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巴蜀民间艺术外来因素本土化研究
——评《多元形式与传承:民间艺术发展》

2022-04-13 13:15陈向峰,常雁来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巴蜀画派

书名:《多元形式与传承:民间艺术发展》

作者:周勇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0-5744-1

出版时间:2010 年1 月

定价:35 元

中国对外商业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长安通往世界各地的商路就已经存在,地理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尽管“丝绸之路”的目标是谋取经济效益,但是就其历史特性和商品性质来说,“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特性更为明显。诚如“丝绸之路”名字,商路贸易商品主要以“丝绸”为主,另外还有中国瓷器、茶叶等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性质的商品,商品本身带有经济、文化双重性质。因此,在古代,中国文化便已经开始了走向世界;发展至今,这种古老的文化交流路线仍然在进行。在古人的努力之下,传统“丝绸之路”已经发展为“一带一路”;在几千年的不断探索中,“一带一路”贸易商品逐渐多元化,所产生的文化因素也日趋丰富;许多外来文化艺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呈现浓厚的本土化气息。

《多元形式与传承:民间艺术发展》立足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源流、艺术分类及文化特点。编者从民间音乐入手,对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起源进行了研究,然后又对国内多元化民间艺术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介绍,深度剖析了民间的文化价值,在研究民间艺术文化外来因素本土化的过程中具有科学的参考价值。

现如今巴蜀民间艺术并没有在历史中被埋没,并且,在“一带一路”之下,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历史的变迁已经吸收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外来文化特征。据现有的考古成果显示,古巴蜀艺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遗留着浓厚的古巴蜀文化特性。古代巴蜀先民不拘于地域的封闭性,在文化艺术上做到了包容,在内,与荆楚文化、秦陇文化、中原文化相连接;在外,通过“丝绸之路”的经济交往,与东南亚、西方世界密切联系。在故巴蜀先民的包容之下,许多巴蜀民间艺术带有浓厚的外来文化因素,且这些外来因素并没有与巴蜀本土文化格格不入。在历史的推移下,外来因素与本土巴蜀文化融为一体。

根据传统“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成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南方的“丝绸之路”路线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起点,经过云南地区,进入缅甸,再到印度、中亚及欧洲,古道商路至今仍然不断。在几千年的变革之中,由商业经济主导的“丝路”已经演变为集经济、文化于一体的“一带一路”,传统巴蜀艺术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也依然在进行。在时代的推移之下,“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作为巴蜀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已经不可忽视,最终,形成了开放与兼容的巴蜀文化。自2004 年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成立以来,巴蜀地区多项民间艺术逐渐纳入非遗名单。随着这些文化遗产的公开保护,许多不为人知的巴蜀民间艺术得以公示与众。在这些非遗民间艺术中,许多文化经历了千年历史的变迁,富有古老的文化气韵;同时,许多民间艺术将外来文化作为艺术内容。在历史的磨合之下,这些外来因素最终实现了本土化。

以佛教文化为例:印度佛教文化早在秦汉时期就已传入中国,在“一带一路”商路经济往来中,佛教徒与佛教文化商品更是大量涌入中国,成为许多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如巴蜀民间艺术中的“安岳石刻”。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以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为原料,其雕刻技术可谓独具匠心。现存许多安岳石刻以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为雕刻模型,精巧的雕刻技术将佛祖和菩萨“大慈大悲”的形态呈现出来。通过巴蜀民间工匠者的雕刻,古印度佛教的信仰象征与本土化的石雕艺术融为一体;同时,在漫长的发展中,佛教因素已然成为本土雕刻艺术的常用因素。再比如藏族唐卡(觉囊画派),该画派独具巴蜀特有的美术文化,画派风格古朴隽永,作品历史深远悠长,画派运用欧洲油画技术,力求写实。画家深受古印度佛教“清净梵行,菩提悲心”的思想影响,因而绘画内容以表现佛家修行为主,整个画派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音乐、舞蹈方面,巴蜀地区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秉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音乐方面,民歌与民族歌曲的表演融合西方古典音乐的唱腔,在编曲上也融入了提琴、钢琴等西方乐器,整体演唱做到了“中西结合”的原则。舞蹈方面,巴蜀民间舞蹈艺术的动作和服饰都采用了外来民族或西方的舞蹈艺术风格,并在服饰上将汉服与民族服饰一体化,其设计理念融合西方文化元素,在音乐与舞蹈一体化的艺术表演中完美呈现了出来。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巴蜀画派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立体画派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