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翅足距小蠹为害新寄主植物李树

2022-04-13 02:22王姝玮尹文书宋致书王建国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寄主植物李树害虫

张 斌,王姝玮,尹文书,宋致书,王建国,徐 业*

(1.贵阳市植保植检站,贵州 贵阳 550006;2.贵州省息烽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息烽 520122;3.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李子(Prunus salicinaLindl.),别名嘉庆子、布林、李子、玉皇李、山李子,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L.),是我国常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1]。李树果实7—8月间成熟,果实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李肉中含多种氨基酸,口感风味独特,近年来是部分地区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产品之一[2]。在贵州,李树主要种植于镇宁、汇川、贞丰、纳雍、开阳、黔西、息烽等区域,根据2021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截止2021年6月,贵州省李树种植面积达16.95万公顷,占贵州省园林水果总种植面积的29.47%。

小蠹为重要的林业害虫,其危害状为寄主植物表面呈现牙签状木屑排泄物和钻蛀小孔,一旦发生,难以防治。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笔者等人在对贵阳市李树的病虫害进行调查时,发现息烽县九庄镇的李树受到小蠹为害,经过鉴定为暗翅足距小蠹[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Motschulsky)]。黄复生和陆军[3]在《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中记录暗翅足距小蠹的寄主中有李树,但该虫危害李树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剖干采集、室内镜检等方法,报道了在李树园内为害生长健康的李树植株(树龄3年)的暗翅足距小蠹,记述了该害虫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信息,明确了暗翅足距小蠹的鉴别特征,并描述了其在李树上的危害性状和根治方法等。

1 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

1.1 分类地位

暗翅足距小蠹[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Motschulsky,1866)][4]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材小蠹族(Xyleborini),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俗称亚洲食菌小蠹(Asian ambrosia beetle)或粒食菌小蠹(granulate ambrosia beetle)。该种是由Motshulsky(1866)依据分布于锡兰的标本建立,原先被放置于Phlaeotrogus属中,Wood[5]在检视过该种的模式标本和与之相关的几个异名种之后,将其转移入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中,目前该种广为接收的学名为:

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Motschulsky,1866)。

1.2 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及暗翅足距小蠹主要鉴别特征

足距小蠹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属,其属征和种类长期不明。Wood和Bright在其著作《小蠹亚科和长小蠹亚科名录:分类索引》中记述足距小蠹属52种[6],并从材小蠹属Xyleborus内转移入大量种类入Xylosandrus,但并未指明此二属的区别。Dole等[7-8]分别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数据修定了足距小蠹属的分类系统,研究结果重新划分的足距小蠹属包含41个已知种,该属的主要鉴别特征在于:体粗状,长是宽的2倍,触角锤状部斜截状,密布浓密细绒毛,触角第一节形成一个环状索骨,前足基节完全分离,小盾片与鞘翅表面相齐平。

关于中国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黄复生和陆军[3]首次记述该属在中国有分步,并提供了该属分种检索表,记述该属中国分布9种。苏添龙[9]和吕佳[10]的学位论文补充了部分足距小蠹属种类信息,经厘定目前中国分布足距小蠹属共10种,具体分种信息见表1。

表1 中国足距小蠹属分种检索表

综上,暗翅足距小蠹的主要鉴别特征在于:触角锤状部斜截状,前足基节完全分离,鞘翅前后部光亮度不同,后半部晦暗,鞘翅斜面可见6条可见的细绒毛条纹。

2 地理分布

暗翅足距小蠹是一类重要的入侵害虫,已成功入侵并定殖14个非洲国家,美国25个州,3个中美洲国家,3个南美洲国家,4个欧洲国家,6个澳洲区国家[11](图1)。然而关于该害虫的原始起源地不甚清晰,一种观点认为该虫起源于南亚地区[12],另一种观点认为该虫起源于东南亚地区[13-15]。暗翅足距小蠹近期在部分地区爆发成灾[1,16]。

图1 暗翅足距小蠹世界地理分布信息

3 寄主植物

暗翅足距小蠹寄主植物广泛,一般仅寄生于涨势衰弱或刚枯死的植物,较少攻击活树,先前曹红妹等[1]报道该虫可攻击健康的桑树,本研究发现该虫亦可攻击生长健康的李树,该虫可能存在适应性进化。其他寄主植物周诠等[16]在危害桑树新害虫—暗翅足距小蠹一文已提供,本文不在赘述。

4 发生与为害

经过2年的连续观察,暗翅足距小蠹在息烽县九庄镇(约东经106°32′3′′,北纬27°7′5′′)李树果园中时有发生,发生面积约1.06 hm2,受害植株分布呈中心点辐射状,即受害枯死植株附近的多株植株均开始受害,叶片呈萎蔫下垂状,进一步调查,受害李树植株根系完好,其主枝和叶也未受其他病虫明显危害,附近未受暗翅足距小蠹危害的植株均长势良好,本调查发现该虫可危害生长健康的李树植株。

该虫在3月到4月大量钻蛀李树主干,在主干表面形成蛀孔,蛀孔直径约1.5~1.6 mm,根据观察,该虫钻蛀后,喜用木屑及其排泄物堵塞表皮蛀口(见图2b),这与周诠等[16]报道的该虫在入侵桑树主干部分,在侵入孔处排出“牙签”状木屑症状有所不同,后者新鲜侵入孔“牙签状”木屑排泄物直立,一段时间后软化变软或弯曲或脱落。

图2 暗翅足距小蠹在李树上的危害状

李树受害后,植株木质部和韧皮部均受到损伤,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初期叶片开始表现出萎蔫症状,直至全株叶片萎蔫下垂,后期全部脱落,李树植株也随之枯死。目前林业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方法多为直接移除受害植株,以防止虫源的大范围扩散。基于生产需要,2020年共移除被暗翅足距小蠹危害的李树约60余棵,2021年移除相关为害植株4棵,可见该防治方法有效缓解了暗翅足距小蠹在该李树园内扩散的速度。

5 讨论

李树在贵州广泛种植,占贵州省果树种植面积的29.47 %,其承担着国家产业脱贫的任务,李德燕等[17]在安顺调查时发现虫害有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Zacher)、红颈天牛[Aromiabungii(Faldermann)]、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等20种虫害,陈德福和邰裕朝[2]在锦屏县调查,主要虫害为蚜虫和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Treitscheke),牛滢等[18]报道,国内李树上主要虫害有李小食心虫[G. funebrana(Treitscheke)]、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桃粉蚜(Hyalopterus arundimisFabricius)、李短尾蚜(Brachycaudus helichrysiKaltenbach)、山楂红蜘蛛等,均没有暗翅足距小蠹的危害报道描述。而且,暗翅足距小蠹为害李树不同于以上害虫,一旦受害,常用的防治方法是直接移除受害植株,可见其危害之大。

本研究发现暗翅足距小蠹可攻击健康的李树,结合贵州省果树小蠹虫初志I[19]和《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3]等资料,目前贵州省已记载小蠹虫约14种。其中,暗翅足距小蠹广泛分布于我国。近年来暗翅足距小蠹对蔷薇科、桑科活体植物不断试图攻击[1,16],在局部地区爆发成灾,然而关于其爆发成灾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发生适应性进化分析,需要在将来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寄主植物李树害虫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李树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我的芙蓉李树
不同生长阶段椰树叶片对椰心叶甲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代桃僵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
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爱打电话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