生予以适当的干预,可以调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剂量。(3)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和预防不良反应,一旦有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要立即将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将呕吐物清理掉,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若是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的情况要遵医嘱适当应用止吐药。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睡眠情况和意识状态,若是出现嗜睡的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适当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7]。(4)给予患儿个性化的康复指导,严密监测患儿疼痛状态,依照患儿实际情况及时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在术后第二天便要指导患儿做足趾背伸趾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对于年龄太小的患儿要协助患儿肢体活动。在康复指导时注意多鼓励和奖励患儿,提高其自主运动积极性,帮助其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活动。

综上所述,小儿骨盆三联截骨术术后镇痛中应用硬膜外吗啡复合丁派卡因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良好的镇痛工作中,护理工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官哲轩,严亚波,黄鲁豫,等.计算机辅助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7):649-652.

[2]劉帅,张敏刚,李天友,等.三维CT辅助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17):1165-1174.

[3]徐红阳,张中礼,李慧英,等.股骨近端联合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康复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9):2848-2851.

[4]高石,赵旭飞,赵国强.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医学,2019,41(16):1779-1781,1797.

[5]陈后平,潘润桑,张问广,等.Dega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短期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77-79.

[6]韦宜山,刘万林,王海瑞,等.Pemberton骨盆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半脱位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9,40(12):1083-1089.

[7]黄殿华,汪文涛,潘源城,等.三角骨块导板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2):113-116.

猜你喜欢
镇痛小儿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小儿难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