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理与路*

2022-04-16 17:20张富文涂瑞梓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成果

张富文,涂瑞梓

(1.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2.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上海 200444)

中共中央办公厅2022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提出:“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1]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渠道。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持续提升大学生党史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学术界对中共党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内在逻辑、具体理路及其价值意蕴探讨的成果并不多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逻辑与理路,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向纵深推进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之间不是彼此对立、毫不相干的,而是有机统一、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重要的教学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根本的不可替代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具有高度的目标契合性,在高校学生的立德树人中形成同向同行、双重合力的聚合效应。

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的课程。政治性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性、阶级性、革命性、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具体展开与现实呈现;思想性也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的揭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与思想性的根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本质属性与百年奋斗历程。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是中共中央立足百年奋斗历程,在中共全党进行党史教育与党史学习的思想结晶,反映对中共历史的清醒认知、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历史经验的透彻洞悉、对历史智慧的深度汲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仅是党史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深刻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资源、一以贯之的红色血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基础,把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讲好、讲活,要植根百年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坚持以史立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植根于百年中共党史,充分调动利用中共党史资源,以生动灵活的方式进行授课,并能讲到大学生的心坎上,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情感共鸣、理论认同,以达到启润心灵、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巩固拓展的主渠道。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是中共全党的重要历史任务,也是常态化长效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是暂时的短期的临时性活动,而是发挥党史立德树人根本作用的长期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历史,恩格斯甚至提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2]的重要论断。习近平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历史的视野,历史视野中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3]15。因此,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共产党教育青年、引领青年、培养青年的关键课程,对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根本性作用。要培养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切实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类专门人才,需要充分发挥中共百年党史的育人作用,百年中共党史铸魂育人作用的发挥有多种渠道。而在众多渠道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集中、最系统、最管用、最重要的渠道,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发挥中共党史立德树人作用中具有独特的、关键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科学而系统的课程设计,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课程载体;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丰富多彩的实践育人活动,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多元空间。鉴于以上特点与优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切实发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具有目标契合性。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价值目标集中反映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培育塑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根本上说是“成人”的课程,是立德树人的课程,是铸魂育人的课程,是“现实的人”的培养塑造的关键课程。这里的“德”是共产主义统领下的优秀道德体系的集成;这里的“人”是“现实的人”,是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从本质上看也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发挥历史教育群众的根本作用,深化历史智慧,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历史观点,以史为鉴,滋养心灵,增长智慧,指引方向,从中共百年党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找到“现实的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归结为以史为鉴、立德树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也是要更好地利用百年中共党史资源,在深入挖掘百年党史红色基因、揭示百年党史之律、总结百年党史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党史铸魂育人作用,为立德树人提供深厚的历史支撑。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也是立德树人,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从思想政治的价值目标来看都是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都是为了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热爱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树立“四个自信”,使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内在理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渠道,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遵循教育教学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执着奋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等内容,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入脑入心,进而在知情意行的转化统一中,促进当代大学生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覆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从低到高的学生层次,受众面十分广泛,课程体系也十分全面,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中优势十分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巩固拓展深化就要在课程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风雨兼程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这一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富民强国、独立自主的历程,在百年的历程中,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脉络、重要事件、代表人物、重要会议、精神谱系等重要内容。要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讲透、讲深、讲活,把中共党史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要恰如其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从而降低教学效果。习近平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讲授百年中国共产党历程的过程中,要坚持史论结合、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要运用党史中的生动案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通过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植根于百年党史的深厚沃土之中,同时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要渠道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入脑入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执着奋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主渠道作用,需要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5],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执着奋斗的故事。首先,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与使命,并为之上下求索、前赴后继地不断奋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向广大青年学生讲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用党的初心与使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其次,要讲好执着奋斗的历史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牺牲、斗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百折不挠、披荆斩棘、不断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要讲清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精华,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7]7的基本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运用多种方式把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讲透讲活讲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从精神坐标与谱系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切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要揭示与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是历史反思的智慧凝结,是历史蕴含的文明精华。