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2022-04-11 14:18张永恒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河南省基础设施数字化

◎张永恒 柯 潇

(河南理工大学 财经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将数据增列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这充分证明数字经济已主导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数据显示,2018 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破万亿。2019 年以来,河南省发改委每年都印发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2021 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中,河南省提出2021 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增长要在13%以上,并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竞争优势。尽管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已基本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但各地市发展并不均衡。掌握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对河南省各地市有效推进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献述评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Tapscott 提出数字经济后,各国学者、研究机构等都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范围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对数字经济的内涵、传导机制、演变规律、评价方法等进行了大量探讨。

在众多研究中,数字经济的内涵最基础,决定了数字经济的范畴,对评价数字经济发展及演变至关重要。总体上可以从四个视角概括:一是从经济活动角度,如2016 年G20 杭州峰会提出,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ICT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二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认为数字经济是包括技能、设备和其他中间数字化产品为代表的数字化投入所带来的全部经济产出(裴长洪等,2018)[1]。三是从组织结构变革角度,这类观点强调数字经济所引致的技术经济范式变化,提出数字经济下的技术经济范式包括智能经济范式和生物技术范式,将从关键要素、主导技术和基础设施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王姝楠等,2019)[2]。四是从经济效率角度,认为数字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导向的人类经济活动(张鹏,2019)[3],该观点更注重效率,对研究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启示意义。基于对数字经济内涵的不同认知,对数字经济特征的概括也呈现差异。Tapscott(1996)认为数字经济的显著特征是数字化、知识化、虚拟化、互联互通等[4];宋洋(2019)认为数字经济具有高成长性、强扩散性、降成本性等[5];蔡跃洲(2018)认为数字经济的特性可以归纳为替代性、渗透性和协同性[6]。

目前,关于数字经济内涵的研究仍处于理论层面,并呈现多样化和抽样化特征,对数字经济产出和测量也未形成统一标准。总体上,欧盟的数字经济评价体系侧重数字社会指数和数字民生指数,美国的核算体系侧重对相关产业的测度(万晓榆等,2019)[7]。国内近几年也有很多机构发布了数字经济指数,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研究院、赛迪研究院、阿里研究院等,涵盖的领域主要是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和社会发展等。学术界也有不少基于年鉴或自己调研数据构建了对所研究地域的评价体系(张雪玲等,2019;钟业喜等,2020)[8-9]。关于河南省数字经济的研究相对较少,尽管杨梦洁(2020)[10],张小科和李永娣(2020)[11]对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现状进行了研究,但综合性较差,且未能从时间和空间层面对河南省各地市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研究。

综上,笔者通过构建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分析河南省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基于面板数据下的熵权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进而对河南省18 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静态比较和分析,这将为各地市制订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提升路径提供决策依据。

二、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评估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现有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文献,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基本原则,笔者选取12 个指标构建了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面。目标层为笔者的研究对象: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准则层的构建主要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和社会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指标层则是从每个子系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具体指标体系构建及含义如表1。

表1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表

1.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前提和保障。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如果说数字经济是一座“高楼”,那么数字基础设施就是它的“地基”。由于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信邮政线路和通信设备,因此选取邮路总长度、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和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四个指标来综合反映数字基础设施水平。

2. 数字化应用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和精髓。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数字化应用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大幅度提高整体经济效率,通过点对点、端对端的交互式连接,省去中间节点,使得经济运行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在数字化应用层面选择了移动电话普及率、电信业务指数、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数字化业务总量四个典型性指标来反应数字化应用水平。

3. 数字化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数字经济发展快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产出角度对数字化创新水平和潜力有所体现。同时从投入角度看,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财、物”三个方面的投入,因此选取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数、R&D 人员数量、R&D 经费占GDP 比例三个指标,从投入角度反映数字化创新水平。

(二)测量方法

笔者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熵权法来测度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熵权法是一种在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它克服了人为赋予权重的主观性,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相对于主观赋值法,精确度更高、客观性更强,可以更好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传统的熵权法有个弊端,只能针对截面数据,即根据某一年k 个样本j 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而在实际进行经济分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不同时序的截面数据进行比较,即数据结构为面板数据,传统方法难以实现不同年份评价值之间的比较。笔者拟对2012-2019 年河南省18 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河南省统计年鉴》,对于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或者平滑法予以补齐。笔者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熵权法进行研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各指标在数量级和量纲上的差异。具体步骤是:首先找出每一列指标的极值,算出极差,接着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果这个指标值越大,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即成正相关关系,说明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反之,如果指标与其是负相关关系,则是负向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指标,分别使用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i 表示样本,j 表示测量指标;min(Xij)、max(Xij)分别表示所有年份在所有年份中第j 项指标的最小值、最大值;X 和Xij分别表示初始的和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

第二步,计算信息熵Ej:

第三步,计算各项指标的冗余度Dj:

第四步,计算权重Wj:

第五步,计算最终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目前已经计算出各指标数据的标准值与权重。两者相乘再将每个地级市的相关指标值求和后,即得每年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三、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表2 是2012—2019 年河南省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这里主要从时空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表2 2012- 2018 年河南省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

从时序上看,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表现出逐年递增的特征(见图1)。2012 年为最小值(0.1421),2019 年最大值(0.1571)。在2016 年至2019 年增速明显,这主要和我国的政府政策和相关经济事件有关。2016 年10 月8 日,河南省获批成为继贵州之后的第二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因此从2016 年开始河南省的数字经济建设开始加速。考虑到河南省在2019 年与郑州大学共建成立了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面向河南经济发展,致力于大数据研究、人才培养、运行监管和应用示范,预计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增速将更加明显。

