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肉牛早期补饲饲养模式试验研究

2022-04-13 09:23许博然薛占岭孙鹏举陈亨利吴敖其尔敖国民李英豪杨景芳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通辽市科尔沁发情

许博然,薛占岭,孙鹏举,陈亨利,吴敖其尔,敖国民,尤 欢,李英豪,杨景芳

(1.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2.通辽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3.科左中旗畜牧工作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4.科左后旗畜牧工作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母、犊同圈饲养6~8个月是我国肉牛传统饲养方法之一,随着犊牛的快速发育,在哺乳中后期单一的摄入母乳已无法完全满足犊牛生长需要,在实际生产中,让犊牛随母牛自由哺乳,可使断奶的时间延长,对犊牛自身以及母牛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哺乳量过多以及哺乳期过长不利于犊牛内脏器官,特别是消化器官的发育以及消化机能的完善,常导致犊牛瘤胃和消化道发育迟缓等问题的发生,影响了犊牛的健康,甚至对今后的体型发展以及成年后的生产性能造成一定影响[1-5]。近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业快速发展,但犊牛培育技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众所周知,幼龄动物的培育一直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早期补饲是实现早期断奶的前提,对于高效地培育肉牛具有重要的意义[6]。正因如此传统的饲养模式已不能满足肉牛的高效生产需求。犊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养牛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早有研究[7]报道,母牛的繁育能力与犊牛的哺乳期存在密切的联系,犊牛的长期随母哺乳,将导致母体自身营养供给减少,激素水平降低,进而使产后发情延迟或不易发情,有碍于正常繁殖性能的发挥,严重影响到繁育母牛的饲养效益,况且肉用类型母牛的泌乳量并非十分充足,因此要尽早训练犊牛采食开食料,以弥补母乳中不足的营养。据现有文献报道,肉牛犊牛的早期补饲,一方面可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和机能完善,可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健康程度,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犊牛的后期发育;另一方面,有利于哺乳母牛的再生产率[7-11]。

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肉牛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20年度全市牛存栏295.5万头,出栏肉牛100万头,牛肉产量20万t,各项主要指标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通辽市已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东北肉牛区。近年来,为加强生态经济建设,实现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辽市确立了“以牛立市”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草原肉牛之都”。通辽市肉牛饲养95%以上是科尔沁肉牛,所以更加科学规范且适用于科尔沁肉牛饲养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对提高肉牛品质、促进当地肉牛经济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就是针对4月龄和6月龄断奶的科尔沁肉牛犊牛而开展的,通过与传统饲养模式下的犊牛及试验母牛产后发情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早期补饲饲养模式在科尔沁肉牛犊牛饲养上的优越性与实用性,为今后该饲养模式在科尔沁地区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昂乃养殖小区。

1.2 试验对象及分组

选取体型相近,健康状况良好,初生体重在35~45 kg之间的试验用公、母犊牛共60头(公母各50%),分为对照组、补饲组1、补饲组2,每组20头犊牛;选取试验组犊牛对应的哺乳期带犊母牛40头,分为对照组、补饲组。同组试验牛只包括饲料饲喂量、饲养方式在内的其他条件尽量保证一致。

1.3 饲养管理

补饲用犊牛颗粒料由通辽市绿野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犊牛初生后,尽早哺喂初乳。2周龄后,试验组:母犊分离饲养,犊牛圈设立补饲槽,定时饲喂,2周龄后开始补饲犊牛颗粒料并添加适量饲草,针对犊牛不愿意采食颗粒性饲料的问题,可以向饲料中加入少量母牛乳汁,诱导犊牛采食颗粒料,从而让犊牛逐渐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让犊牛自由采食,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每次补饲后再哺乳,2个月后饲喂优质青干草,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对照组母、犊混群,自由哺乳、采食及饮水。饲养模式见表1。

1.4 试验方法

试验开始和结束分别于早晨第1次饲喂前空腹称重,尽量保证每次同一时间称重,采集犊牛初生重、6月龄重,并测量各项主要体尺数据,做好记录。在对照组和补饲组犊牛中各随机选取20头对应的哺乳期带犊母牛观察记录其发情时间,并计算产后发情率,试验母牛对照组和试验组日粮标准均保持一致。

