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中医整脊学教学中的探索

2022-04-16 17:57王海宽杨良兵王继红
关键词:整脊手法脊柱

王海宽 杨良兵 邵 瑛 王继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引言

中医整脊学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提升课,近年来由于受美式整脊的影响,许多中医院校的学生以掌握美式整脊为荣,对传统中医整脊的思想认识反而不够深刻,实际上中医整脊手法从《黄帝内经》开始到1807 年《中国接骨图说》,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治脊椎病的诊疗体系。而起源于美国的脊骨神经医学,是1896 年由D.D.Palmer 创立[1],并于1897 年在美国爱荷华洲成立第一所脊骨神经医师培训学校,至今已发展至17所院校,并于2005年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全球推广其脊柱手法。因此,有些人会误认为中医整脊手法是从美国传入的。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整脊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医推拿手法两千多年在治疗脊柱病方面积累的诊疗经验,坚定中医思维,树立文化自信,挖掘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整脊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整脊学的教学中,是目前我们在中医整脊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实施的社会背景及必要性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此,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征程正式开启[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但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和思维模式。中医整脊历史悠久,通过历代医家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把思政教育融入中医整脊学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明白中医整脊学的辉煌历史,继承发扬,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对提升新时代下中医整脊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二、中医整脊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探析

在中医整脊学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为指导思想,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思维模式学习中医整脊学课程。

1.发掘中医整脊古籍文献,认识中医整脊历史的发展传承,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古典著作对脊柱病变早有记载,可以追溯到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以及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云:“三椎下间主胸中热……七椎下间主肾热。”一句话更是明确了督脉与各脏腑病变有关[4]。唐代孙思邈提出了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方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云“正东坐,收手抱心……三起三卧,止便差”。元代危亦林首次提出了用自身体重进行复位的方法,他在《世医得效方》云“凡挫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待其骨归巢”。清代胡延光《伤科汇纂·上髎手法图》记载“汗巾提法”,而到17 世纪法国人才提出吊带应用。“汗巾提法”比法国人早300 多年。19 世纪日本二宫彦学习中医整骨疗法,并把所学的中国整脊疗法编成《中国接骨图说》一书,书中图文并茂的记载了“熊顾法”“糜风法”“骑龙法”等中医整脊技术。日本出版的《骨继疗法重宝记》及《正骨范》是中医整脊疗法在海外传播的重要文献,书中所涉及的都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诊疗技术。近代以来,通过国家对中医药的大力支持,中医整脊学得到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如石筱山认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正骨整脊手法为治疗日常生活中筋伤的重要手段,治疗时要坚持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5]。罗有明正骨手法的四个特点是稳、准、轻、快; 以力点、量、角度为手法治疗三要素[6]。通过对古今大量文献的研究,我们认为中国整脊源远流长: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殷商,总结提高于秦汉,广泛应用于晋唐,发展创新于宋元,系统完善于明清,正名昌盛于当代[7]。

2.发掘中医整脊名家为民服务和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

河南洛阳平乐正骨第一位女传人高云峰打破封建社会的保守思想,毫无保留的把家传经验传给异姓徒弟,毛主席、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勉励高氏“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高云峰毕生致力于治病救人,用忘我的精神救治病人,尤其对贫困患者,还乐善好施。高云峰淡泊名利,始终牢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勉励[8]。高云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为“仁术”,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要具备“济世救人”的品德修养。另一位中医正骨名家是双桥罗老太,由于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又没有名字,就以“双桥老太太”为代号,名声斐然,双桥罗老太在给邓颖超同志治疗腰伤时,由于疗效迅速,在现场的周总理说“你很有名嘛,就叫有名!”然而双桥老太为人十分谦逊,提议将“名”字改为“明”字,取名为罗有明。罗有明被人们称赞为“仁心圣手”。在中医整脊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中医整脊名家为民服务和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讲解,让学生见贤思齐,使学生明白学中医整脊技能,一定先学会做一个高尚的人,成为德艺双馨的医生,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3.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意识

中医发展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不但要传承好中医整脊学中的精华,还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中医传统整脊疗法注重“筋骨并重”,重视整脊复位后筋肉的功能恢复,符合中医传统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整脊比较注重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手法的操作方式和操作力度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导致学生学习不同老师的手法时无所适从和莫衷一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医整脊学时的困难,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中医整脊手法的力度大小、施力方向进行分析;通过对中医整脊手法的步骤、手法的频率量化参数分析,形成统一标准的中医整脊手法操作方式,提高中医整脊手法的教学质量。

4.敬畏生命,注重医患沟通,发扬传统医德

在中医整脊学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三大组,第一大组为颈椎病组,第二大组为胸椎关节紊乱组,第三大组为腰椎病组,每一大组学生中两个人一个小组,两个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病人,另一个扮演医生,通过运用中医诊疗方法,判断出对方的疾病,并选取正确的中医整脊手法进行治疗。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的展开,让学生明白医患合作的重要性,中医整脊医师给患者治疗前应取得患者的合作,为了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要向患者讲清楚导致脊柱病变的原因,中医整脊治疗的具体方法及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使患者早日康复。通过让学生进行医患角色扮演共实现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运用中医四诊来诊断疾病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中医思维,为其以后临床独立接诊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扮演患者,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而可以更加理解患者的心理,即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为以后与患者无障碍地沟通奠定基础[9]。