图1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时序特征图

从空间上看,河南省内各地级市间数字经济发展比较均衡(见图2),从极值来说,郑州市指数最大(0.1927),鹤壁市指数最小(0.1357),极差为0.0570。对河南省18 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进行分类,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只有郑州市,其数字经济指数明显强于其他地市,占据绝对优势;第二等级包括洛阳市和新乡市,整体水平相对其他地市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第三等级则为其他地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基本一致。

图2 河南省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图

综上,可以看出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稳步上升,但空间发展仍不平衡。河南省18 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由2012 年的0.0801 下降至2015 年的0.0705,之后逐年上升至2019 年的0.1170,表明河南省内部地级市之间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在近些年有分化迹象。

(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子系统评价

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2012—2019 年河南省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子系统均值如表3 所示。

表3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子系统均值表

1. 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数得分最高的是郑州市(0.0632),最低的是济源市(0.0423)。除了郑州、洛阳和新乡三个经济强市位列前三外,第4—8 位的南阳、周口、商丘和驻马店均为豫东或豫南地市;焦作、许昌、济源和安阳等工业大市在这方面并不具有突出优势。数字基础设施指数的极差为0.0210,变异系数为0.0973,表明各地级市数字基础设施之间的差异较大。

2. 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应用指数得分最高的是郑州市(0.0603),最低的是周口市(0.0452)。与数字化基础设施排序不同的是,除了郑州、洛阳、新乡仍然位列前三外,第15-18 位的南阳、驻马店、信阳和周口均为豫东或豫南城市,济源、安阳、焦作、三门峡等豫北工业强市具有一定优势。数字化应用指数的极差为0.0151,变异系数为0.0672,表明各地级市数字化应用差异小于基础设施水平。

3. 数字创新能力。社会创新能力指数得分最高的是郑州市(0.0681),最低的是鹤壁市(0.0045)。郑州、洛阳和新乡仍然保持前三位。其他地市中,整体上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强于欠发达地区的特征;工业城市强于农业城市的特征。数字创新能力的极差为0.0231,变异系数为0.0976,在三个分项指标中,数字创新能力的城市差异最大。

(三)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比较

已知河南省各地市在2012—2019 年间的数字化水平都是在不断提升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历年的标准差,可以发现河南省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状况。将河南省各地级市数字经济指数标准差进行分类,并将标准差在0 至0.0045 之间的城市归类为平稳发展型,将标准差在0.0046 至0.0100 之间的城市归类为快速发展型,将标准差大于0.0100 的城市归类为跳跃发展型(见表3)。各地市分类状况如表4 所示。

表4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标准差及城市分类表

可以看出,跳跃发展型城市仅有郑州市,其作为河南省会,数字经济发展速度波动状况远强于其他地市;快速发展型城市有洛阳、驻马店、焦作和商丘等9 个城市;其他城市则属于平稳发展型。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通过构建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创新能力三个维度、12 个具体指标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河南省2012—2019年18 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上来看,河南省数字经济水平整体表现出逐年递增的特征,2016 年之后的增速尤其明显,这与河南省数字化发展政策密切相关。从空间的角度来看,郑州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市,出现了一城独大、鹤立鸡群的特征;除了洛阳和新乡具有一定优势外,其他地级市之间的综合水平差异不大,但也都呈现不断优化的特征。从数字发展子系统来看,除了郑州、洛阳和新乡在各项指标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外,其他各地级市的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豫东和豫南地区的基础设施较强;豫北地区的数字化应用和创新水平较强。

(二)政策启示

第一,以建设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为引领,不断优化各城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涉及居民衣、食、住、行等需求的各个层面,以此为目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更能够全方位增加整个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水平。同时,以需求数字化引领生产供给的数字化,也能够避免数字化投入的冗余,提升数字产品供给的精准性。

第二,以引进和培育高水平数字化企业为重点,多元化培育数字产业化工程,提升数字产业的发展效率。总体上,河南省各地市数字产业化水平仍然不够高,高水平数字化企业仍然不够多,分布也尤其不够均匀。各地市应当以加快5G产业发展为契机,通过鲲鹏产业学院以及河南现有的一些人工智能企业,培育相关人才,在河南省构建数字化发展的产业生态。

第三,以“5G+”和大数据建设,推动传统企业数智化转型和企业上云,增强传统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产业运行效率。对于农业占比较高的豫东和豫南地区,尽管数字化基础设施较强,但数字化应用水平不足,重点应积极开拓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对于豫北等地的工业强市,应加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通过核心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带动产业链的数智化升级;对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除了对传统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造外,还应注重从物流、社会保障以及文旅生态等方面,挖掘服务业的数字化潜力。

第四,通过数字政府的建设,提升河南省平台经济的服务能力,培育共享经济发展基础。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政府掌握着包括经济运行、维护、监管等一系列的数据信息,以各地市大数据局为中心的数字政府建设可以把政府各部门信息有效综合到一起,提升政府对经济的把控水平,增强对人民的服务质量。同时,政府对各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也有利于本地企业通过政务服务等各类共享平台,盘活更多冗余和空闲的生产要素,提升要素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河南省基础设施数字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