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情节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

2022-04-16 21:00张红梅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周瑜矛盾冲突

张红梅

(大连教育学院 科研处,辽宁 大连 116021)

古人论作文,最忌直白、平庸,强调“文若观山不喜平”。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由生活本身决定的。生活是复杂多变、曲折错综的,作为反映生活的文章也就应该有变化,这样才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中国古典小说家深谙此道。比如大家熟知的“三打白骨精”“三请诸葛亮”“三气周瑜”“五关斩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等,作者不是单纯追求奇特的情节,恰恰相反,是看到了生活的多样性、曲折性和变化性。

文章要做到一波三折,曲折多变,可依以下几种方式组织安排材料。

一、诸峰并起式

平地一座山,虽有气势,但很孤单,若诸峰并立,相互交错,则不仅有气势,而且由于山势不同和相互交接,更能显出山的雄姿。善文者总是根据所写事物的性质、特点,归纳分类,然后组织起来,使其齐头并进,交错展开,形成此起彼伏、此藏彼露的局面。例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现代话剧《雷雨》都是多种事件齐发并进,交错进行,互为照应,因而开合自如,变化多端。

学生写作也可以此为鉴,以一件事引出矛盾,平地一声雷,引出八方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然后各种矛盾关系交织在一起,化也化不去、解也解不开,造成诸峰并起的磅礴气势。

二、波波相连式

生活中的许多事都不是直线发展的,即使是一直向着某一方向发展,中间也免不了几分涟漪,这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文章起伏正是这种跌宕起伏、曲折变化的反映。

这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彼此交接、环环相扣推进情节,即一波三折的手法在学生作文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种。这里,关键是如何“巧安排”的问题。

首先,事件发生就要隐含矛盾,为事件的发展提供依据,奠定基调。《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中,蒋干向曹操请缨自诩,夸下海口,“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规劝周瑜来降,并保证,“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但蒋干书生气甚浓,不谙时势,清高自愎,这就预示着他到东吴难有作为。这样,全文矛盾显露,基调已定。

其次,事件发展要充分表现冲突,把冲突的双方为什么会发生冲突,以什么形式发生冲突,以及怎样发生冲突写透彻,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蒋干到江东劝降,出现蒋干劝降而周瑜毫无降意的冲突,蒋干懦弱性格与周瑜胸有城府的冲突,蒋干轻信幼稚与周瑜足智多谋的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充分展开,都成为事件发展的动因。

最后,事件高潮要使各种矛盾冲突的对立面交织起来,达到炽热难解、势不两立的地步。周瑜巧设连环计,诱使蒋干上钩,蒋干深信不疑,不但自己,连曹操也大上其当,杀死了手下两员水师大将,使全文达到了高潮。

从前面对小说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巧妙安排事件,即事件发生时巧设矛盾,事件发展时充分展开矛盾,引向纵深,在高潮时抖开矛盾,是使情节一波三折的关键。

三、张弛分明式

《礼记·杂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弗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句话用到写作上,就是要有张有弛,有缓有急,迂回曲折地前进。

写叙事文尤其如此,文章的强和弱、高和低、紧和慢、热和冷,如同音乐的旋律一样,应从头到尾有节奏地配合好,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头两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说明行得快,给人急迫紧张之感;但作者接下去不再写行程,第三句却用“两岸猿声啼不住”垫之,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周围的风光上,就舒缓了,轻舟虽过,但急语已缓,意境和语言都有了节奏,这就是用笔之妙。我们感兴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作家的武侠小说往往就采用这种有张有弛的写作技巧,一会儿追述旧仇宿怨,一会儿挑起单打独斗;一会儿感情缠绵悱恻,一会儿林中刀光剑影;一会儿群雄密谋筹划,一会儿古刹群魔恶战;一会儿其乐融融,一会儿悲从天降;一会儿情投意合,一会儿反目成仇;一会儿静心修炼,一会儿出手伤人。这情节的一张一弛、一松一紧、一放一收,自然让读者如饥似渴,爱不释手。[1]

“弛”是为了蓄势,积足了势,就会自然喷发,造成“张”。“张”,是蓄势造成的必然结果。这一张一弛,就形成波澜,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这种张弛分明的写法很值得学生在构置文章情节时学习借鉴。

四、节外生枝式

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路瓦栽夫人历经十年艰辛,还清了债务。故事本该到此结束,但作者却节外生枝,又写了她公园散步偶遇佛来思节夫人,后者的一句“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500法郎”使情节再起波澜,造成出人意料的奇效,这就是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是在主要情节的发展已经结束或快要结束时,笔锋陡然一转,插入一段出人意料的结局或补充一段相关的事件造成情节波澜起伏的方法。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写流浪汉苏比身无分文、居无定所,为了度过难耐的寒冬,他七次故意惹是生非,希望能让警察抓住送他到监狱度过三个月,可每次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功。苏比良心发现,决心重新做人,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小说到此已经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转变。可是作者并不满足,他辛辣的笔端又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另一面。正当苏比憧憬未来,想入非非的时候,警察逮捕了他这个形迹可疑的流浪汉,关进了海岛监狱。这个节外生枝的情节出乎意料,给人留下长久的沉思,与《项链》的结尾一样,有异曲同工之美。[2]

当然,文章要写出曲折,不一定非依一定的规则不可,写作还要勇于创造,敢于越“规”,不断探索,在已有的经验和基础上,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新规则。

猜你喜欢
周瑜矛盾冲突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