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的学理机制与政策路径

2022-04-13 21:17周宾高尧
新西部 2022年3期
关键词:陕西金融科技

周宾 高尧

对“十三五”陕西科技创新、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等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基于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学理分析和经济系统运行机制阐释,结合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陕西面临的问题与短板,提出包括激发“创新链”内生驱动,提高科技平台创新效能、强化“产业链”协同互补,推动新旧产业稳步接续、提升“资金链”支撑保障,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建立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共生的生态系统等,进一步推动陕西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的政策路径。

受疫情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加之我国周边环境错综复杂等因素叠加影响,“十四五”我国面临风险与外部挑战的压力不断增大。当前,陕西经济持续恢复和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够牢固,为继续保持稳增长势头,2021年10月,中央在研究分析2022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的要求。结合长期以来,陕西科技和工业基础雄厚,但其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始终偏低的问题短板,以及防范金融业脱实向虚和进一步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现实需要,亟待对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效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金融支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路径。

基本现状

结合相关统计和报告[1][2][3]分析认为,陕西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前十位,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四位(较上年下降一位),与四川接近,陕西仍扮演者在全国区域创新中西北龙头的角色。2020年,陕西全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32.33亿元,同比增速8.2%,与四川相比,总量和增速分别约为四川的60%和39%,差距明显。陕西和四川的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2.42%和2.17%,分别较上年提高0.15和0.3个百分点。从陕西和四川的科技活动类型、活动主体、产业部门的占比结构分别来看,两者相近,R&D经费投入的差距主要在于地区经济总量。此外,西安的R&D经费占陕西比重达到80%,而成都占四川的比重约为52%,可以看出,陕西以西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活动的聚集度更高。

根据陕西省统计数据显示,[5][6]“十三五”末,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2.3%,非能源工业下降0.2%;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0.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反映出,近年来陕西工业以高技术制造业为方向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的同时,能源工业依然是全省工业经济的支柱。2021年,全省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4.4%;非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4.0%,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3.8%,两年平均增长2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28.5%,反映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近两年全省能源工业与非能源工业的增长开始呈现出“双足鼎立”态势,并且,以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等行业为代表,其增加值增速较高,对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正日益显现。

从陕西金融统计数据[7]发现,“十三五”末,全省金融业增加值1821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68倍,年均增速约11%,高于同期全省GDP4.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了约7%,存贷比进一步提升,达到了近80%,全省新增直接融资达到1410亿元,全省上市企业数量达到60家,银行、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地方类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陕西被列为全国金融科技试点、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科技创新专板”和数字人民币试点之一,金融改革开放不断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已经上线运行。此外,地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力度不断加大,全省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可以看出,陕西金融业发展对地区经济的贡献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需要看到,现阶段陕西在科技、产业、金融方面的发展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短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陕西R&D投入强度的地理空间与行业分异均十分明显,全省R&D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投入强度较试验发展明显偏弱,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夠显著,地方科研投入缺乏精准式投放和“雪中送炭”式保障,地方财政引导与撬动资本市场融资未有效衔接协同。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急需科学、稳步地实施“减碳化”;保持当前全省经济稳定发展势头与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和落实“双碳”目标等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的政策;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存在信息不对称,如能源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不高;产业发展获益对能源清洁化的反哺不足。

三是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对科技、产业缺乏精准服务,未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长期投资吸纳能力的枢纽作用,并且,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程度不高,在推进科技创新中的市场融资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缺乏。

四是科技、产业、金融领域均主要按照各自规律运行,三者良性循环的系统机制尚未建立,存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对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足、金融资本未能充分流入实体经济发展等问题。

学理机制

(一)经济系统的“三链”解构

经济系统的链式维度变化主要是指物质、能量、信息(包括科技成果、经济价值等)进入能源经济系统内分别沿着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随时序发生运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物质在系统能运动并与系统外环境进行一定的置换;能量则是单向流动,不断向外界环境耗散和从外界环境获得补充,信息在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和与外埠环境进行持续的交换,具体包括:

产业链: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是以资源开采(发)加工、储运、转化和能源产品利用为链条的单向物质传递过程。采取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循环经济“3R”法则)将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减低污染物排放的外部性影响。传统“两高一资”的发展模式已被实证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对提高中国产业整体效率产生明显成效。

技术链:以政策导向和科学探索为起始,以理论和技术成果应用和推广为目标,是围绕相关科技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应用研究、产品试验测试、成果转化推广等为轴线的新科技不断创新运用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科研手段和政策激勵条件不断改善,尤其,人才团队的聚集效应不断显现,科技领域的学术论文、项目专利等创新成果呈现快速增长。

资金链:以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驱动等融资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政府性基金引导对基础性理论研究的支持,以及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规范和信息平台搭建的作用,及时分享在项目孵化和技术产品试验、测试与定型等阶段的资金需求,促进生产企业、金融机构、科创团队的有效对接,并通过产业引导、产业发展基金,以及畅通多元化的投融渠道,助力科创企业上市融资。

(二)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现代经济系统运行主要依靠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资金融通三个核心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分别通过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完成物质、信息和价值的传递和交换,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主要通过“产融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技+金融”以及“产融研”协同共生等实现形式呈现和应用。物质、能量和信息(科技成果、经济价值)之间分别是通过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随时间推移进行有序流动,来实现物质形态转换、能量梯级耗用、信息流转交换。