5.坚定学好中医整脊学的理想信念

脊柱病变多是长期劳损所导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长时间操作电脑和手机,导致长时间内保持低头姿势,椎间盘向后的挤压明显增高,脊柱损伤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在伤科门诊中,约有1/2 是因脊柱病引起的颈肩臂腰腿病,而在内、儿、妇、五官等科就诊的许多顽固难愈病症中,如顽固头痛、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咽炎、目疾、冠心病、心律不齐、血压异常、肋间神经痛、恶心呕吐、不孕不育、阳痿等,有相当一部分属脊柱相关疾病[7]。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达到7.836%,而且年龄跨度大,从中小学生到老年人均可发病[10,11],中医整脊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治疗脊柱病变的最好疗法。针对新时代人们脊柱疾病高发的现状,社会急需大量中医整脊医学人才,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专业自信,抓住时代机遇,为新时代人们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三、思政教育应用在中医整脊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避免出现思政教育和中医整脊学割裂的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即把思政教育要渗透进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每门课程都要根据各个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12]。通过案例式教学法,讲解古代名医的中医整脊经验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潜移默化的增加学生对中医传统技能的自信,让学生明白只有德艺双馨的医生才能成为名医,使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2.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老师教学中的立场、思想、观点和作风通常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13]。把思政教育应用到中医整脊学的授课中,需要老师言传身教,老师要充分学习中医传统优秀文化,不断挖掘中医古典文献中关于中医整脊学的记载,把这些中医传统技术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对中医整脊学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同时也提升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个人魅力。老师应以诲人不倦的态度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思政教育在中医整脊学课程中的实践方法

1.案例引入法,使教学模式生动形象

传统中医整脊学的教学方式是以中医整脊学教材为纲,从中医整脊学的概念开始讲起,从古至今的讲解中医整脊学的发展过程,讲述历代的代表著作和代表人物,很难吸引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课堂上被动的听课,很难对中医整脊学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很难让学生对中医整脊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古代名医用中医整脊手法治疗疾病的经典案例,使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例如:扁鹊用中医整脊手法治疗秦武王急性腰扭伤的案例,秦武王天生神力,具有举鼎的嗜好,一次举鼎时扭伤了腰,遍访名医而不效,经人介绍请扁鹊医治,扁鹊采用类似腰椎斜扳法的中医整脊手法治好了秦武王的腰扭伤,秦武王欲留扁鹊做当时最大的医官太医令,扁鹊淡泊名利而拒绝了秦武王的邀请。古代名医案例引入法可以树立学生对中医整脊学课程的专业信心,让学生明白中医整脊在临床上具有无可替代的治疗优势,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整脊学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对中医整脊学的概念有更深刻更形象的认识,通过对古代名医高尚医德的介绍,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引入中医整脊学授课老师自己临床上的经典案例,要求授课老师应先同患者沟通,让患者知情同意案例教学拍摄。把录制好的中医整脊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例如: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为例子,老师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断发现患者腰痛伴有下肢明显上抬受限,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整脊手法的治疗,患者下肢当场就可以明显抬高,中医整脊疗法见效快,当场就可以解决患者的病痛,患者对医生表达难以言表的感谢之情,增加了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好中医整脊学的决心。

2.引入现代脊柱医学手法的内容,丰富教学实践

中医整脊学诊断脊柱病变的核心方法是摸法,比较注重“法从手出,手随心转”,强调医生手下的感觉,授课中给老师造成难以量化的困扰,不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通过引入康复医学中的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把手法操作的力度大小和关节活动的范围量化,有助于提升中医整脊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和疗效。例如:针对脊椎损伤引起的疼痛,治疗师主要采用关节松动技术的1 级和2 级手法,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进行手法操作,先解除患者的疼痛,等患者到了恢复期,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的3 级和4 级手法,主要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进行手法操作,来解除患者关节活动受限。通过引入美式整脊手法的脊椎关节活动的评估,可以提高中医整脊学课程教学中手法运用的针对性和精细化。例如:提拉旋转复位法是中医整脊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常用手法,如果结合脊椎关节活动受限的评估,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屈曲、后伸、旋转、侧屈四种活动受限中的哪一种,进而指导我们对中医整脊手法在力度和方向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中医整脊疗法的疗法。通过麦肯基疗法的引入,指导脊柱病变的患者通过姿势体位摆放来减轻病痛,遵循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思想。现代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关节松动术和麦肯基力学疗法是现代康复的主要知识之一[14]。把现代医学和科技成果引入到中医整脊学的教学中,融贯中西,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3.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智能手机和人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学生“机不离手”频率逐步增高,这也为拓展教学路径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15]。中医整脊手法的手法操作的要点为“稳、准、巧、快”,初学者很难掌握到精髓,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医整脊手法,把中医整脊学中技巧要求比较高的手法录制城短视频,通过微信视频号,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中医整脊学的学习中,把网路平台上的相关优质资源推荐给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课堂时间限制,拓展学生对中医整脊学的学习深度和广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总结

当代高校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医整脊疗法在中医传统疗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疗法源远流长。随着生活习惯和办公模式的改变,当今社会脊柱病变多发,中医整脊疗法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本文深入探讨了思政教育在中医整脊学的应用,以“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医整脊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而不要误认为中医整脊疗法是从美国传入的,探索出中医整脊学自信教育路径。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只有坚定了中医文化的自信和职业认同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探索,不断进取[16,17]。同学们表示:很期待每周的中医整脊学课程,每节课都能够学到实用的中医传统技术,学习中医整脊不但可以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中医整脊可以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能够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成就感,因为中医整脊学的学习,对中医传统疗法充满了热爱和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历史,继承发扬好中医整脊疗法,树立中医文化自信,还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协调发展,提高中医整脊学教学质量,以达到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高尚医德医风、高超整脊技术的卓越人才。

猜你喜欢
整脊手法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层递手法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整脊结合局部推拿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临床观察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40例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