1.5 数据处理

试验得到的数据通过Excel进行整理,并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均以X±SD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犊牛数据

犊牛数据对比结果见表2和表3,由表2可知:补饲组1和补饲组2~6月龄时,体尺和体重等各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补饲组1比对照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增长9.4%,13.3%,11.5%,13.1%,30.1%;补饲组2比对照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增长10.9%,15%,15.2%,15.2%,39.7%,经SPSS分析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补饲对生长效果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在补饲组1和补饲组2对比中可发现,补饲组2各项数据均高于补饲组1,说明补饲至6月龄效果优于补饲至4月龄。

表2 试末6月龄主要体尺、体重情况

表3 试验各组增重情况

2.2 母牛数据

母牛数据对比结果见表4,根据对比结果可知补饲组母牛产后90 d内发情头数占比可达到7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20%,说明早期补饲可明显缩短母牛产后恢复时间,促进其早发情、早配种、缩短产犊间隔,进而提高母牛繁殖能力。

表4 试验母牛产后发情情况

3 讨 论

本课题通过试验方式一方面验证早期补饲对科尔沁肉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观察记录母牛发情情况,计算发情率,验证犊牛早期补饲对母牛发情的影响,进而总结出适合科尔沁肉牛犊牛生长发育的最佳饲养模式。数据结果显示早期补饲在有效缩短犊牛哺乳期的同时促进犊牛生长发育,与传统饲养模式对比犊牛体尺体重增长明显,补饲至6月龄与补饲至4月龄犊牛体重对比差异明显,说明多补饲2个月犊牛营养摄入的更多,对犊牛生长发育更为有利,在日常饲养环节中养牛户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调整补饲时间的长短;对比母牛发情情况数据,可知早期补饲的犊牛对母乳依赖度的降低,以及母犊分离的饲养的模式,可以明显加快母牛产后恢复速度,使其早发情早配种进而提升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本试验研究为保证科学性,数据方面须具有统计学意义,因小规模养牛户养殖数量难以达到整体试验用量,所得结果仅能作为参考,选择多户进行比较试验又难以保证试验管理水平一致,故选择规模化养殖小区进行试验。在研究初期的预试验中,笔者曾选择两户饲养管理条件良好的小规模养牛户进行早期补饲试验,结果与本试验趋势一致,只是补饲组在体尺、体重增加方面略优于规模化养殖小区结果,这也更加说明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下补饲效果更为明显。

犊牛早期补饲是犊牛在出生一定时间后,在继续接受哺乳的同时,开始补充适量的精粗饲料,以促进犊牛消化器官快速成熟,肠道尽快建立正常的菌群,以减少犊牛疾病发生,提高犊牛成活率以及犊牛培育质量的有效措施[13-18]。由于母牛妊娠期平均在283 d左右,因此母牛产后能否在90 d内发情、配种是实现母牛1年产1胎,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关键[19-22]。然而,对于科尔沁地区广大农村养牛户而言,早期补饲意识还不够到位,仍存在部分坚持传统饲养模式不补饲的养牛户,他们之中不乏一些考虑经济因素不补饲的人群,通常只算小账不算大账,也有部分碍于饲养管理不便,饲养人员配置不足等因素不进行补饲,结合上述诸多因素,加强普及推广科尔沁肉牛犊牛早期补饲饲养模式将成为下一步的必要工作,对科尔沁地区养牛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 论

犊牛早期补饲,可缩短哺乳期有利于犊牛早期断奶及犊牛后期的生长发育,同时提高母牛产后恢复速度,促进其早发情、早配种、缩短产犊间隔,进而提高母牛繁殖能力,结合试验组犊牛数据结果,可知早期补饲对科尔沁肉牛犊牛体尺、体重的增长效果十分显著,补饲至6月龄效果更佳,是更为适合科尔沁肉牛犊牛的饲养模式。

猜你喜欢
通辽市科尔沁发情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科尔沁永恒的眷恋
“科尔沁杯”读者园地摄影月赛入选作品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
试论内蒙古科尔沁民歌的风格特点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