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页岩气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应用优化及案例简析

2022-04-18 08:36吴欢宋芹英郭玉同王婧尚莲民张衍喜
化工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进尺井眼钻井液

吴欢,宋芹英,郭玉同,王婧,尚莲民,张衍喜

(1.胜利油田东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2.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西南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0 引言

川西页岩气是国家页岩气开发大背景下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采取的大位移井钻探思路。该区块的钻井工艺和钻井液工艺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即是在优化应用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数据和施工进程,进行了技术探讨和分析;该区块上部的陆相地层,有大段泥岩、炭质泥岩、泥页岩发育、地层自然造浆严重;进入三开海相地层后,稳斜段井斜87°以上、井眼小、裂缝发育、高温高压高含硫。如果采用传统的聚磺钻井液,它表现为抑制能力差,在高密度高温情况下、流变性难以调控、造成泥包钻头、频繁起下钻调整钻井液、进尺慢等复杂工况。针对此种弊端,西南局钻井院联合彭州项目部技术公关,研发形成了复合盐强抑制钻井液体系。

复合盐强抑制聚磺防塌钻井液是在聚磺钻井液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复合盐的理念形成的一种高性能强抑制水基钻井液[1]体系;该体系在邻井8号台、3号台实现应用,施工比较平稳。在5-2D井优化了上述复合盐钻井液配方,实现了二开快速钻进、环保无污染钻井工程,取得了更好的井眼轨迹。并在三开海相地层,推出了高清洁高酸溶润滑封堵钻井液,三开成功处理复杂工况,表现了比油基钻井液更优越的性能,更加环保。

1 一开钻井液转型的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

一开采用高搬含钻井液作为基浆,配合钾基聚合物胶液进行钻进,主要钻遇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须家河五段、四段;遂宁组中部逐步转化为钾基聚合物体系,转化方式是把生石灰乳复配入钾基聚合物胶液,形成有较强抑制能力的钻井液;沙溪庙组之前,一次性补足KCl,转化为复合盐强抑制钻井液体系;转型之前,进行了多个平行实验,如表1所示,确定数据。

表1 转体系前护胶情况确认实验

该实验表明,井浆护胶不足;遂宁组底部有必要将API失水降低,稳定井壁。按照实验配方,全井处理之后,又加入1%有机硅抑制剂[2],以使钻井液达到转型条件,并实验确认。钻井液具备转型条件,根据表2平行实验情况,按循环周加入4%KCl;处理钻井液且循环均匀后的钻井液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做了进一步的护胶实验。

表2 转体系平行实验

实验情况良好,如表3所示,按此配方处理均匀之后,根据表4结果,补入了生石灰乳,以充分实现钻井液的复合强抑制性,钻井液完成复合盐的彻底转型;实验最终确认生石灰乳的加量为0.10%~0.15%。

表4 复合盐强抑制钻井液转型实验(确定生石灰乳加量)

在此之后,直到钻穿沙溪庙组,钻井液性能稳定,性能如表5所示,胶液以HQ-1、SMP-Ⅱ、AP-1,维护井壁质量、保持和稳定钻井液强抑制性。在沙溪庙组中部,钻井液按照设计密度上限,并结合实际的地层压力情况,将密度加重至1.86 g/cm3以上,至中完。从图1钻井日进尺柱状可知,平稳改善性能和转型钻井液,有利于钻井时效,日进尺50 m以上,这是本段的经验。

表3强抑制钻井液护胶实验

表5 一开中完复合盐强抑制钻井液性能表

图1 一开钻井日进尺柱状图

一开小结:(1)上部地层含大段泥岩,造浆严重,钻井液流变性难以维持,单纯的有机硅抑制剂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生石灰乳效果好;(2)在沙溪庙组之前,不刻意控制中温中压失水,使井眼通畅并保有一定的井眼扩大率,有助于下套管作业;(3)在沙溪庙组,充分护胶,一次性补入KCl并确定生石灰乳加量,一次性转为复合盐强抑制体系,效果好。

2 二开复合盐强抑制聚磺钻井液体系的优化实验和现场施工

2.1 二开开钻钻井液处理流程及措施

二开钻遇地层为须家河组四段、三段、二段、小塘子组、马鞍塘组二段、一段(未穿),本阶段岩性主要是砂、泥岩互层;泥岩段和煤层段,主要问题是防塌、防漏、防H2S、防喷。

