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探究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2022-04-15 22:21冯卉
课外语文·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家开始研究促进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就会让课堂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明确核心素养的价值,开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9-095-03

【本文著录格式】冯卉.核心素养下探究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2,21(09):95-9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好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中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现状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意识薄弱

首先,教师对语文基本素养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一些教师甚至可以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和内容,但是他们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理解还停留在对阅读理解与应用写作的简单理解上。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导致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传授语文素养的相关内容,而是过于注重课文内容,从而忽视了语文基本素养与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语文核心素养指导教学方面缺乏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重支持,没有对语文基本素养和综合素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同时,由于教师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反思教学,这使他们对汉语基本素养的理解过于微妙和片面。

(二)讀写结合教学方法不得当

一方面,在初中语文的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只是单一地考虑用何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取得更高的考试成绩,却没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价值,不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同时,由于现如今我国部分学校对读写结合的研究不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只能凭借教学实践经验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从而无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环节中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只会采取反复让学生记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也无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获得提升。

(三)读写结合教学过于机械化

实际上,读写结合也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目前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教学,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又存在严重的机械化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只是给学生布置阅读教学任务,再要求学生仿写,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读写结合的目标,整体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这种形式的读写结合教学并无多大意义,虽然说教师有读写结合的意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却不理想。

(四)读写教学严重分离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语文课程也提倡读写结合。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重视读写结合。但是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读写教学分离开来,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只注重为学生讲解教材中文章的内容,而忽视了让学生自主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情。即使有一些教师会开展写作教学,但是也只是让学生根据写作主题进行写作,而没有与阅读相结合,从而就会导致读写教学分离的现象出现,这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是指以课文为基础开展写作教学,在阅读、写作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能够达到学生相互促进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和技巧,在写作中巩固阅读知识,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发展。而且读写结合教学符合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在写作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建构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仿写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的学习相较于学生以往的语文学习,教师应该要更加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要重视学生写作精神的培养,即抽象思维。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变高了,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存在难度。因此,教师应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进行仿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基于教材内容,部编版教材每一个章节内容基本上是同一系列的文章,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要明确其中的联系性,去感受其中描写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练习和模仿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提取文章中的重难点知识,总结出作者写作时运用的写作技巧,再让学生对此精华进行仿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感受课文的文学美和意境美,在仿写中学习表达技巧,积累写作经验,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仿写练习中,教师既可以模仿作者的修辞手法、写作立意等,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八年级《昆明的雨》这一课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分析出这篇文章中运用到的寫作手法,再以“××的雨”等为主题,让学生仿照该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比如相比其他城市,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应该是最深刻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昆明的雨》这篇文章来描写自己家乡下雨的情境,并在文中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说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经过大量的仿写练习,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总结出写作技巧。长期下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二)读写结合要注重深入理解

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活动时,应该要找准练笔点,让学生先理解写作主题,这样才不会偏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随笔练习,让学生根据随笔练习的目标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只有学生理解了文章主要的写作目标,才能够采取更加适合的表达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作者对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叙事描写的技巧,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说和写的训练,进行知识的拓展和知识的迁移。

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本时尤其是文言文注意“高级”表达积累,比如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桃花源记》这篇经典文言文时,可以着重讲解文中的词语,比如说“交通”等古今异义词,并且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这篇文言文的背景资料和文化知识,还可以向学生讲解与“交通”相关的语文词汇,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词是意动用法,比如说“渔人甚异之”,“异”这个字在现在是形容词,而在该篇文章中被用作动词,表示感到诧异。这些词汇的活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这些词语的用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指导写作结构,提升读写能力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式,想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需要从阅读教学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高效的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写作构建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在看到教师给出的写作要求后没有考虑整篇文章的结构就直接创作,导致文章中出现许多问题和漏洞,甚至可能跑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构建写作结构,把握好写作的范围和力度,围绕某一正确的观点进行写作,分清文章主次,利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丰富文章内容。

例如在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结构,让学生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突出写作主题。教师接着让学生根据课文结构写作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加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和喜爱之情,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正式写作训练,在写作中反思不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的最终使命是忠于创作,阅读的过程是为创作积累知识、总结经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心得和思想都用笔记录下来,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自己加深印象,积累写作经验。在大量的阅读、续写练习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式的写作训练,正式的写作训练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考验他们积累的基础知识是否充足。在写作中,阅读量大的学生脑海中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起来行云流水、滔滔不绝,阅读量少的学生,不知道该从何下笔,也不知该写些什么。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了解自身不足,日后多多阅读,夯实写作基础。比如,很多学生不擅长写议论文,因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没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种问题,让学生多阅读著名的议论文,多看报纸和新闻,了解实事,关心社会热点。多听、多看、多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和格局。

(五)读写结合要注重阅读的扩展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即使听过那么多名人名事,比如匡衡凿壁偷光、高尔基爱书如命等,但学生还是抵触阅读。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正确地给学生灌输思想,学生认为读书是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自然会有巨大压力,做不到完全专注,也就达不到很好的阅读效果。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读书,先读名著,比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保尔·柯察金的坚毅与果决,看保尔如何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耐住屈辱,守卫革命理想。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植入思想,阅读不是既定任务,阅读只是一件让学生听故事的小事情。学生能对阅读消除抵触心理,自然而然地专注于阅读,喜爱上阅读。因此,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始时,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制订书单,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并在每周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只有当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够写出更加有文学性、知识性的文章,这是初中生学习语文、提升自我修养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新课改指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写作结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李维东.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与模型建构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20(5).

[3]李霞.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20(4).

[4]庄再陆.核心素养观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优化策略探微[J].新课程研究,2020(13).

作者简介:冯卉,女,1986年生,江苏泰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读写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