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分析

2022-04-11 22:36许雯雅
医学前沿 2022年3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

许雯雅

摘要:对于急诊科护理工作而言,家属与社会的要求较高。因此,急诊科需要不断提升护理水平和护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其次,对于急诊科安全方面的维持,则需要能够及时解决所存在的隐患问题,并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到及时预防,及时梳理与及时提质。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隐患问题;护理质量

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工作者队伍能够做到“到位+及时”,即是“服务技能到位”、“护理沟通及时”。这也就说明了,在急诊科护理的日常工作中,护理工作者要始终把“管患者必须管服务、管业务必须管操作、管矛盾必须管家属”的原则落实到位,从而进一步推进急诊科护理的精细化、精益化、效益化建设,确保急诊科总体目标的实现。

一、急诊科护理常见隐患

在急诊科护理常见隐患中,主要涵盖了急诊科护理方面的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其它急诊科室的因素。主要为:

(一)急诊护理方面的因素

在急诊护理方面,主要隐患因素为护理工作者群体。

1、新进急诊护理工作者对于工作流程、工作技能的不熟悉。急诊科室是一个压力较大的科室,同时也是流动性较大的科室。因此,急诊科室往往会出现“新人换旧人”的情况,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诸多的新进急诊护理工作者对于急诊室的流程掌握不全,甚至是对于一些急诊知识不甚了解,就会造成隐患的发生。

2、急诊护理工作者与患者及家属之间沟通的不及时。对于医患关系的维持而言,也是隐患存在的一部分。如果急诊科护理工作者能够做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病人病况,那么就能够孕育出良好的医患关系。但是往往这种情形只是“理想状态”。在实际的工作中,急诊科的节奏较快,并没有很多的时间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那么这时候就会产生医患矛盾的隐患。

3、急诊护理工作者对于技能水平掌握差、不到位等。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有诸多的隐患会发生在对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因此,如果急诊护理工作者对于急诊技能和急诊水平掌握差,甚至是技术不过关,那么在发生急救的时候就很容易迸发医疗隐患和医疗事故,从而产生纠纷乃至于引发更大的矛盾。

4、对于急诊文书的撰写不清晰、记录不准确。急诊文书是清晰记录急救过程的记录,但往往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急诊事件发生迅速、反应快,这就导致了急诊文书往往是在急诊后由护理工作者进行书写。从而可能会导致在书写过程中对某些内容和流程的遗漏、遗忘。

(二)患者方面的因素

对于急诊护理的隐患发生,患者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说在急诊过程中,家属常常会表现为情绪上的急躁,乃至于心理上的过分激动。那么在此时如果急诊科护理工作者不能够做到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以及不能够达到患者预期的回答,就很有可能出现医疗纠纷问题。

(三)其他急诊科室因素

急诊往往由诸多的的科室相互关联而成,这些科室单独运行却又相互联系,由此来为急诊护理提供确切的脉络。因此,急诊护理隐患也会存在于这些科室中。

1、院前急救。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如果对呼救电话接听不详细、对病情发生不清晰甚至是医院派遣的救护车辆跑错位置,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急诊护理隐患的发生。

2、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处的急诊护理工作者需要有着极高的护理技能以及具备一定的经验。如果护理工作者技能差、经验不足,那么在对患者进行分诊时候就会造成失误和错误。

3、治疗室。治疗室常见的隐患主要为:护理工作者的操作失误、对医生所开的药剂用法用量不清楚等。

4、抢救室。抢救室中,如果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用不恰当的态度或者是说不恰当的语言,那么就很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同时,在抢救过程中,如果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准确以及护理的记录不认真等,随时都会存在隐患问题。

二、急诊科护理所要遵循的原则

急诊科护理事关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为减少隐患发生,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安全问题的发生,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做到唱响一个主题:即以“学好抓好做好急诊护理管理”为主题。在日常工作中,急诊科护理工作者要能够主动的注重和把控急诊护理的要点、科学的方法、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对于急诊护理隐患的认知和认识,再作一作提醒、敲一敲警钟,一起再找找问题,分析分析对策,谋划进一步补齐短板;真正的在急诊护理中做到懂大局、顾大局、主动作为、无私奉献。

二是积极构建齐抓共管的“大应急、大防治”格局。对于急诊护理管理,要能够牢牢守住急诊护理底线,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层层压实责任,做到进一步的抓好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有效沟通,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并逐级传导、层层压实,实行急诊责任“网格化”管理。

三是立足急诊护理核心,积极推进风险防控建设。对于急诊护理,要始终抓好“风险防控”这件头等大事,不断完善急诊护理体系。要求各护理工作者做到率先垂范、各尽所能、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做到关注急诊护理、置身急診护理、服务急诊护理,及时分析形势,明辨是非、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一是深化“护理”保障,做到加强顶层设计。对于急诊护理流程、信息传递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要能够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筹推进、持续创新”为标准,安全质量工作更应该做到健全机构、完善制度、统一执行。通过完善各项安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急诊护理责任制,创造性的统一规划和组织,由此来做到提升工作效能。

二是深化“技能”保障,做到抓好培训学习。对于急诊护理而言,技能水平决定了急诊能力水平。因此,要能够以提高全体急诊护理工作者的意识、能力、素质为目标和方向,加强专业的培训引导。同时,还可以加强科室之间的相互学习、引导、开展技能竞赛、师带徒活动等。

三是深化“沟通”保障,做到推进体系建设。要想减少急诊护理过程中的医患矛盾发生,就要做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在这一方面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有责任心,心平气和的对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密香. 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1):95-96.

[2]古伟玲. 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18):2496-2496.

[3]黎东眉. 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4):2.

[4]程红梅.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 医学信息 2013年21期, 43-44页, 2013.

[5]贾秀敏. 急诊科护士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00036-00036.

[6]宋玉芳. 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J]. 甘肃科技纵横, 2009, 38(006):189-190.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
造口人照护模式的应用研究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