一开中完钻井液经过调整后,基本符合转化的基础浆要求;结合甲方设计,进行了室内优化转型实验,60%井浆+40%复合盐胶液(H2O+0.2%NaOH+2%DYFT+3%SMP-Ⅱ+1%KFT+1%QS+2%HQ-1+4%RH200+0.5%CaO+8%KCl+1.5%LPF+1%AP-1+0.2%LV-PAC),如表6所示。

表6 二开钻井液开钻前实验(确定配方)

清洁基础钻井液,将漏斗黏度维持在50S左右;按照上述复合盐胶液配方复配稀重浆,按循环周混入井浆,在套管内完成钻井液定型,性能如表7所示,钻开新地层;钻进过程中,进一步补入KCl和AP-1,保持KCl含量6%~8%,增强钻井液抑制性,维持钻井液性能。

表7 二开钻井液定型实验

2.2 二开井壁优化和钻井液流变性改善的过程及分析

开钻后第一趟钻短起下,在套管鞋下方100 m左右,有遇阻现象,活动钻具后通过,分析是套管鞋预留口袋下方的沉沙引起的[3]。启示套管内钻井液转型时,在套管鞋处应保证适当粘切,防止过低粘切对口袋的冲刷,造成砂桥堵塞。对此,决定推稠筛子优化井壁,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二开优化井壁和改善流变性结果1(不同层位、不同筛子配方)

邻井8号台、5号台提示须三段有大掉块;因此,在钻开须三段之前,本井进一步优化井壁,加强封堵和防塌能力,使井壁规则顺滑、稳定;钻井液推筛子后,保持适当粘切,是充分携带岩屑的必要条件。如表9所示,这是第二次优化井壁。

表9 二开优化井壁和改善流变性结果2(不同层位、不同筛子配方)

进入须三段之后,粘切维持在适当范围,未出现大掉块,分析是本井掉块沉在井底或悬浮井壁周围[4];钻井液不能充分携带,这对下部钻进和起下钻都十分不利。为此,在起钻前推重稠筛处理,见有掉块返出;起钻前配封闭浆,泵至井底,下钻到底后充分循环,至井浆性能均匀。如表10所示,这是第三次优化井壁。

表10 二开优化井壁和改善流变性结果3(不同层位、不同筛子配方)

进入须二段之前,多次提示防塌、防漏;加之井深超过4 000 m,钻井液的抗温能力面临挑战[5];具体表现是,每趟钻4个台班左右,每次起钻之前,钻井液流变性差;下钻到底之后,流变性能好,且能持续48~72 h。值得注意的是,本段钻井液流变性在可控范围内,并且符合须二段的地层特点,有效携带了岩屑和掉块,也保证了钻井时效。这样每次起下钻之前,对钻井液都进行充分处理,性能如表11所示,直至钻穿须二段,保持良好的钻井液性能[6];至进入小塘子组层位,漏斗黏度控制在75~80 S,振动筛返砂正常,间歇性有掉块带出,起下钻顺利。

表11 二开优化井壁和改善流变性结果4(不同层位、不同筛子配方)

2.3 二开完钻前难点分析及钻井液性能优化

小塘子组是造斜段,地层岩性是砂质页岩为主;具有以下难点:(1)压差卡钻;(2)掉块卡钻;(3)防喷防漏;(4)钻具托压;(5)三高。针对以上问题,本井在进入小塘子组开始降粘切,调整流型,钻穿小塘子组之前,钻井液充分处理,首先清洁钻井液;其次,以优质稀重浆的形式处理钻井液;再次,补入足量的防塌剂,为马鞍塘组作准备。同时,增强钻井液的润滑性能,每个班次持续跟入润滑剂,最终顺利、平稳钻穿小塘子组。马鞍塘组分为两层,在马二段和马一段交界面,井斜已达到60°以上,存在极大的垮塌风险,并且还有井漏提示;邻井在本层井漏、卡钻等工程复杂均出现。本井采取的措施是,每个班次开启离心机,充分清洁钻井液;同时补入含有多级配沥青、超细碳酸钙、抗压成膜剂等防塌剂的稀浆;钻井液保持适当粘切,也保证了井壁稳定,性能如表12所示,保证了井下安全和起下钻顺利。

