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与应用价值评估

2022-04-11 13:08井李娜
医学前沿 2022年3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脑梗塞

井李娜

摘要:目的:观察对脑梗塞病人颈动脉斑块采取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录入的脑梗塞颈动脉斑块病人进行回顾性观察,共有病例89例,对所有病人采取超声检测,观察病人硬化程度以及相关表现。结果:89例脑梗塞病人中,硬斑9例,占比10.1%,溃疡斑19例,占比21.3%,扁平斑21例,占比23.6%,软斑40例,占比44.9%,在颈内动脉起始处和动脉入口、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发生部位常见。结论:对脑梗塞病人颈动脉斑块采取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充分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硬化程度和类型,进一步为临床医师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脑梗塞;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临床价值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临床上中老年病人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现阶段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的变化,临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安全。有报告指出[1],病人出现血栓脱落或是粥样斑块易出现脑梗死情况,临床诊断评估不及时会诱发脑卒中,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超声检测是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方式,在脑梗塞病人的疾病诊疗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医师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文章抽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录入的脑梗塞颈动脉斑块病人进行回顾性观察,总结对我院脑梗塞病人颈动脉斑块采取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抽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录入的脑梗塞颈动脉斑块病人进行回顾性观察,共有病例89例,分为女性44例和45例男性,统计年龄在51岁及以上,75岁及以内,均值计算为(63.49±2.38)岁。包括高脂血症病人31例,高血压病人27例,糖尿病病人31例。

选入标准:病人及家属签署实验同意书、研究表;认知评估完好;具备良好的器官功能;临床信息较完善;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疾病;依从性较低;不符合临床评估指标;精神异常或家族伴有精神疾病史;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使用logiq超声诊断仪器进行检测,设置探头频率在12MHz以下,7.5MHz以上,指导病人保持仰卧位,需告知病人将颈部放松并偏向于对侧,充分暴露病人颈部的病灶视野,放置探头在病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气管旁逐步向上查看病人的颈总动脉的分叉部、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纵横轴二维图像,并对斑块内部回声特征、表面回声特征、大小、斑块位置等进行记录。根据临床病理学分析,将斑块分为硬斑、溃疡斑、扁平斑、软斑。

2、结果

2.1硬化斑块分型

超声检测后,89例脑梗塞病人可观察出硬斑9例,占比10.1%,溃疡斑19例,占比21.3%,扁平斑21例,占比23.6%,软斑40例,占比44.9%。

2.2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实际分布

计算指标如下表,89例脑梗塞病人中,在颈内动脉起始处和动脉入口、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发生部位常见。

3、讨论

随着饮食习惯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有研究指出,颈部血管的病变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病人出现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这一疾病具有治愈率低、诊疗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优势[2]。随着疾病的不断进步,斑块会从稳定期转变为易损期,导致血栓在血管中形成,进而造成病人脑组织远端血管堵塞,从而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性疾病。

所以,采取超声诊断的方式对脑梗塞病人斑块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疾病的有力依据,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症干预措施,进一步抑制疾病进展,避免疾病恶化。文章试验结果显示,89例脑梗塞病人中,硬斑9例,占比10.1%,溃疡斑19例,占比21.3%,扁平斑21例,占比23.6%,软斑40例,占比44.9%,在颈内动脉起始处和动脉入口、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发生部位常见。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机制如下:一是管壁的原因远端动脉栓塞斑块破裂或是表明形成血栓;二是高度的血管狭窄或是闭塞导致脑血栓灌注不足。血管狭窄的颈动脉斑块会诱发脑组织远端出现缺血情况,早期多为侧支循环或是扩张远端宣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其他自律机制的脑组织血流量无明显减少,和一个狭窄的不断发展和周边灌注压力持续下降,最终导致失代偿情况出现,病人出现脑梗塞情况。有报告指出[3],仅有少数病人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灌注诱发脑梗塞,多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脱落多造成脑栓塞等病症。

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进展需出现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管内膜增厚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这几个阶段,但这一期间均会存在不良事件风险性。临床采取超声诊断可有效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越高,病人出现脑血管的疾病越大。

并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越差,病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所以,采取超声检测诊断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从而改善了病人的临床干预效果,有效控制了疾病进展,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我院脑梗塞病人颈动脉斑块采取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斑块稳定性、分型、分布等情况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对脑梗塞的预测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72-73.

[2] 杨映霞.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效果研究[J]. 甘肃科技,2020,36(18):103-105.

[3] 刘永岭, 柴春英, 张琪. 超声e-Flow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效果评价[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3):175-177.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脑梗塞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小波分析在管道缺陷超声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意义分析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330kVGIS接地刀闸气室内部局放诊断
双源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