中共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智慧凝结与文明精华。中共第三个历史决议从人民前途命运、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锻造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中共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7]62-6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人民命运的彻底改变、掌握历史主动来讲述中共百年奋斗历史意义;要从中共开辟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来讲好中共百年奋斗历史意义;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讲好中共百年奋斗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要从世界发展大势与世界发展格局,坚持胸怀天下讲好中共百年奋斗历史意义;要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革命锻造、全面领导、从严治党讲好中共百年奋斗历史意义。中共百年奋斗历程生成了意蕴丰富的历史意义,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中共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主线。为了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运用多种方式讲好讲活中共百年奋斗历史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必须要讲好讲深讲活中共百年的历史经验。中共百年的历史经验是中共第三个历史决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的高度总结了具有根本性、长远意义的10条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7]89。这10条经验在中共百年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这10条经验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系统完整揭示了百年中共成功的根本保证、力量源泉、根本原因、根本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把每条经验讲透彻讲深入讲精彩,而且还要从10条经验的整体逻辑、内在关系上给予把握,要从历史的整体大势上讲透这10条经验的关系。不仅要向大学生讲清楚基本经验是什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是这10条经验,而不是其他的经验,不仅要讲清楚单个经验,还要讲清楚整体经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既要坚持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也要坚持原因与结果的有机统一,从学理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的视角促进10条经验入脑入心,从而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价值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仅对深化党史教育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具有直接的意义与价值,而且对当代大学生提升历史意识、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利于大学生把握历史主线。历史的主线是贯穿历史的精髓,是掌握历史进程的总纲。中共百年党史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就是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的历史嬗变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接续奋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用伟大复兴的“应然”目标统领大学生头脑的各种“实然”认识,在大学生中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使他们能够厘清各种错误的认知,将思想认识统一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上来。要让大学生从中共百年历史的历史逻辑中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认识、历史自觉、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植根于中共百年历史奋斗之中,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的历史主动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在百年党史的历程中进行把握,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要把教学体系转化学生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利于大学生筑牢历史记忆。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9]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能否在大学生中确立反映历史主流和本质的历史记忆是关乎中国共产长期执政的根本大计,也关乎国家记忆的赓续延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坚决拒斥历史虚无主义,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尤其是对近代以来的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记忆,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的正确认识。历史记忆是形成历史认同的前提,为产生历史认同奠定基础。具备了历史认同才能形成历史共识,从而产生强烈的历史情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通过课堂讲授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中共百年党史的真实客观的历史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反映历史主线、主流、本质的历史记忆,从而形成对百年中共党史的历史认同,以此为基础,在大学生朋辈之间形成历史共识,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大学生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的科学的历史观,就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符合实际的价值判断,凝聚成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共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就是要经过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讲授,让大学生筑牢历史记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历史自信是基于历史深刻把握基础上而形成的对历史的肯定的积极的态度,是对历史的确定不移的信心。大学生的历史自信是指大学生形成的对历史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对历史的充满乐观主义的历史态度,并愿意投身历史活动的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心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就是要通过信史的讲授,把中共百年奋斗历程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中共百年历史中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进而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达到对中共百年党史的历史自觉,在历史自觉的基础上形成对百年中共党史的历史自信。历史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自信。历史自信奠基于百年中共历史的深厚积淀,凝聚生成于百年中共党史的历史精神,是对百年中共历史的本质维度的深层把握与凝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历史的长远、大势、未来等深入讲授中共百年党史,要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要提升大学生历史素养,培育正确的历史观,树立大学生的历史自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价值就是要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元作用,促进大学生在中共百年历史的学习中,形成历史自觉,确立历史自信,从而把历史自信转化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之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服务于培养时代新人目标与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最终要落脚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从中共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呈现中国共产党的执着奋斗、为民情怀、丰功伟绩、历史经验,用丰厚的党史资源教育青年、感化青年,发挥中共党史启迪人心、化育新民、铸魂育人的作用,以达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目的,服务于培养堪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中共百年历史教育大学生,要把历史的本质、历史的精华、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教训、历史的智慧以适当的方式方法传导给学生,尤其要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生成的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精神血脉之中,变成大学生的精神基因、精神命脉、精神之钙,形成大学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并把内化于血脉的红色基因转化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实践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还要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历史高度来思考。习近平指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7]9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也要着眼于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要通过深入系统全面的方式方法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把当代大学生培养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具有高度的目标契合性,在高校学生的立德树人中形成同向同行、双重合力的聚合效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执着奋斗、历史意义、历史经验等内容,进而在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转化统一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具体路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对大学生提升历史意识、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进而对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成果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