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影响研究进展

2022-04-11 22:48杨俊岐韩志强李利彪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5期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影响

杨俊岐 韩志强 李利彪

摘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受术中血管再通、血流重分布波动等影响,可造成患者局部脑血样饱和度指标下降。本文概述了丙泊酚麻醉的优势,进一步分析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局部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综述了前人在该论题的研究成果,更为手术环节麻醉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了用药选择依据。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局部脑血氧饱和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5--0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颈动脉狭窄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方式由心脏通向脑和头等其他部位主要血管的过程,也是有效解除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狭窄症状的可行性方法[1]。受术中血管再通、血流重分布波动等影响,可对患者的局部氧饱和度造成不良影响。此间,麻醉药物的应用,对抑制氧化应激对患者局部脑血氧饱和度的保護性药物,可对确保手术顺利进展提供有效借鉴。现就丙泊酚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影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丙泊酚麻醉概述

丙泊酚为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术后功能恢复完善的效果,同时还以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极低的效果,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重要药物;还对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引起的Ca2内流,抑制K诱发的去甲肾上 。

2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局部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1脑保护作用机制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该麻醉药物的应用,旨在实现对患者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药物剂量减少控制上,麻醉复苏迅速且平稳,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还对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从而释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凸显各时间点对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降低幅度,用量,呛咳、躁动和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轻微(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表达水平均升高[2]。

2.2改善预后

停用丙泊酚后3~28 min后患者完全苏醒,15~75 min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镇静过程中带管呛咳发生率为10.4%;术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占89.3%,且患者局部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308例中5例出现切口渗血,1例出现失语及同侧偏瘫,1例术后第2天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炎,无死亡病例[3]。

2.3恢复质量及其认知功能

在CEA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能提高术后短期QoR-15评分、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用量,术后不良事件较少;凸显在不同时间点的对患者的QoR-15评分、(MMSE评分、血压及其血样饱和度等指标改善上[4]。

2.4动物实验的脑损伤机制

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模型家兔血压下降10%~15%时,提示患者血清S100β和NSE含量同时增高,但家兔未出现早期脑损伤;血压下降15%~20%时,在上述指标升高的同时,家兔发生早期脑损伤;推荐将血清S100β含量>0.4 μg/L和NSE含量>17.0 μg/L作为早期脑损伤的临界指标[5]。

3 研究综述

CEA中全身麻醉诱导引起手术侧的脑血流速度明显降低;阻断颈动脉后非手术侧脑血流速度出现代偿性升高,放置转流管后这种代偿状态消失;开放颈动脉1h后,手术侧脑血流速度恢复到基础水平,与非手术侧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趋势相同。与T2、T3时点比较,T6时点手术侧脑血流峰值速度明显升高[(92±23) cm/s比(70±23)、(65±26) cm/s,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时点手术侧与非手术侧之间脑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均呈高度正相关[6]。不同时点 Ppeak,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达到气管导管相同的通气效果,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7]。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可致颈内动脉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与麻醉诱导导致的低血压有关;与T1时比较,患者T0、T4、T5时的StO2、T2~T3时的MAP、HR、CI、BIS时间上均高于T4时,T5时的MAP、StO2均低于T4时[8]。

结束语:

文概述了丙泊酚麻醉的优势,进一步分析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局部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综述了前人在该论题的研究成果,证实了丙泊酚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价值突出。

参考文献:

[1] 郑晓冬,程桥,白雪. 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局部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7):2935-2937.

[2] 陈君,佟小光. 右美托咪啶联合全身麻醉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2):87-92.

[3] 王秀英,孙正辉,刘磊,等. 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短期镇静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的应用[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6):512-515.

[4] 王涛,陈秀侠,黄晶晶,等. 超声引导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9):680-685.

[5] 王春燕,薛朝霞,杨春艳,等. 不同程度低血压对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模型家兔脑损伤的影响[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9):810-814,828.

[6] 邢琪,欧阳川,罗星燎,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血流速度变化研究[J]. 中国医药,2016,11(9):1303-1307.

[7] 刘炜,张文敏,骆僡,等. 可弯曲喉罩联合静脉麻醉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2):261-263.

[8] 金强,王凯利,屈鹏霞,等. 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37-39.

猜你喜欢
丙泊酚麻醉影响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