表12 二开完钻前性能优化实验

二开中期和完钻钻井液返回槽流型对比如图2所示。可以明显看出,须二段流型稍差,在小塘子组至中完阶段,钻井液调整性能之后,回流槽两侧流动通畅,且整体流态为紊流,反馈钻井液具有良好流变性;同时观察振动筛返出掉块情况,未见持续性大掉块,证明井壁稳定、钻井液具备较好的封堵防塌能力。

图2 二开须二段和完钻钻井液返回槽流型对比图

本井二开直井段日进尺平均70 m以上,造斜段日进尺平均40 m以上;邻井8号台、3号台,在二开直井段日进尺45 m左右,造斜段日进尺25 m左右,如图3、图4所示。这说明,本井采用的结合甲方框架的钻井液体系的同时,兼有西南分公司的优化处理思路,是符合工程特点的;体系中处理剂的种类尽可能少,每种处理剂具有一种专门的功能[7]。本开次钻井时效高,工期提前15~20工作日;二开完钻且一次性下送套管到位并顺利固井。

图3 二开钻井日进尺柱状图(直井段)

图4 二开钻井日进尺柱状图(定向段)

二开小结:(1)二开长裸眼段定向深井,钻井液维护难度大,抑制性、粘切、抗温考验大,不断推筛子改变流态,十分必要;(2)须三段、须二段保持适当粘切,并增强钻井液的强抑制性,非常重要;AP-1、生石灰乳、KCl配合使用,效果好;(3)在钻穿小塘子组之前,充分清洁钻井液、降粘切、补充稀浆,创造封堵防塌材料加入的空间和时间,对马鞍塘组顺利钻进是必要的;(4)多级配的封堵防塌材料,对于配伍性和抗温性要求很高,优选钻井液材料很有必要;(5)深井高密度钻井液维护和处理措施必须适当,处理过程结合实验数据,是配合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3 三开高清洁钻井液现场应用及近水平段复杂处理

3.1 三开钻井液转型思路

三开定向稳斜至近水平段,雷口坡组是本井的目的层[8];钻遇多套高压裂缝气,水平段长、井眼小,钻井液高温稳定性、防塌和携带能力尤其重要;增强钻井液的润滑防磨、防卡能力,很有必要。三开是以清洁的二开钻井液为基础浆,同时配制一定比例的高清洁钻井液,在套管内,循环钻水泥塞结束,处理水泥污染后,将新配制钻井液按循环周补入井内,钻井液密度达到设计要求,钻开新地层,持续补充AP-1,转型之后钻井液体系为高清洁高酸溶润滑封堵体系,该体系在川西海相地层属于首例。

3.2 三开水平段卡钻处理

三开钻至6 225 m,定向仪器无信号,查找原因,停泵停顶驱,钻具静止18 min,发生卡钻。钻井液性能:ρ1.55 g/cm3,FV55 s,API失水2.8 mL,PV29,YP12,G10″/G10′6.5/11。泵入密度1.55 g/cm3,黏度65 S的解卡剂22 m3,顶替出钻头6 m3,浸泡井底裸眼段环空并挤压顶替解卡剂,30 h后解卡。卡钻原因分析(1)水平段,钻具静止时间过长:静止18 min未活动顶驱,钻具静止时间过长是造成这次卡钻主要原因;(2)压差过大:本井段压力系数最高1.20 g/cm3,最低1.10 g/cm3,防止老井眼串层气,实钻钻井液密度1.55 g/cm3,压差在15~20 MPa,压差是这次卡钻的次要原因。

3.3 三开水平段憋泵处理

本井快速钻进至井深6 623 m,8月15日起钻完—9月3日下通井钻具5趟,出现起下钻遇阻卡、开泵憋压严重的现象,现状分析:(1)糖葫芦井眼,存在多个大肚子和小井眼;(2)水平段下岩屑床丰富,钻井液性能不能满足携带;(3)裂缝和破碎带发育,长时间循环处理和起下钻过程,造成局部井壁垮塌或失稳;(4)钻井液静止时间长,泥饼质量差、性能老化。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处理程序:

