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2022-04-11 00:26谭清
医学前沿 2022年3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由多能干细胞转变而来并以骨髓粒細胞系统肆意增殖的一种不常见的白血病。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即可明确诊断[1]。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此病,其中20~40岁的人群患病率最高但少见患病的是年幼者。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前言

因为白血病细胞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就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出现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消瘦、夜间盗汗等症状。有的一些患者会出现脾脏的肿大,而且是异常的肿大,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各种报道。从这些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此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涨,因而探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1病因分析:

据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源于患者的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平衡移位,导致形成可以编码成P210、P230和P190融合蛋白Bcr-Abl融合基因,用于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使细胞过度增殖而引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产生[3]。

1.2典型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程有三个阶段,即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4]

慢性期

90%~95%患者初诊时为慢性期。慢性期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四肢疲乏无力、消瘦、食欲不振和脾脏肿大等。

加速期

患者消耗性症状增加,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消瘦等,更有部分患者出现脾脏迅速肿大伴压痛、淋巴结迅速肿大等情况。

急变期

急变期即终末期。患者依旧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且脾脏仍会进一步肿大。

2 相关治疗

2.1药物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药物,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生存期能够接近正常人,弊端则是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否成功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取决于三个要素:(1)是否有合适的人群给予了正确的药物;(2)患者是否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3)患者是否进行了规范的监测。

·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第一代靶向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药物[6]。伊马替尼多见水肿、乏力、肠胃不适、肌肉痉挛、骨关节肌肉痛、皮疹、皮肤颜色改变等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总体安全性好。

·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对伊马替尼第二代可以降低患病率[5],尤其是可以快速获得深层分子反应,使得降低致病的可能性更大,对于处于慢性期中的高危患者人群会更有效,但是生存期却无显著差异。有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皮疹并伴有眶周水肿、结膜充血、视物模糊等情况,此情况较轻微。

·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包含普纳替尼等新药,作用比第二代更为强效,会出现心血管事件链和血栓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能会有患者出现耐药或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一旦类似情况发生,患者需立即咨询医生,由医生予以调整治疗。

·干扰素

干扰素常用于恶性肿瘤以及病毒性皮肤,还可用于某些炎症性皮肤病,而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用法较为局限。本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全身反应,主要表现寒战、发热不适等,一般7日后停止发热,若7日后仍发热,须立即停止用药;(2)其他:皮疹、血沉加快、一次性肝损伤,严重时有肝功能降低、全身乏力、鼻塞鼻出血甚至癫痫发作。若过量使用,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肾功能降低、过敏反应等,需尽快就诊。

·羟基脲

羟基脲有两种剂型,一是片剂,名为羟基脲片;二是胶囊剂,名为羟基脲胶囊。仅可以用于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剂是羟基脲片,而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加速期和急变期的药剂是羟基脲胶囊。用药期间若发生血管溃疡或坏死等情况,应当立即停止用药。本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等症状。

2.2移植治疗

据研究,现目前唯一能够根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就是通过移植的方法治疗——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此法有众多限制,如:移植后相关并发症以及手术的高额费用,仅适用于少数患者,所以导致移植成功率只是接近半数。

3 预后情况

对于绝大多数的慢性期和加速期的患者来说,如果是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来进行治疗的话,其预后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而言,生存期比较短,大多数患者都可能只有几个月的生存期,很少有患者会超过一到两年;若使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来进行治疗,结果往往也不太好,大概能够使百分之三四十的患者获得缓解。

4 预防措施

预防此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一些药物存在副作用比较大的情况下,是要尽量少吃或者尽量不吃。二、对于一些环境的辐射要尽量避免,刚装修的室内,不要着急入住,因为装修材料会使室内存在污染。三、不要去触碰有害的物质,例如接触化学试剂,或是待在有辐射的地方都不可以。四、夫妻双方在备孕过程中要做到优生优育,夫妻双方提前做好检查,避免胎儿出现遗传性疾病或是先天性疾病。备孕过程中要多做体育运动,所吃食物尽量健康,不吃外卖和垃圾食品。

5 结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发生在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生性肿瘤,主要涉及髓系。此病不仅死亡率非常高还有发病年龄也很广,使人们的健康美好生活严重遭到了危害。因此研究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相关预防措施,对于维护家庭健康幸福以及提升国民幸福指数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绪湃,曾洁,徐娅.特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R].上海医学,2021,12.

[2]王建祥,黄晓军,吴德沛,等.中国15家医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情况及目前诊断治疗模式调查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11):721-725.

[3]王良妥,张湘兰,司徒健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Wnt5a基因及NPM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R].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10.

[4]曹志坚,马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J].白血病·淋巴瘤,2020,29(1):9-16.

[5]王义拴.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初诊慢粒慢性期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山西医科大学,2015.

作者简介:谭清(2002.08-),女,汉族,贵州省贵阳市,本科在读,贵州医科大学,研究方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某型无线电高度表电源模块失效分析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