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的应用,即,对传统资源利用的清洁化和发展绿色经济,以及采取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双碳”行动等措施;在“产学研”科技创新驱动方面的应用,可以通过对现有工艺技术的改造升级和通过实施“互联网+”助力产业升级;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应用,可以通过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特别是加大在绿色金融、碳金融等方面的金融政策工具的创新和运用。此外,随着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将不断增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交集将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产融研”协同共生。

政策路径

(一)激发“创新链”内生驱动,提高科技平台创新效能

1、遵循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大力支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结合陕西产业发展基础与结构调整要求,围绕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依托现有科研创新平台,提高全省R&D投入强度和其在地方财政中占比,根据三大区域板块各自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优势适当平衡经费投入,同时,弥补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试验测试等创新链薄弱环节,促使其与相关领域产业链紧密关联,并探索建立校企联合研究、企业研发生产、技术转移服务三者协同体系。

2、建立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

以西安建设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和都市圈为支点,探索建立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提出科研需求、共同制定研发任务、共同组织项目实施、共同评价实施成效的协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科研主体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对市场变化响应的能力与速度,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雪中送炭”的作用,聚焦于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公益性和应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研究。

3、围绕龙头企业优化创新生态,建立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

重点支持组建由省内龙头企业牵头,研发单位、金融组织、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经费使用方面,推广“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并建立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等的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设备仪器、科技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

(二)强化“产业链”协同互补,推动新旧产业稳步接续

1、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契机,强化产业互补与区域协同

围绕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秦创原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为契机,强化关中地区科技、产业、金融等要素聚集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引领的同时,在主导产业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陕北、陕南地区需要主动承接并利用好区际的技术和资本外溢,并与关中地区之间加强产业关联互动和信息资金交换,从而促进三大区域板块形成产业互补、区域协同和加快转型升级。

2、稳步推动传统产业低碳绿色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基于能化产业在陕西经济中仍具有基础性地位的现实,根据中省碳达峰行动方案,稳步推进能源等领域的“减碳化”和实施产能减量替代,加快推动陕西传统能化产业领域的更多企业向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型企业等方向发展,以落实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减缓因新旧产能转换而引发的对地区经济平稳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3、持续提高接续产业增加值占比,带动全省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鼓励相关企业充分借助数字化和低碳化改造提升手段,通过组合运用产业引导、财政补贴、制度规范、管理创新等措施,加快培育制造业“双创”技术转移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接续产业发展,并通过加大企业技改投资、财政补贴、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力度,将更多资金返还用于清洁化、低碳化和绿色发展等项目。

(三)提升“资金链”支撑保障,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紧密围绕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需求,促进地方金融业健康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加快推动省内各类符合要求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特别是,针对地区中小型科技企业“专精特深”的特点和融资需求,探索“科技金融特派员”服务模式,为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相关政策解释、项目诊断辅导、融资方案设计、信息资源对接等定制化服务。此外,加快全省包括碳金融、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等基础设施与能力的建设。

2、完善地方金融管理,协调金融监管、风险防范与发展服务关系

加快出台和不断完善陕西地方金融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地方金融组织依法监管和有效监管,规范和引导其更好地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服务;针对科创型企业和项目存在的风险,加强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积极防范、有效预警和精准化解的效果;不断完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地方金融生态评价工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3、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市场竞争,提高金融贸易国际化水平

在省内国家自贸区、自创区、西咸新区以及省级开发区内,不断探索和优化金融產品与服务创新,推动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深化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特别是,为相关境内外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包括支持单证电子化审核、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等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

(四)建立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的生态系统

1、遵循科技和产业的自身规律,促进金融资本与之有效衔接

围绕“十四五”陕西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项目,鼓励相关服务机构按照政策要求主动对接企业,采取“重点龙头企业+关联配套企业+科创服务机构+融资担保平台”模式,运用种子基金、天使投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VC、PE、投贷联动等,带动产业基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推动省内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聚合。

2、组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建立陕西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良性循环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及时发布重点产业指引名录、科技创新财政补贴清单、科创和金融领域风险预警告知等手段,吸引更多金融资本理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实体产业发展之中,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形成良性循环,显著提升陕西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人民政府. 2020年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情况概览[EB/R](2021-09-30)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tjxx/tjgb_240/xygb/202109/t20210930_2192687.html.

[2]四川省统计局. 2020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R](2021-09-24)http://www.sc.gov.cn/10462/c105630/2021/9/24/9726b656a3994b56b882750f7939039e.shtml.

[3]科技中国.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发布[EB/OL](2021-12-16)https://mp.weixin.qq.com/s/d1Y_9oUlgNEK5JtAJ5zKNg.

[4]陕西科技情报.陕西省“十三五”创新能力分析——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EB/OL](2020-12-21)https://mp.weixin.qq.com/s/fnadvuwO1Y5vITL9Or9dmg.

[5]陕西省统计局. 202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R](2021-03-05)http://tjj.shaanxi.gov.cn/tjsj/ndsj/tjgb/qs_444/202103/t20210305_2155332.html.

[6]陕西省统计局. 2021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EB/R](2022-01-20)http://tjj.shaanxi.gov.cn/tjsj/tjxx/qs/202201/t20220120_2208423.html.

[7]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十四五”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09-27)http://fsa.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zcwj/qtgw/202109/t20210927_2192158.html.

作者简介

周 宾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金融

高 尧 陕西省石油化工工业贸易有限公司经济师

猜你喜欢
陕西金融科技
陕西乡村振兴“拾级而上”——厅局长谈陕西高质量发展热点之四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科技在线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