(1)起钻至套管内;同时配制水化高浓度的优质高清洁钻井液,复配胶液10 m3+聚合物增黏剂XC+润滑剂RH220;起钻到位后,混入高清洁钻井液同时跟入胶液。在套管内钻井液性能处理到位:ρ1.50 g/cm3,FV75~120 s, API失水<3 mL,PV>35,YP>15,G10″>10,G10′>30,润滑系数<0.07;处理到位后下钻分段循环。

(2)下钻过程,分若干段循环;分段循环过程中,排量由小到大,逐步提至正常循环排量;循环排掉每段的裸眼段钻井液;性能调整必须到位,全井达到套管内钻井液性能。

(3)下钻遇阻后,逐柱循环划眼至井底;划眼期间,排量许可条件下(不憋泵),至循环均匀。

(4)下钻接近井底,如果泵排量提升难、划眼困难,计划小排量泵入稠筛子7~10 m3,清扫井眼;配方:30 m3优质清洁钻井液+0.3%聚合物增粘剂XC+15 kg雷特纤维+8%~10%超细碳酸钙+0.2%DSP-2。处理至每柱循环过程排量正常,达到套管内钻井液性能。

(5)下钻到底后,充分循环,调整性能,采用稠筛子再次清扫井眼,至井眼全部清洁。循环均匀,短起至套管内下钻到底,验证井眼情况,循环至排量正常泵压正常后,进行下步钻进施工。

通井5次之后,该井顺利完钻,验证了“三高”大位移深井,采用高清洁钻井液体系的正确性。三开小结,其一,近水平段,钻具不能长时间静止,易粘卡;其二,起下钻过程中,极易因下岩屑床造成阻卡,其时一旦大排量开泵冲划,容易造成岩屑床的运移和聚集,造成进一步的复杂情况;其三,定期进行短起下,对于修复井壁和净化井筒很有必要。

4 结论与建议

本井在优化复合盐强抑制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现场数据和实践经验。另外,在海相地层推出了优越性好的高清洁高酸溶润滑封堵钻井液,在处理复杂事故和钻井时效两方面,获得了经验,对后续川西区块的作业很有价值。

(1)优化的复合盐强抑制钻井液在上部地层钻进时优越性显著,很好地控制了钻井液流变性,并极大提升了钻井时效;转型前充分护胶、反复实验确认,在流型好的前提下转型。

(2)二开难度大,须家河组掉块严重,地层活跃,应保持适当的粘切,保证井壁稳定性,在每趟钻起钻之前用封闭浆处理,坚持打一段保一段的原则,保证起下钻顺利进行。

(3)优化的复合盐体系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定期补充KCl和生石灰乳,能够有效抑制粘土晶层间的渗透水化,利用钾离子、钙离子的活跃能力优于钠离子,离子交换作用地层,很好地抑制了地层造浆,稳定性能。

(4)三开海相地层井斜大裂缝发育,面临井漏风险,以稀重浆的形式补足封堵材料、抗高温降滤失剂,并保证适当低的粘切,既能提高钻井时效,又在空间和时间上保证井下安全。

(5)高清洁高酸溶润滑封堵钻井液体系在该区块应值得推广,三开雷口坡组裂缝发育,井眼小、排量小,该体系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优化了井壁质量,且切力满足携岩携砂。

(6)三开雷口坡组是近水平段,建议150~200 m定期进行一次短起下,以规整井壁,通畅井眼;每柱打完后,都充分进行循环,勤活动钻具、忌定点循环;起下钻时,如遇阻卡,切忌大排量划眼,容易造成复杂情况,该结论适用于该区块同类型施工作业。

猜你喜欢
进尺井眼钻井液
纳米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摩阻判断井眼情况的误差探讨
长庆地区小井眼钻井技术
大断面岩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渤海边际油田小井眼出砂数值模拟研究
谦比希铜矿大断面掘进爆破技术优化改进工程实践
小修液压转盘在高升油田的应用及认识
地铁深基坑不同施工进尺对邻近桥墩及下跨拱涵影响数值分析
高密度钻井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钻井液现场配制与维护